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婺源】汪口.俞氏宗祠
汪口古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观三年(1110)建村,是一个以俞姓宗族为主的徽州古村落。汪口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古老的永川河绕村而过,汪口古村就位于这个半岛之上。
汪氏的先祖为北宋的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汪口村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汪口村也是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北宋至明清共出过进士5人,举人2人,大夫7人,七品官以上之文武官员36人,学士10人,著作33卷,故有“书乡”之称。
汪口俞氏的先人“亦儒亦商”跻身于徽商行列。当时汪口木业和茶业商人生意如日中天,他们苦心经营,财富迅速积累,一批官邸、商宅、祠堂、牌坊逐步兴建。自清乾隆以后,汪口更是得到快速发展。
汪口古建筑在太平天国时期曾被战火焚毁过半,但由于婺源相对闭塞,经济较为落后,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没有大拆大建。所以时至今日汪口仍保留着大量的明清古民居。
汪口的民居也是沿溪而建呈梯状分布,村中东西向的主街道——官路正街,全长670米,青石板铺地,商铺夹道。兴盛时遍布全村的商号有120余家,官路正街现存的古商铺建筑还有66幢,经营范围十分广泛。
汪口的古民居大多保持者原来的风貌,虽墙体斑驳,但昔日的高大雄伟依然存在。
汪口的大街小巷一律采用青石铺路,经过几百年的风吹日晒,行人践踏,青石板已被磨平。
汪口共有小巷18条,这些弯弯曲曲,高低错落的小巷编织成一个交通网把村子里的每家每户联系起来。
俞氏宗祠是汪口俞氏族人祭奠先祖的地方, 祠堂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由当时的朝议大夫俞应纶(正三品)省亲回乡时捐资兴建,占地面积为1116平方米, 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俞氏宗祠为三进院落。仁本堂是俞氏宗祠的正堂。“仁本”大概有“以仁为本"之意吧。
俞氏宗祠以细腻的木雕工艺见长,凡梁枋、斗拱、脊吻、檐橡、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浅雕、深雕、圆雕、透雕形式的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精美图案百余组,被誉为“艺术殿堂”、“木雕宝库”。
汪口俞氏族人也有自己的族规,族规在古代具有约束族人行为的作用,犯了族规同现在犯了法一样要受到制裁。
汪口人还设计了自己的水利工程-平渡堰, 平渡堰由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婺源江湾人江永设计建造,南北长120米,宽15米。其南端靠岸,北端堰堨头向上折成曲尺形,离岸空有6米宽的舟船通道。平渡堰在不设闸门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了蓄水、通舟、缓水势的矛盾,是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杰作。
汪口古时还是永川江上重要的码头,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水运占有重要地位,这也促进了汪口的发展。
现代意义的小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