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人生下半场真正的幸福,取决于这四种情感

原著:余光中

提起余光中,大家也许都会想到那首《乡愁》。在余光中的眼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乡愁犹如青丝一般,缠在每个人的心头。它道不清,也说不明。在兹心的心中,乡愁是一种味道。不管走多远,故乡的味道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样,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家乡。

如果你的心中也有绵绵的乡愁,那么这本《远望可以当归》也许会给你不一样的慰藉。

《远望可以当归》是余光中怀旧思乡系列之一,书中精选收录了作者忧国愁思、人生感悟等名篇,再现了江南建筑画,使读者在古朴的书卷中尽显天涯游子思绪。

接下来,兹心将带你走进一代江南游子的乡愁。

朋友情

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朋友?

对兹心来说,真正的朋友经得起风雨,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对余光中来说,真正的朋友会温暖彼此的岁月。

余光中与《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是相知相逢的好友。不仅是作者,就连孩子们也很喜欢林家,常常跟着林海音的儿女们一起嬉戏玩耍。

在林海音的家里,常常是高朋满座。大家一起谈天说地,谈话间总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林海音也总会用摄影来留住刹那间的美好,不仅自己掏钱洗出照片还送给在场的朋友。收到的朋友无不欢喜与惊讶。

最让余光中钦佩的是,林海音所在的“纯文学出版社”经营不善倒闭后,她不计较得失,不仅把书的版权还给作者,还把一箱箱的存书赠与他们。

这样的豪爽与有情有义,让作者肃然起敬。

难怪三毛会说: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兹心深表认同:人生最感动的莫过于,多年后你回头,仍有朋友为你守候。

在电影《真情世界》中,德斯特因为输血不幸感染艾滋病,而遭到小镇全体居民的孤立。只有他的朋友艾瑞不仅不恐惧、不回避,甚至还下定决心帮德斯特治病。

他一遍又一遍做着实验,甚至带着好友离家寻找名医治疗。虽然最后艾瑞并没有留住好友的生命,却陪着德斯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有人说,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在人海中寻找一个共通的灵魂,来填补生命的孤独。

兹心想着这便是朋友的最高境界:在茫茫宇宙中,守护着双方的岛屿。

生命百转千回,世事万般流转,要感谢那些愿意陪伴我们的朋友。他们组成了我们生命里的点滴温暖,也是这些温暖让我们远离阴霾。

父子情

《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父字的: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这不就是天下无数父亲的真实写照。他们可以不怒自威,就能震慑住顽皮的孩子;他们也不善言辞,却总把爱化为细微处的关怀。

对于余光中来说,父亲并非是什么严父,而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启蒙师,带他入古文世界,劝他要立志立功。父母间的相濡以沫,更是他前半生的幸福所在。可惜余光中和他的父亲因为工作的缘故,交集不多。

老父亲在风烛残年之际,也是一个人承受着失明与痛风的痛苦,也不能看报看电视消遣时光。可儿子即使在他身旁,也很少陪自己久聊,更从没握过自己的手。

这些未曾做的事情成了作者心中永久的遗憾。幸运的是,在父亲的遗物中还有一顶帽子。戴上这帽子,作者仿佛觉得父亲依旧在抚摸自己的脑袋。这份与父亲共帽的心情,与其说是在感恩,不如说是在赎罪。

可在一次演讲中,这顶帽子不慎丢失。作者深感自责,愧疚地在书中这样写道:对不起,父亲。

怪不得大家总说:人生最痛心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漫漫人生路,与其事后懊悔没能及时孝顺,倒不如在琐碎的光阴中从容尽孝。

这让兹心想起最近的热门电影《你好,李焕英》。刚入大学的贾玲就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当时的她为了打电话回家,给车里的每一位乘客下跪,求他们把手机借给自己,但贾玲还是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了她终身的遗憾,让她遗憾的还有很多没来得及分享的好东西。

也许是对母亲存有太多的遗憾。多年后,她才以女儿的视角,为大家重现了记忆中最美最温暖的妈妈李焕英。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求学工作,辞别双亲,远离家乡,总以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孝顺父母。

其实生命的告别太过匆忙,有时候甚至来不及说一句再见。不等到和父母永别后才幡然醒悟,懊悔不已。兹心也深以为,不要把孝心寄给明天,要抓住当下,给父母实实在在的幸福与快乐。

故乡情

故乡,是每一个游子心上的白月光。而对故乡故土的思念之情,便是乡愁。听到这,也许你和兹心一样,都不由地吟诵起余光中的那首《乡愁》。

无论你身处何处,乡愁总会轻轻吹拂你的耳根,告诉你,你该回家了。

作者一生乘坐火车辗转多地,最让他难以忘记的是乘坐火车远离四川。那时候的作者幻想坐着火车,听着火车铿铿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当作者阅尽各国各地的风景,才发现最美的风景仍是故乡的一山一水。大陆多年的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哪怕到了耄耋之年的他,依旧还能用标准的四川方言吟诵自己的诗作。

兹心也曾迫不及待地追求诗与远方,现在才发现南飞的大雁终归要飞回,所有的旅途都将归宿于故乡。

春节回家是每一个游子期盼已久的归宿,把满心的雀跃装进囊中,一路飞奔回家。

可今年就地过年的提倡让很多“异乡人”倍感难过。有人说,这世间的乡愁大多是因为馋,而一口妈妈的味道,足够把异乡染成故乡。

古语有言: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无论天涯海角,只要家人的心在一起,便是最熟悉的年味儿。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在《吾土》中写道: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

这句古诗也慰藉了很多异乡人的心灵,也传递了“直把他乡当故乡”的情感。心在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

兹心深以为,如果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感到心安,获得温暖与归属感,异乡也可以是家乡。

不管人在何方,只要内心平静,有坦然之心,所到之处皆是故乡。

收藏情

明代散文家张岱曾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在他看来,一个没有爱好的人,对世间万物都不感兴趣,那么这种人要么是胸中无物,要么是功利庸俗。

对物,尚且无真情,推己及人,他们对朋友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兹心也深感,一个有爱好的人,是可以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之外,开辟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

余光中也有一个爱好,喜欢收集地图。在他书桌的抽屉里,整整齐齐地叠了几十张地图。有的还很新,有的已经破损。

让他最喜欢的,莫过于那些用笔做满记号的地图。那些地图记录了他闯过哪些城、穿过哪些镇,就连地图的折缝处似乎都保留着他当时跋涉的心情。

他除了爱收藏地图,还喜欢画地图。每当亲手绘画出一张地图,他体会的不仅是一种欢愉感,更是一种自豪感。

对地图的喜好,让余光中在平庸的生活里,找到微小而确实的快乐。

有爱好的人,发自内心地喜欢一件事,在获得无穷快乐的同时,也能怡养人的性情。

难怪周国平会说:排遣的方式,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情。

这让兹心想起了爱做菜的汪曾祺。他经常自己去菜市场买菜。每到一个新地方,他最想逛的不是书店,也不是百货商场,而是菜市场。

每次买完菜后,他就兴高采烈地在厨房做各式各样的菜肴,甚至还自己自创了一道菜塞馅回锅油条。

一餐一饭在他眼中都变得如此有滋有味。

兹心想起一句话: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一地鸡毛的时光里,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爱好,给了我们平衡人生的支撑点,决定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用心经营自己的爱好,自得其乐,相信你的生命会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

无论是客居他乡,还是旅居国外;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兹心相信,故乡是每一个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而乡愁就像一本厚重的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古语有言: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这萦绕心头的乡愁,不仅是一首无言的思念歌,更是流淌在游子心中沉淀已久的诗情。

就让这首歌谣照亮你前行道路,为你拂去心中的思念。

不管你身在何处,愿你都不忘故乡,记住故乡,记住自己的根,记住乡愁。

*解读:四点半的洛杉矶,90后文艺少女,小说,故事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