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常美诗歌讲座:诗歌的结构与非正式对话
张
常
美
诗歌讲座:诗歌的结构与非正式对话
时间:7月5日晚上八点 地点:同题诗班微信群
主持人:安妮(郭建芳)整理:蒹葭
主持语:诗歌是认知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传道者,我们之所以写诗读诗,是为我们的精神世界不断造血不断汲取养分。作为诗的圣教徒,无疑是幸运的。
行走旷野,笔耕不辍,这是常美老师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诗歌语言偏向于平实、简洁,有哲思、立意新。我从任何一首中都看不到华丽的词藻,可谓诗如其人,人如其诗。无论是从句式结构的起承转合,还是对诗歌语言节奏和意象的把握都驾轻就熟。细读常美老师的《醉话》,你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一种久违的苍桑与厚重感,是游离于诗外的人间况味,是将士归来的豪情万丈。再细品《小僧》,八行文字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通过酒与经卷,来临写岁月缱绻,山中一日,人间百年。从小处着手,让读者读出大境界、大情怀。《遇见》用对比和留白的手法,用棺木这样扎心的字眼,和花轿放一起,道尽人间无常,无论生与死,喜与悲,都可遇可见,或淡然,或安谧,作者善于用浓淡相宜的笔墨和笔调,刻画小人物的小世小情,小枝小节,可谓小可怡情,大可养志。
孙梧:很高兴邀请到常美到我们班里进行诗歌讲座,常美年轻有为,诗歌写的非常入心,通过歌颂母亲,颂扬大地,来探索自我,解析生活。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倾听张老师对诗歌的解读。
安妮:老师、同学们晚上好!首先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今晚做客嘉宾:张常美,1982年生,山西人。有组诗发表于多家刊物,有诗歌入选多家年选。获第十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出版诗集《不惑的绳结》,第二部诗集即将出版,大家拭目以待。
张老师为人谦逊、低调、随和、真诚,诗歌也独树一帜,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提升、锤炼,逐步形成自己的诗学风格。可谓诗品、人品在圈内口碑极佳。下面我们正式有请八零后优秀诗人代表张常美老师出场!
常美:大家晚上好!直接开始吧!
安妮:好的,常美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诗歌的呢?
常美:我写作比较晚,2010年左右写过一段时间,后来停顿了一段时间,大约在2017年左右又开始接触的。
安妮:哦!这七年的中断,是因为什么原因让您重回诗坛,是因为二棍老师的影响吗?
常美:只是因为喜欢,这跟影响没有关系。
安妮:好!是因为喜欢,所以热爱。
常美:你身边有一个喜欢骂街的人,你也不会喜欢骂街的。(笑)
安妮:当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这个理由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点赞)
常美:咱们还是说说诗歌吧!
安妮:好的,您通常读哪些诗人的作品比较多一些?比如国内、国外的都可列举一二,简单谈一下好吗?
常美:都喜欢。我觉得不必要人为把诗歌分类。诗就是诗。好的诗歌都有共通之处。就拿当代比较好的诗人来说,我都读。虽然读的比较潦草肤浅,我还是用他们的代表诗歌举例说明诗歌的共通点吧。
例:
《马戏团》
胡弦
不可能一开始就是锣,
一开始就是猴子和铃铛。
狗熊裹着皮大衣,心满意足,
理想主义的鹿却有长久的不宁。
不可能一开始就是铁笼子,
就是算术、雪糕、绕口令。
不可能一开始马就是马,
狮子就是狮子;不可能
一开始就到了高潮,就宣称
没有掌声无法谢幕。
不可能一开始就和气一团;
就把头伸进老虎嘴里。
观众鼓掌,打唿哨,连猎人
也加入了进来。不可能一开始
猎人就快乐,老虎也满意。
撒旦酣睡,艺术驯良,
天使从高处忧心忡忡飞过。
在这中间是马戏团的喧哗。
不可能一开始就这么喧哗。
不可能一开始就是火圈、
糖果、道德的跳板;
金钱豹,不可能一开始就爱钱;
头挂锐角的老山羊,不可能
一开始就是素食主义者。
常美:咱们先说一下诗歌的空间。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怎样寻找空间。作者设置“马戏团”,却区分开不同的角色——猴子,狗熊,狮子,………它们撑开了空间,向不同的方向。那么,在推进方式上,用一个类似于排比的“不可能……不可能”正好站在“可能”的反面,我们普遍认知的反面,又与我们的认知形成空间。所以,好的诗歌应该是多层面的表现。
我们可以由不可能“联系到的可能”是什么呢?是皮鞭,是漫长的驯服。然而,诗歌没有交代。也就给了我们启示:庸常的,熟知的……这些就不要在诗歌中啰嗦了。我们的诗,需要的是新鲜,是陌生,是另一极。与生活形成反差,就是诗。
安妮:的确,有时候,诗歌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身在诗中,活在诗外。
常美:看看作者罗列出来的,猴子——锣,铃铛……老虎——一团和气……那么,都是与它们的本性相反的方向。这首作品告诉我们,一种诗歌的空间设计。
那么,我再举个例子:
再如:
《去印度洋》
雷平阳
一支年代不详的船队,满载着和尚
经湄公河,驶向了印度洋
在印度洋上消失
那么多的袈裟,海风没有吹回一件
那么多木鱼,一个也没从波涛上返回
这就像大海里的鱼儿
那么多,被带到陆地上来
一条也没有活着回去
只有一根根鱼刺仍然卡在我们的
喉笼中,如此密集,如此隐蔽
雷平阳的这首,大家再看这首诗的空间:和尚——鱼,大海——陆地
和尚去大海上,鱼被带到陆地。这样互相形成的空间交换,和尚——信仰,鱼(入口)生活。这样在深层中与画面又形成空间。
《土拔鼠与鲸鱼》
雷平阳
心上有寸土不让的草原,有滴水不漏的
大海。草原上的土拨鼠,它爱上了
大海里的鲸鱼
土拨鼠挖土的黄昏
鲸鱼在朝着雄浑的落日喷水
最明显的是这首,雷平阳的作品。通过这两个作者满意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对比的空间。
咱们接着再说几个当代大师的作品。
《我信》
大解
时间有细小的缝隙,未来有窄门,
灵魂出入,也需要侧身。
我信这世界终将敞开,如最初的一日。
这是大解的诗歌。时间本来是空虚,不可触摸的,作者安排了“细小的窄门”,一下就找到了画面,那么,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学习怎么把“模糊的东西清晰化”,在模糊——清晰”之间,也就有了通道,有了空间。 ”灵魂出入,需要侧身”这句也是同一种手法,虚的东西落实”打通空间,才能感知空间。或者说,只有打通了,才叫空间。
再说汤养宗的诗歌:
《光阴谣》
汤养宗
一直在做一件事,用竹篮打水
并做得心安理得与煞有其事
我对人说,看,这就是我在人间最隐忍的工作
使空空如也的空得到了一个人千丝万缕的牵扯
深陷于此中,我反复享用着自己的从容不迫。还认下
活着就是漏洞百出。
在世上,我已顺从于越来越空的手感
还拥有这百折不饶的平衡术:从打水
到欣然领命地打上空气。从无中生有的有
到装得满满的无。从打死也不信,到现在,不弃不放
汤也是设置“荒谬”的一极,与现实形成反差。大家可以看看,“竹篮打水”,谁会这样做。所以,我们可以学习,怎样在开篇就站在认知的反面,既新鲜陌生,又容易形成空间。比如,李元胜那首“我喜欢玫瑰有刺的部分”:也是这样的设计,很多很多,不举例了。其实,有这么几句话,大家应该豁然开朗了。再写诗的时候,知道怎样开头了。
安妮:还有那首家喻户晓的名作《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明诗歌还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只是平日我们不得要领罢了。
桃园晨笛:反差构成和拉伸空间,同时,也构成了情绪反复波动不平静的水平面。
常美:接下来,大家可以发几个大师的作品,一起学习,不要发咱们自己的。
安妮:好,先让同学们找几首作品贴上来,同学们,抓紧时间啊!
孙道真例:
《繁花盛开的李树》
文/露易丝格丽克
春天,从繁花盛开的李树黑枝条上
画眉鸟发出它例行的
存活的消息。这般幸福从何而来
如邻家女儿随意哼唱
却恰恰入调?整个下午她坐在
李树的半荫里,当和风
以花朵漫浸她无瑕的膝,微绿的白
和洁白,不留标记,不像
那果实,将在夏天的烈风里
刻上松散的暗斑。
常美:作者设置了一个环境“李树”。画眉——姑娘。要从细微中寻找空间。那么,我们找一下关键词:它例行的/存活的消息。
“活着”“活在这里”的快乐,在结尾的时候,作者突然点出了宿命“那果实,将在夏天的烈风里/刻上松散的暗斑。春天——夏天,时间的流逝”在同一个地点形成了空间。说到这里,我再找一首经典之作。
《窗外》
米沃什
黎明时我望着窗外,只见一棵幼小的苹果树
半透着亮光。
又一个黎明我望着窗外,一棵苹果树挺立着
挂满了果实。
或许有很多年过去了,睡梦中发生的事情
我什么也不记得。
(李晖 译)
大家应该都读过这首米沃什的,看看是不是这样设计的。也是“一棵树”,时间流逝发生的变化。
孙道真:从幼小到挂满果实。
常美:我再找一个国内诗人的。
《那些年,在桑多河边》
阿信
下雪的时候,我多半
是在家中,读小说、写诗、或者
给远方回信:
雪,扑向灯笼,扑向窗户玻璃,
扑向墙角堆放的过冬的煤块。
意犹未尽,再补上一句:雪,扑向郊外
一座年久失修的木桥。
在我身后,炉火上的铝壶
噗噗冒着热气。
但有一次,我从镇上喝酒回来,
经过桑多河上的木桥。猛一抬头,
看见自己的家——
河滩上
一座孤零零的小屋,
正被四面八方的雪包围、扑打……
(2014)
孙道真:从现实到梦,都拉开空间距离。
常美:阿信的,是不是这样,这个是通过观察角度的变化,形成反差,对立。所以,诗歌其实是有套路的。今天就说这些吧!说多了大家也不可能一下子理解到位。
安妮:好,谢谢老师精彩的解读!每个诗人都有创作瓶颈期,您是否有这样的情况,谈谈您对诗歌的困惑。
常美:别人有的我怎么能没有?或者说,我的瓶颈一直都存在。我学养储备严重不足,至今迷茫困惑中。或许,也正是有瓶颈才会有进步。如果一个诗人一直没有遇见这些,那么他所有的作品差不多都是复制。遇见困难说明你在前行。
白瀚水:@张常美你其实不知道,你最大的优势,是你的心灵,纯粹无暇。
常美@白瀚水 最近的可以看到困惑,原地踏步的人没有障碍。
安妮:诗歌是个小众的写作方式,您从初学者到诗歌理论家,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吧!应该说相当有天分了!
安妮:能否谈谈后现代诗歌和之前的流派对您的创作有哪些深远影响呢?
常美:安妮,我说过了,一个诗人不会区分什么流派的。只有诗和非诗的区别。既然可以被叫做诗,都是我愿意阅读的。但如果严格来说,我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不算。
安妮:常美老师始终保持谦逊,即使成名之后,那让我们权且放过诸多流派与所谓后现代,做一个独立不虚妄的诗写者吧。
安妮:您目前出了几本诗集?
常美:就一本《不惑的绳结》。另一本青春诗会的马上出来。
安妮:好的,祝贺老师!硕果累累,而且每一本都是精品。我们真的非常期待!大家还有问题吗?我们今天的访谈马上结束,老师今晚也很累了。
孙道真:都是干货。
锦夕:谢谢老师!
孙梧:张老师,讲得很好,值得大家学习,大家慢慢消化吧。
常美:也谢谢孙班长。
米兰:学到很多,谢谢老师!
结束语:每一位诗人更多时候,在诗歌的旅途中,为所见所闻冠名,以诗的名义。我相信在诗与境的另一种形式下,我们会给自己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与支点。在诗世界,我们会与另一个崭新的自己重逢。因为时间关系,今晚的访谈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常美老师的诗学家园》采访到此结束,遇见诗歌是幸福的,遇见常美老师是幸运的。谢谢张老师,谢谢孙老师,谢谢今天所有在场聆听的同学们,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