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直不阿伟丈夫——《论语》悟读【348】

刚直不阿伟丈夫,阿谀奉承马屁精。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十二章:

【原文】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文】

子路问事君之道。先生说:“要不欺骗,又能犯其颜色而直谏。”

【悟读】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这是板桥先生的一幅精典对联,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其一谦谦如玉,其二铮铮若铁。

本章夫子教育子路,对于上级,不要阳奉阴违,不可弄虚作假;假如上级犯了错误,却要坚持真理,敢于冒犯劝谏,不要做好好先生

犯,犯颜谏争。一曰犯颜谏争即勿欺;一曰如言过其实以求君之必听,虽出爱君之心,而所言近于欺。以子路之贤,不忧其欺君,更不忧其不能犯。然而子路好勇之过,或有以不知为知而进言者,故有本章夫子对子路之教诲。

史传谏官之立始于周代,盛行于秦汉至唐宋。相传舜帝时,已有“纳言”一职。《尚书·孔氏传》说:“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这种纳言,或是谏官之初始。《吕氏春秋·自知》记载,商汤王时已有“司过之士”,皇帝有过错,可由“司过之士”提出或者纠正,司过之士已近似于谏官。春秋战国之时,直接以“谏”命官,称为谏官

有人说谏官是一个时代的“照妖镜”。细察历史,不难发现,几个著名朝代的长治久安,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谏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汲黯,西汉名臣。他一生好学正直,喜好仗义行侠,注重志气节操。居家则力求品行纯正;入朝则敢于直言劝谏,甚至屡次触犯武帝的面子,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于领导人提出的一个要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此有过强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