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分类的6种胃痛,瘀痛最难治,用中医理气活血止痛法效果好
我们在门诊中,胃痛是经常会碰到的,很多患者进了诊室,经常是愁眉苦脸对我说:
医生,我胃痛反反复复十几年了,总是好不了,您看怎么办呢?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有时是心口窝偏左的地方)为主症的病证。与饮食方式变化和工作节奏的加快有关,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胃痛的发生表现出发病率增加和日趋年轻化的特点。
如果是胃部的问题引起的不适,一般会表现为如上图所示的圆圈区域中的疼痛或胀满
中医药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缓解消化道的不适症状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我们也通过研究发现,中医药在对胃病的病理的异常的改善也有作用。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传统中医就开始了对于胃脘痛的研究。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指“心下”部位,实则胃脘。并分为“心下痞”、“心下急”、“心下痛”、“心下满微痛”、“心下满痛”等不同类型。张仲景《金匮要略》涉及到胃痛的论治,提出“按之不痛者为虚,痛之为实”的辨证要点。创立了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理中汤、吴茱萸汤、芍药甘草汤等治疗胃痛有效的方剂。
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球炎,以及部分肝胆疾病、胰腺炎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都可以参考中医学当中的方法来辨证论治,其中很多是急性的、程度相对剧烈的疼痛,如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胆囊炎、胰腺炎等引起的“胃脘痛”,需要尽快进行干预治疗。
胃痛可能不是小病,要引起重视
像以上门诊患者所说的这种胃痛,实际上并不表现出急性的、剧烈的特点,我们详细问诊,患者会描述如下的特点:
从疼痛的性质来看
这种疼痛是隐隐的,表现为伴随胀感的(这种胀痛还有一种比较好的判断方法,就是疼痛会因为打嗝或放屁排气后缓解)、或针刺样感的疼痛
从疼痛的程度来看
患者的疼痛为中等以下的疼痛,可以忍受,不至于太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从疼痛发作的频率来看
患者的疼痛一般一周发作3-4次左右,并不是每天都发作,跟患者的饮食、情绪密切相关,进食生冷或油腻后,会诱发疼痛或者疼痛加剧,生气着急上火,也会引起胃痛加重。
对于这种类型的胃痛,我们应该怎么样诊断和治疗呢?
著名内科大家,已故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是我的师爷,他对于胃痛的分类我认为非常符合临床中的患者情况。董老将中医胃脘痛一般分为胀痛、饥饿痛、食后痛、瘀痛、热痛、寒痛。
第一类:胀痛:患者表现为胃脘或脘腹部闷胀痞塞,常常伴有嗳气频频,又称为气痛。
第二类:饥饿痛:具体表现为饥饿时疼痛加重,进食可缓解,又叫空腹痛。
第三类:食后痛:食后痛临床表现为进食后疼痛加重。
第四类:瘀痛:这种疼痛就是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引起的胃痛。临床表现为胃脘久痛,持续痛,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对于瘀痛,董老重视舌诊,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紫、青6种。董老发现,有一种介于红舌和紫舌之间的舌色―黯舌。黯舌是血流不畅,内有瘀滞的早期表现,更应引起重视。
第五类:热痛: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口渴,喜热饮,舌苔黄。即除了疼痛之外,有热的表现。
第六类:寒痛:胃脘疼痛因受寒而发,喜暖喜按,口不渴,得热则痛减,即胃痛伴有寒象。
胃痛起来,对患者来说,痛苦是相似的;但对于医生来说,分清哪种胃痛跟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以上患者描述的胃痛十多年不好,我们从中医角度认为,患者是“瘀痛”的可能性比较大。
患者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去判断,自己是否为瘀痛:
一看疼痛部位
是否固定在某个区域或某个点,如果患者表现为四处走窜样疼痛,患者一般描述为窜着疼,那不考虑是瘀痛;
二看疼痛的性质
持续时间比较长,反复发作多年,这是“久病入络,不通则痛”;疼痛表现为针刺样疼痛,可以伴有胀痛感,因为每个人的证型不是单一的,很容易兼夹并见;隐隐持续的疼痛;
三看舌看脸
对于瘀痛,董老重视舌诊,董老发现,当患者的舌像是一种介于红舌和紫舌之间的舌色―黯舌(黯舌是血流不畅,内有瘀滞的早期表现),更应引起重视;患者自己判断,主要是舌头不红润,看起来有些发灰的感觉;面色可以作为参考,如果脸色发黯,没有光泽,也是瘀滞的一种辅助判断。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面为心之华,而心主血,面色的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体内气血运行的状况
对于瘀痛,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
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的一致性,说直白一些,就是什么样的机理致病,就用解决致病问题的方子和药物去治疗。
“瘀痛”的病理机制为:气滞血瘀,治疗当然要从理气活血入手。
1、对于气滞为主的瘀痛
董老认为,对于“瘀痛”中偏于在气滞的,采用自己拟定的金延香附汤治疗,药用金铃子、延胡索、香附、陈皮、枳壳、大腹皮等。金铃子行气中之血滞;延胡索行血中之气滞;香附入肝理气解郁止痛,主入气分,行气之中兼行气中血滞,为气中血药。金铃子、延胡索、香附三者配合,既能活血止痛,又能理气宽中(理胃气与调肝气)。陈皮理气和胃化湿,与金铃子、延胡索、香附为伍,既能活血止痛和胃,又能舒肝理气;配大腹皮与枳壳二味,取其下气消胀除满,通利大小肠。胃主通降,“胃宜降则和,腑以通为补”,通则不痛。此方治疗血瘀轻型胃病,效果一般均佳。
2、对于瘀久入络的瘀痛
董老常以自己拟制的猬皮香虫汤进行治疗,药用:炙剌猬皮、炒九香虫、妙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香附、香檬皮、佛手等品。本方以炙剌猬皮、炒九香虫为主药。刺猬皮味苦性平,无毒,入胃与大肠二经,有逐瘀滞、疏逆气的作用,能祛瘀止痛,活血止血。《本草纲目》上记载能治胃脘痛,肠风下血,痔痿下血等症;九香虫味咸,性温,无毒,能通滞气,壮元阳,对肝胃气滞疼痛及痞满胀痛均有良效。两药合用,袪瘀血,通滞气,止痛止血,效果见好。再配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乳香,没药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品,以加强疗效。据临床经验证明,本方对治疗严重的瘀血胃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胃痛反复发作的患者,其中很多是萎缩性胃炎患者。针对这类患者,我建了一个专属圈子,大家可以入圈,我会为你详细评估胃镜病理报告,告知你的病情下胃癌发生的风险有多大,要怎么防癌养胃,要如何定期监测。
说回胃痛的治疗,以上是辨证论治的方法,必须由中医师去处方。实际上,很多患者非常希望医生能推荐一些好用的中成药,因为这样对于患者来说方便很多。对于这种患者,我虽然认为汤药辨证论治效果会更好,但也会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
循证医学认为,在诊疗过程中,除了研究结果(好的证据)、医生的经验以外,不应忽视的恰恰是患者的个人意愿
对于提出这样要求的患者,尤其是已经诊断过慢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我会推荐患者使用中成药摩罗丹进行治疗,这也是我们团队开展过研究,获得过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种中成药,已经被国内国际最高级别的指南推荐。
1、摩罗丹组方精当,涵盖慢性胃病常见的证候和病机
摩罗丹的组方共18味中药,百合、石斛、麦冬、玄参可清热,滋养胃阴;蒲黄、三七、地榆、川芎、当归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腐生肌;白术、茯苓、泽泻、鸡内金可健脾利湿消食;茵陈、九节菖蒲可清热化湿;白芍、延胡索、乌药可调理气机、行气止痛。
慢性胃病常见的病机主要包括脾虚、湿热、气滞、血瘀及阴虚等5种,可以涵盖绝大多数的慢性胃病患者
2、为什么摩罗丹可以对症治疗多年的瘀痛型胃脘痛呢?
(1)针对主要病机气滞血瘀:蒲黄、三七、地榆、川芎、当归、白芍、延胡索、乌药,可以理气活血止痛;
(2)兼顾胃痛患者常见的病机:中医大夫非常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很多患者不会单一的表现出一种证型,大多是以兼夹证的形式出现,比如患者早期是由于脾胃湿热的实证引起胃病,日久便常常合并脾虚、气滞及血瘀,对于这样的患者,摩罗丹方中的地榆、泽泻、茵陈、九节菖蒲可以清利湿热,白术、茯苓、泽泻、鸡内金又可以健脾行气,当然还有针对气滞、血瘀的蒲黄、三七、地榆、川芎、当归、白芍、延胡索、乌药等,可以针对患者的所有病机,这样以来,对于胃痛患者伴有的胃部胀满、堵闷、嗳气、烧心等其他的胃部不症状,摩罗丹也会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3)针对胃痛反复发作的两大病根:胃痛的反复发作,一是瘀,二是虚,摩罗丹组方中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可以从化瘀、健脾两个角度针对性除“病根”。
摩罗丹是上市三十多年的老胃药,针对不同需求的患者,有不同的剂型。
大蜜丸:临床上中老年患者服用大蜜丸居多,大蜜丸含有蜂蜜也是摩罗丹最经典的剂型
小蜜丸:经常外出或是年轻的患者普遍喜欢服用小蜜丸或浓缩丸,它们都是袋装小丸剂,外出携带很方便,患者都能按时按量服用
浓缩丸:浓缩丸不含糖,糖尿病患者适用。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用药后的药物的不良反应或糖尿病本身的并发症引起的胃痛等胃部不适,临床上建议服用摩罗丹浓缩丸。
胃痛很常见,也很普遍,正确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缩短病程、防止疾病进一步的演变,同时,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的情绪变化以及精神紧张也同样有助于胃病的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