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悠悠岁月,深藏在那些上海历史老建筑的别样风姿里!
8
在上海南京东路口,屹立着两幢气势磅礴的大楼,这就是拥有悠久历史的上海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由旋转厅门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和平饭店南楼,原为汇中饭店,1908年建成,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饭店落成以后,名噪上海,以豪华著称,接待过金融界,商贸界和各国社会名流,包括鲁迅、宋庆龄、卓别林、萧伯纳等等。解放后,饭店于1956年重新开业,起名和平饭店。
近年来,和平饭店对客房、餐厅等进行了更新改造,焕然一新,而建筑风格仍保持了当年的面貌,使下榻于此的宾客仿佛置身于时间隧道,在现代与传统、新潮与复古的融合、交错中浮想万千。
在陕西南路路口,有一座兼具北欧风情与海派文化的华丽建筑,这就是马勒别墅。
马勒别墅的历史由来,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英籍犹太人马勒于1919年来到上海,靠赌马逐步成为富商,时任上海跑马厅大班。1927年,在马勒女儿的设计下,耗时九年时间,建造了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三层建筑,并于1936年最终落成。1941年,为躲避战乱,马勒携同家人离开上海,留下了带不走的梦幻城堡。
如今的马勒别墅占地2411平,已成为一家精品酒店。主体楼屋顶设计采用挪威建筑风格,主楼外墙用泰山面砖镶嵌,顶部耸立着两个高低不一的四坡顶。
别墅的正门不是很大,走进去便可看到这个色彩斑斓的童话城堡,挪威式的尖塔、哥特式的尖顶、中国式的琉璃瓦、老虎窗、泰山面砖、彩色花砖等元素处处可见。
武康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这条路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建筑,最有名的莫过于多次出现在电影、明信片和网红街拍中的武康大楼。如今,它俨然已成为上海的代表性地标之一。
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楼,采用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上海最早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旧称东美特公寓,又称诺曼底公寓,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的早期作品。作为一栋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武康大楼的外立面继承了巴黎“水刷石”的风貌,同时也采用了浪漫主义风格的红砖,整体宛如一座巨轮。
与一般历史建筑不同,武康大楼自建成以来,底层就规划为商业空间。新中国成立后,更有一批知名国营商户入住,居民日常购物大都在楼下解决。近年来,人们的历史风貌保护意识加强,武康大楼的配套商业也开始了新一轮转型。
年近百岁的武康大楼,至今依然美不胜收,吸引了漫步、摄影、艺术创作等各类人群前来打卡、留念。
位于上海苏州河畔的上海邮政总局,始建于1924年,是一座保护相对完整的百年建筑,也是我国目前仍在使用的最为古老的邮政大楼。
英国古典建筑风格的主楼和罗马式大型科林斯高大立柱、巴洛克式钟楼融合于一体,独特的建筑和外滩建筑群遥相呼应。高大的钟楼镶嵌有大钟,两边为火炬台雕塑。钟楼之上建有塔楼,顶端为旗杆,两旁是希腊人物雕塑群像,十分古典美丽。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不只有着雄伟壮观的外形建筑,而且还有“远东第一大厅”的美誉,里面的装潢豪华大气。
有机会可以去里面的上海邮政博物馆转转,馆内完整展示了从海关邮政,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到人民邮政,各时期邮政事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这座连接着上海过去与未来的欧式建筑里,记载着中国邮政业务的新生、发展与飞跃。
去年《八佰》如火如荼地热映时,也带火了四行仓库旧址。许多人被电影中战士的热血和勇气所感动,纷纷来到这里感受那些不被历史遗忘的瞬间。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南部的仓库建筑。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联合仓库,淞沪会战时期,这里曾驻扎452名国民革命军将士英勇抵抗日军的进攻。1985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正式将其命名为“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抗战纪念馆大门入口处保留了原四行仓库的铁门,斑斑锈迹。
在四行仓库的纪念广场,游客会看到四行仓库的一面布满弹孔留下痕迹的墙,8个炮弹孔、430个大小枪弹孔如今亦清晰可见。这是曾经历史留下的印记,触目惊心。可以想象,这里曾经发生多么壮烈的激战。为了守护国土,那些不惜拼上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就在这里战斗。许多游客纷纷在这里驻足,悄悄地摆上一捧花束。
四行仓库承载着上海悲壮的抗战记忆。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子弹呼啸而过的年代与如今的时代天差地别,但不变的永远是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与期盼。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一个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现场,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简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在18平方米的房间内酝酿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改变。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外墙青红砖交错, 庄严的拱形石雕门和岁月洗礼的红色砖瓦,呈现典型石库门式样。中共一大会址是最引人注目的红色地标,对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阐释建党精神的意义十分重大。
2020年11月17日起,中共一大会址及原展厅暂停对外开放实施修缮改造。目前,修缮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清水墙、屋顶瓦片、门楣雕花等都将在“修旧如旧”原则下重新复原,让百年石库门老建筑以新面貌迎接建党百年,今年让我们一同期待。
在热闹繁华的徐家汇商圈一角,有一座白色小楼,这就是徐家汇藏书楼。它创办于1847年,是上海最早的近代图书馆。这里也是我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重要场所和缩影。
现徐家汇藏书楼重修于1896年,为南北交错的两幢建筑。南楼,原耶稣会住院,又称神父楼,曾于1931年进行过较大的改建,二楼大厅内保存着两件19世纪中叶浮雕立像。北楼,即大书房,建于1897年,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为上、下两层双坡顶,砖木混合结构。
徐家汇藏书楼以众多珍贵历史文献编织起四百年来“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历史脉络,形成以西方汉学、历史、宗教、地理、艺术、哲学、科学为特色的中外文献馆藏,涉及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意大利、丹麦、希腊、拉丁文等近20种语言。
在历经为期近7个月的最新一次修缮后,徐家汇藏书楼携重磅新展宣告回归。新展名称是《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旨在回望印刷文明,追溯传媒的演进,向新闻先贤脱帽致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看一看。
偶尔避开热闹的街景,
走出喧闹的人群,
来看看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建筑们,
感受藏在上海深处的丰富底蕴,
感受那些永不过去的绝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