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越婢汤三方异同
这三个方都是麻黄、石膏并用,为表里同治之法。 其中石膏虽说可治里,而《本草》记载它又能解肌。这三方的适应症,也一定是表里俱有热,而又壅滞在上焦的,用这些方子来宣发。 看它们的组方结构,大青龙汤麻黄用六两,石膏用如鸡子大一枚;麻杏石甘汤用麻黄四两,石膏用八两;越婢汤用麻黄六两,石膏用八两。都是石膏剂量重于麻黄。石膏为主,麻黄为佐,则解热的权重更占主导。 麻黄虽有发散之性,处在从属地位的时候,也只是在方子总体的解热功效中起到疏导郁滞的作用而已。 药性是随着药物在方子中所处地位而变化的。所以仲景用大青龙汤,必提出“烦躁”二字作为辩证关键,而把'脉弱恶风’列为禁忌症,由此看见大青龙汤是专为'烦躁’而设。越婢汤则主证为'自汗出,无大热’;麻杏甘石汤则主证为'汗出而喘,无大热’,由此可见这两个方子专为'喘’、'汗’而设。 '烦躁’、'喘’、'汗’这几个症虽不同,病机为上焦热壅则是一样的,所以所立治法也是一样。柯琴在《来苏集》中怀疑麻杏甘石汤症“汗出而喘无大热”七字是错误的,想要把“无”挪到“汗出”上,成为“无汗出而喘大热”。跟有这种错误的看法的人,肯定没办法说仲景方药化裁的妙处了。
译自《研经言》
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越婢汤解: 三方皆麻黄、石膏并用,乃表里同治之法也。然石膏虽曰治里,而《本草》亦称其能解肌。是三方者,必也表里俱有热,而又拥于上焦者宣之。且其为制也,大青龙汤麻黄六两,石膏如鸡子大;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石膏八两;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八两。是皆石膏重于麻黄,石膏为主,麻黄为佐,则解热之杈胜。麻黄虽有发散之性,只得于解热中疏其郁滞而已。性随制变,故仲景用大青龙,必提出“烦躁”二字,而以脉弱恶风戒其误用,以见大青龙专为烦躁设。于越婢汤则主自汗出,无大热;于麻杏甘石汤则主汗出而喘,无大热。以见二方专为喘、汗设。烦躁、喘、汗症虽不同,其为上焦热拥则同,故立法亦同。近柯氏琴《来苏集》,疑麻杏甘石症“汗出而喘无大热;七字为误,欲移“无”字于“汗出”上。其不足与语仲景化裁之妙用必矣。 总结: 三方主治都是表气郁闭,上焦邪热壅滞证。 三方各有侧重:大青龙汤治不汗出而烦躁者;麻杏甘石汤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越婢汤治一身悉肿,汗出无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