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祛湿第一方!205期

今日练习

郭某,男,18岁。

患者素来脾胃虚弱,纳差,难以消化,自理气药之后,脾胃更虚。

体倦乏力,不思饮食,食后恶心欲吐,心下悸动,小腹下坠,喜温喜卧,腹痛肠鸣,大便干秘,触摸腹部,腹软而不痛。面色暗淡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处方:___汤。三剂。

服药后胃口有所恢复,恶心缓解,腹痛下坠亦止,但食后胀满,大便仍秘,口干、口苦,脉弦细弱。

处方:___汤。三剂。

服上药后诸症减轻,嘱服他药善后。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五苓散加味。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坐立不安怎么办,坐立不安是什么疾病引起的?【204期】

上期原医案

孙某,女,43岁。

阴虚体质,会阴部位肿胀而有下坠之感,伴头晕而胀疼,口干但不欲饮,心中烦,小便不利,大便稀溏。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水停下焦之证。

茯苓12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桂枝6克,白术6克,牛膝10克。

服药四剂后,小便得利而大便成形,会阴部肿胀消除。

解说:从药物组成看,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比较接近,但从组方意义及治疗重点分析,则与苓桂术甘汤有较大的差异。

五苓散中用桂枝、猪苓、茯苓、泽泻发汗利水,以利小便为主;白术补脾气制水气以运输水湿;桂枝辛温通阳, 外能解肌,内能气化津液消阴以行水。

全方以利水通阳为主,治疗重点在于水蓄膀胱,而膀胱气化不利。临床辨证以微热、消渴、小便不利,等证为着眼点。

五苓散的临床运用相当广泛,本方略加变通,或与其它方剂合用,可以历来治疗多种水湿蕴郁的病证。

本方加茵陈,名为“茵陈五苓散”,治疗湿邪内郁而小便不利的黄疸证;本方加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名为“桂苓甘露饮”, 治疗湿邪郁而化热的小便不利,烦热而口渴。

本方去桂枝, 加人参,肉桂,名为“春泽煎”,治疗高年体弱,正气不足,中气虚衰,心功能不全而小便不利者;本方加苍术,附子,名为“苍附五苓散”,治疗素体阳虚,寒湿内生,证见腰眼发凉,两足发冷,腰腿酸重,小便不利等证。

本方合平胃散,名为“胃苓汤”,治疗平素喜食厚味肥甘,久而湿浊内停,而使胃脘胀满,小便不利。本方加川楝,木通,小茴香,是陈修园治疗疝气的经验方,临床证明,凡疝气而见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者,用之甚佳。

叶天士曾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五苓散通阳而利小便,可谓治湿之第一方,临床凡治湿邪为病,宜多从此方着眼。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各家论述

刘渡舟: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利水以行津液;第二,利湿邪;第三,治风湿疫气。

利水,体现在五苓散治疗太阳蓄水证。利湿,体现在《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治疗湿重于热的黄疸。

治风湿疫气,《博文类纂》记载了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淋雨乍歇,地气蒸郁,令人骤病,不但下雨,天气还热,地气向上蒸郁,自然界湿气太盛,使人发病,可以用五苓散治疗。

胡希恕:这个五苓散啊,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这都是利尿药,而伍以桂枝,配伍桂枝,小量,你看桂枝才搁半两啊。那么这个方剂,桂枝也治气上冲,桂枝汤里是主药了,它也解表,解表去热。

我们这个小便不利呀,常由于气上冲,所以利尿药都搁桂枝的多,搁桂枝呢镇其气上冲,不让气往上来,气凌于上,往往诱导水往上不往下。那么另外寄利尿药的群力,达到小便行于下,利尿。这个在利尿药里是相当重的一个方子。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盖多服暖水,犹服桂枝汤啜稀热粥之法,但啜粥以助胃中营卫之气,而暖水乃助膀胱水府之津,俾膀胱气盛则溺汗俱出,经腑同解,至妙之法,可不用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