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笔记:老家属院和老人

梁东方

在保定,在老宿舍区里住着,早晨起来,外面是没有所谓大城市中的那种挥之不去的噪音的,这里还有亘古以来持续的安静。尽管这种安静也多有被打扰、被搅乱的时候,但是终归还没有越过底线,没有形成持续不停的干扰源。早晨坐在桌前,身心还都可以很安宁。

在我们的城市里,这已经是一种非常不易的品质。

非常可惜的是,最近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连带着将房前屋后长了很多年的大树全都砍伐了。小房门前的枣树,楼后的大柿子树、香椿树一律没有了,原来和绿色的植被参差着的建筑都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建筑本身,很干巴,很孤独。

砍树是为了施工方便,也是所谓整齐划一的城市建筑审美观的根深蒂固的表现。只能等改造完成以后,提升了建筑质量,刷新了外观,房前屋后的树木花草再次长起来以后,才能重现以前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的茂盛葳蕤的植被与建筑融合的景象了。

一切都要靠时间来进行,而在时间的进程中,人也会自然老去。

早晨去广场走圈,遇到了小P的媳妇,她说也老了。意思是我也老了。

又遇到Y大大的儿媳妇,咨询关于房子的继承问题。

两个人都已经五六十的年纪,头发花白,皱纹堆累,属于身板还算挺直的老人了。凑巧的是,她们的丈夫都岁数不大便已经去世了。

这个家属院里的生态,有年长者,也有早逝人。很多过去经常能看见的人,不知不觉地就看不见了。住在这里的人一直在更新,逐渐就会变得认识的人越来越少,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

总是能和老友、熟人在外面偶尔相遇的乐趣使父亲不愿意长时间离开这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相见以后的意气风发和欢声笑语之状中,分明有对既往岁月的回顾,也有对未来时光的珍视。老朋友相见,各自都从这两个方向上巩固了各自对生活的意趣与信心。

他当然也在变老,动作比以前迟缓,走路比以前慢,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在变,比如修电热水壶。对方打来电话,说返厂修的话,时间不确定。要是交20块钱,则很快就能换上。我说那就交钱换。结果父亲急了,五官挪位,迫不及待地让我立刻打回电话去,说返厂修去吧,不怕时间长。

因为这样的事而着急,而不惜下决心去找消协,是人老了以后的诸多变化中的一种。这种较真儿精神的时间成本,他们已经不在乎。

而楼头一户,楼尾一户,两户人家的老人无论如何都拒绝国家出资的旧房改造,致使这栋旧楼的隔热层只贴了一部分……

这样的变化出现在很多老人身上,外人能看见的当然更多的还是他们外在的行为方式和状态。家属院里能活动的老人经常进进出出地买菜打水遛弯儿,不能活动不愿活动的老人们则每天坐在路边,从早到晚,互相偶尔聊聊天,大多数时间都只是看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这种情况并不局限于本家属院,整个社会都在快速老龄化。

周日上午九点的时候坐17路,上下车的老人很多。每一站上车,收费的语音播报都会频繁响起老人卡、老人卡的声音。一个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依次上车,讨论的都是去哪个菜市场,哪个批发市场价格更低。到站下车的时候,每个人都很慢,司机还特意嘱咐他们,说等车停稳了以后再站起来。因为站点之间挨得很近,站站停车,站站都有老人上下,所以过去半个多小时四十分钟的车程这次走了五十分钟。

莫非每一个人年龄大了以后都会如此,都会如此迟缓笨拙?这真的是一条规律?答案是肯定的。与动作迟缓相表里的,一般还有态度从容、与世无争。在这五十分钟的乘车期间,看见有老人上车,年轻人一般都会主动站起来让座。有的老人道谢以后坐下,有的则坚持让让座者坐下,说自己一两站就到了,不坐了。可也有那种心安理得一屁股坐下,连正眼看也不看让座者的。对这样的社会礼遇和他人关怀,他们觉着一切都理所当然,习惯成自然。

人老了以后的美是宽容与理解的美,是圆融通达的美,是不固执不拘泥的美,是可以站到对方立场上去的美。所以身体也许不如过去美了,但是精神上因为宽纳世界而有的美反而是以前所少有的了。这样说起来,一个人应该活得岁数大一些,为的是体会到更多的人之为人的美。

当然也有些人老了却更固执更拘泥更不可理喻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们无缘于人类那种遍览人间以后的豁达和超然,缺了一大块人生享受。被自己不知反省的经验压住了全部灵魂。

并不是老了自然就会好了、宽容了、与世无争了的。这不是一个自然过程,或者说更主要的还是需要一生的积累。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人都是在倾其一生的努力,以达到老年站位人生高处的俯瞰既往、心绪宁和之至境。

(0)

相关推荐

  • 保定一男子首付20余万买28楼房,开发商在22楼就封顶,他全家懵了

    近日,保定安国的于先生愁眉苦脸,心情糟糕.原因是他自己花了20多万首付买的房成了空中楼阁,而钱也没办法从开发商那里退回来. 这是为什么呢?据于先生讲述,2018年8月分首付27万买了一套期房,房子的房 ...

  • 藏在故宫深处的“老人院”,被誉为小紫禁城,旺季也极少有人去

    在故宫,经常会听到东六宫.西六宫,看过清宫剧的人都知道,这两处是皇帝妃嫔的住所,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故宫还有外东路和外西路的说法,其实这两处宫殿群是专门为前朝皇帝的妃子安排的住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藏在 ...

  • 文友主页丨杨磊:租房轶事

    当下,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话题. 对于漂泊在外,独在异乡的人来说,有所居更是一件幸事. 回想起自己这几年在房子上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在租房住的经历上,也是充满了酸甜苦辣,细细品来,别有 ...

  • 保定这20家大馆子,都吃过的算你牛!

    都说保定人爱吃,会吃,确实有一些走南闯北的人,走来闯去,突然发现保定这地方,吃的濡赞. 我们咨询了一些老保定,他们说保定这地方,要说吃还得往前捯饬,硬是掰着手指头,捯饬出20家大馆子,而且还说这只是一 ...

  • 古怪!古怪!太古怪!一辈子都没见过!看得人脸红!

    世界上最"长寿"的树 活了8000岁,真正的"老不死"! ▼见者洪福齐天!快转起来▼ 树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造物 我们一直以来都小瞧它们了 人走楼空,树就" ...

  • 张姨被骗了

    文|婉如初雪 一大早,我们还没起床,就听到有人敲门,我纳闷,谁会这么早有事找我们?我甚至以为是幻听,翻过身去,继续睡. 敲门声再次执着地响起,老公起床开门,一看是一楼的张姨,赶紧迎进来. 我们买的房子 ...

  • 保定钟楼的名称来历

    关于保定钟楼大钟,在民间流传的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西山发洪水冲下铜.铁两口大钟,两钟途径保定,都想留下来,但保定只能留一口.因铁钟个大,把铜钟撞到正定,铁钟留在了保定.人们发现大钟后,视为神物 ...

  • 保定笔记:家属院路边的老人

    梁东方 回保定看望父亲,进出单位的家属院,总是会遇到过去就住在家属院现在也还住在这里的人,自然大部分都已经是老人了. 家属院里虽然已经有很多房子卖掉了,换了郊县的年轻些的人住进来,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原 ...

  • 保定笔记:陪着老人生活

    梁东方 有一种说法,最大的孝顺就是陪伴.其实陪伴绝非仅仅是单向的孝顺,还同时是为人子女者至为珍贵的人生慰藉. 不过,如果不是老人病了.坐到轮椅里了.卧床不起了,生活不能自理了,一般也少有子女能专门从外 ...

  • 保定笔记:老家属院

    梁东方 老家属院貌似每次回来都一成不变,但是和很多很多年前比,还是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平房变成了楼房,原来的公厕没有了,原来的伙房连同大烟囱也都不见了:原来的大杨树变成了小法桐树,小法桐树慢慢长大又 ...

  • 保定笔记:一袋子老根芽

    梁东方 多少年前(很可能是1988年,那一年我回去给去世不久的姥爷上坟)的一个春天,我从姥姥家回来的时候,表哥将一布袋子"老根芽"作为礼物给我放在了包里:他粗糙的手和憨厚的笑,至今 ...

  • 『消化内科』名老中医治老人便秘验方

    治老人便秘验方 临床上经常有病人因为多日便秘而导致肺心疾病发作,这些病人多是年老体衰,久病气虚,或痰食阻滞,或气阴两虚. 我在实习时,有位名老中医在重点查房时,传授了一个治老人气虚食滞便秘的方子: 白 ...

  • 保定笔记:槐花开了的夜晚

    梁东方 四月下旬,谷雨时节的夜晚,空气中还有从冬天绵延过来的宝贵的凉意.这样的凉意,是白天也已经比较热了的春天毕竟还不同于夏天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将在随后不多的日子里突然消失,再来就只能是秋天了. 在这 ...

  • 保定笔记:徐水清苑交界处的漕河

    梁东方 春末的谷雨时节,继续每个周末带着父亲一起出去对周围地理的探索之旅,这既是父子共同的兴趣,也是一种旅行,一种徜徉四季的观景,一种锻炼身体意义上的运动. 大多数时候,这样的行程都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

  • 保定笔记:助听器

    梁东方 父亲戴上了妹妹给他买的骨传导式助听器以后,骤然能听见了!表现就是一直在电视上看一出评剧,一直看了好长时间.他过去是看不了这么长时间的,因为如果没有字幕的话,任何节目对他来说都只是无声的画面而已 ...

  • 老伴儿,老窝儿,老本儿,老人的尊严和底气全在这里面

    今天天看到了网友发布的一条视频:贵州一养老院,一个面貌瘦削,没有牙齿的老人,隔着窗户,向路上行人索要食物,只见老人趴在狭小的窗户边上,微颤的手一边对路边男子招手,一边指着张开的嘴,做想出吃东西的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