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聘任制的困境与未来

提起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大家想必都不会陌生。它是产生于80年代的一种教师管理体制形式,其操作程序基本上是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核编定员,校长根据学校教学及管理等需求,遵循“双向选择,优者先聘,差者缓聘,适当落聘”的原则聘任教师,并与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颁发聘书。聘期一般为三年,还有一年或两年的。应该承认,在那个年代实施教师聘任制,其效果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教师有了压力,初步形成了竞争之势,一些教师唯恐落聘,工作的态度及进取之心也大为改观。

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了多年的教师聘任制也遇到一些新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普遍对这种聘任制原有的新鲜感和敬畏感显著降低减弱,认为就是那么一回事。相当部分的学校校长在实践中饱经困苦,尤其是严格执行标准,坚持原则出现的落聘教师安置难,带来不少麻烦,便产生畏惧心理,图安宁,干脆全聘全用。教育管理部门受制于现有体制因素,在对待学校实施教师聘任制工作中出现松动和摇摆,把一些矛盾和问题往往推到学校让其“自我消化”,不为学校校长撑腰。如此以来,教师聘任制原有预设的目标功能渐渐人为地被模糊、丧失,各地所实施推行的教师聘任制,基本上成为一种形式、花瓶和摆设,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模样”,而是一种疲态、病态等穷途景致,备受诟病。

如何管理教师,改革创新教育教师管理体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又现实地摆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面前。令人欣慰的是,国家顶层已经高度关注新形势下学校教师管理的现状与弊端,适时提出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度。此项制度是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而建立的教师聘用、管理、流动、退出的新机制。这一新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是对实施30多年的教师聘任制的改进、改革和升级。从各地试点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有所初步显现的。主要表现为,中小学校长管理使用聘用教师的权力有所回归,得到强化,教师的身份有所改变,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教师流动、交流、选择的空间权力有所扩大。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是有所助推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如一些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状况未能得到优化、强化,而是明显减弱;一些优秀教师借机流动到区域内较好的学校,人为造成优质学校更“优质”,薄弱学校更“薄弱”,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受到局部影响。

面对实施县管校聘新体制、新机制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深入研究,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具有指导性、实践性、实用性,建议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区域实际,完善细化并出台可行的管理政策文件;二是改革中小学校长管理聘任制度办法,建立与“县管校聘”相匹配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优化中小学校长队伍;三是加强对优秀教师流动聘用的科学管理、统筹、协调,防止出现优秀教师过度集中,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越来越不合理的情况。四是出台激励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相关政策。如提高班主任、乡村生活补贴标准,加大奖励长期坚守在农村学校教师的力度,让教师安心、舒心有希望,真正使农村学校充满生机,焕发活力,促进农村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实现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