De Beers考虑进一步调整工作

晚看到的一个消息:De Beers似乎有些扛不住疫情带来的销售压力,打算做一些“重组矿产的工作”。这个消息没有得到De Beers方面的证实,媒体有点儿捕风捉影的感觉,只是说“这是由内部人士透露的”。

所以,与其说是“重组”,不如说是“调整”好一些。

文章写得很长,大段大段地讲述了De Beers的历史,以及八十年来怎样通过传统的“看货会”方式(Sight)销售自己的产品等等。

看货会这种模式,确实是有点儿老了,比如它要求所有看货商(Sightholders,可以理解为“合约客户”)都要每年十次飞到同一个地方(之前几年都是哈博罗内),查看De Beers给每家配好的货,而且还不能砍价。这种模式折磨了看货商们好久,不过大家迫于需要货,也没能说什么。

俄罗斯的Alrosa也是类似的方法,召集长期合约客户看货卖货。

两个巨头基本控制了全球70%的钻石,所以这种方式一直都没怎么改变。

疫情到了,中游首先感觉吃不消,毕竟他们本来就已经撑得很饱,而且普遍都欠银行好多钱。所以他们开始寻求那种小批量、最好还能定制的采购。在这种趋势下,很多矿企都降价了,但De Beers和Alrosa还是坚守着“价优于量”的原则,宁可少卖甚至不卖货,也不能随便降价。

从生意的角度讲,De Beers和Alrosa的做法其实是对的,至少是对的成份大于错的成份。我知道有的人会对De Beers和Alrosa的寡头行为忿忿不平,觉得这有损公平。疫情一到,大家暗自琢磨:看你们这些巨头怎么办?

不过我倒是觉得,寡头的存在是合理的。首先因为开采钻石矿需要巨大的投入,也只有寡头才有实力。不然你看Petra、Dominion那些二线矿企,现在都成什么样了?其次,寡头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并且这是纯business而已。我还是那句话:给你一个机会,你也想做老大。现在无非是别人做到了,你觉得不爽。

但是寡头的风险还是很大的。虽然各自都有国家的支持,但De Beers和Alrosa这几个月如此惨淡的销售情况肯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况且两者既需要往外捐钱,还不能带头开掉员工,所以Bruce Cleaver(De Beers CEO)心里其实是有点急的。

2016年Bruce Cleaver上台之后,De Beers确实是向现代化运营方面靠近了不少。疫情爆发的时候,Bruce提出缓解中游压力的做法也算是可圈可点,比如允许客户滞后采购、把看货会移到安特卫普和迪拜等等。这里当然有布局的需要,但客观上提供给客户的便利还是看得见的。

只不过降价这个事情,不能随便搞。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讨论过。讨论的结果就是“头部企业不能大幅度降价,小矿企倒是可以灵活处理”。为什么呢?因为最大的麻烦就是,如果头部企业开始大幅度降价的话,那会造成中游库存的价值急剧减少。比如De Beers也像小矿企一样降价20%,Alrosa紧跟着也降20%,那印度那50亿的库存还剩多少价值?好几个亿的损失由谁来买单呢?键盘侠会变身接盘侠吗?

至于“你可以便宜卖呀”之类的观点,中间商可以这么做,小矿企也可以这么做,但如果头部企业这么搞的话,很容易导致一大片公司倒闭。

所以De Beers和Alrosa都在硬扛。Cleaver前天也说了,现在还在研究具体怎么调整,但还没到公布的时候。但是改肯定要改,不能老按照原来的传统路子走。

突然想起前一阵子写De Beers的时候,后台有人说我是给垄断者当说客。这里我得明确回复一下那位小伙伴:1)De Beers没给我钱;2)我到不了当De Beers说客的层级。我只是在自媒体上写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