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归零的心态再出发,人生依旧充实美好
人到中年,或多或少面对开启“人生第二事业”这样一个自我成长的命题。而在上篇文章中已经指出【开启人生第二事业】其实就是一个关乎【自我主流】的探索与成长过程,是一个人生旅程再出发的开始。
“以归零的心态再出发”这是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一句让人似懂非懂的心灵悟语。并由此直接引出了“我怎么才能做到归零的心态”的困惑。
笔者认为,对于中年人而言,“归零心态”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由:归零能力、归零态度、归零动力三者来构成的。
只有通过了解归零状态的三个支撑点,才能指导我们找到有效的途径去修习和提升,达成并时刻保持这种状态。
首先,归零是一种觉察能力。
对中年人而言,归零不是清零,不是全盘否认或抛弃过往经验与习惯。这些经验习惯都是过往工作生活中的不断积累,曾经帮助成长,得到收获。
所以中年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已经养成并固化许多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大脑又将各种习惯训练成 “自动模式”的方式融入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并依赖它。
中年人再出发将所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更多快速的变化,使得过往的经验与习惯不全是优势反而是前进的绊脚石。
所以归零首先就要培养自身觉察能力,对这些经验和习惯时刻保持警觉,不被其所束缚,并时刻觉察提醒“自己的认识、观点甚至行为有可能是不合时宜”,从而保持对过往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有清晰的认识,做出取舍和调整替换。
其次,归零是一种接纳态度。
对中年人而言,再出发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不接受,放不下,舍不得’的状态。而克服这种阻力的途径就是为个人构建一个更强大的稳定器。它使得个人在新的对内与对外关系中,让脑力与体力保持稳定。这个稳定器就是'接纳’。
我们总说归零状态就是空杯和谦逊状态,而空杯就是腾出空间,腾空就是为了接纳;谦逊,对中年人而言,其实就是“更有自知之明”,即不仅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清楚自己的强项,这样在对外关系中才能客观接纳各种环境的反应,并做出相对合适的抉择。
正所谓不急不躁,不亢不卑。归零就是一种接纳的态度,通过客观接纳自己所拥有的,不管是好坏,得失,善恶,美丑,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并接纳当下客观的状态作为“零”的起点,探索人生的其他可能性。
最后,归零是一种学习动力。
归零的初心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再出发也就意味着需要时刻持续学习。对中年人而言,保持学习无需多讲,已是人人皆知的共识。但在如何保持时刻学习的动力上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从。
笔者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年人更容易关注于外在学习动因,而忽视了自身与生俱来的学习动力源——好奇心。
在中年人眼中,好奇心似乎只和孩子有关系,与己无关。而研究恰恰表明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最重要内在动机之一(与年龄无关),而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同时好奇心也是人类的本能,是一个人自我认知协调之后自然就会并发的一种能力。所以中年人归零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重新激发和发挥自己好奇心的本源和本能,建立持续学习的动力。
了解了中年人归零状态(心态)的三个支撑点,也就为中年人寻找有效方式来'如何实现归零的心态’提供一种探索的方向。笔者通过切身体验,认为通过正念修习是帮助实现'归零心态’的是一种有效方式。
正念修习中,核心是觉察与觉知。通过正念修习,培养自我觉察和觉知力,可以打破惯性模式。
科学研究发现,正念可以有效地帮助大脑重新建立新的神经元连接,来取代旧的神经元的连接,帮助我们摆脱头脑中的一个称之为惯性叙事的东西即所谓的惯性模式,建立新的积极的思维行为习惯。
正念修习中,接纳是一个重要态度,认为接纳是对世界和自己的一种了解和仁慈(中年人要对自己好点)。
正念修习本身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有意识的觉察并接纳当下事物的本身状态,不加评判,并以允许接纳的心态来构建行动的缓冲机制,从自身自动模式的快速反应,到存在模式的回应,帮助我们用平和的心智来应对处理问题。
正念修习中,好奇心也是一个重要的态度。尤其日常的生活正念修习,特别强调暂停一下,以一种好奇和善意的方式专注于当下生活的细节并以此培养真正的兴趣来提升我们生活的幸福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