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论述一秒高级 :你要的牛逼论述词汇合集 | 文科研究生最爱の装逼词汇合集

学术圈十大未解之谜之一:为什么文科研究生写起文章来,总是不说人话?
优秀文科生写香港:
“香港青年希望用有限的暴力建构新时期话语权的行为,已经被多边政治语境所异化,香港事态已然演变成了大陆青年祛魅民主的狂欢,个人皆是被符号与意义所建构的个体,这可能是新时期最为吊诡的画面了”
俗人花给大家翻译一下:
“一群傻逼废青屁事没有啥都不懂就知道搞独立”
哎这些研究生,真是该死的优秀呢!
···

江湖传言,文科研究生写文章最爱用的四大词汇:建构、祛魅、吊诡、异化;四大熟人:福柯、韦伯、乔姆斯基、德里达@微博用户X博士
呵,那是小瞧我们优秀研究生了。
除了建构祛魅,我们还有范式、滥觞和迭代;除了福柯,我们还有本雅明、阿多诺和居伊·德波。
本着秃头研究所的主旨: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优秀研究生,本花今儿特意为大家总结了那些装逼词汇合集,希望日后走出去不要那么土,再土不要说是本花教的,不承认。
至于「文科研究生最爱の学术大佬与他们的不说人话的理论」和「现代互联网人员必备の行业黑话与暗号」合集,本花都给你们安排上了。
先来看看有哪些好东西
建构、祛魅、吊诡、异化、语境、要素、狂欢、解构、凝视、符号、变革、权力、话语、弥散、赋权、赋能、范式、消解、象征、重塑、逻辑、式微、沉浸、场景、 场域、圈层、迭代、个体、能动、内卷、解码、景观
宏大叙事、身份认同、历史语境、范式革新、认知体系、集体无意识、中心叙事、边缘化、仪式观、非理性、去中心化、
好东西的使用方法

🚩低级用法:搞清楚每个词的词义,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直接融合进你们的答题小标题里,保证你的小标题从此脱胎换骨,再也不土(还有丝丝押韵呢
比如:后真相时代舆论生态混乱vs 后真相景观:狂欢化与情绪化凸显
🚩高级用法:把你学会的这些词,俏咪咪的、自然而言的融入进你的论述里,既不突兀,也不显得装逼过度,仿佛你天生如此优秀
比如:随着二次贩卖的时代逐渐式微,当下传统媒体通过转型去挖掘注意力经济目的其实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混合所有制经济时代急需变现,另一方面也是传统媒体重塑话语权,进行舆论引导的保障。因此所谓的注意 力红利可以理解为是传统媒体对用户注意力的转化—— 而兼具喉舌性和市场性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也通过技术、资本驱动的媒介转型实现用户注意力的经济、政治、 社会、品牌价值转换。
🚩售后说明:装逼有度,过度则土,请大家把握好分寸,适度装逼,切不可贪杯么么,以及用错了本花概不负责。


那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讲讲

建构:一种解读体系或者是一种思维方式,比如我此刻就试图建构你们的答题语言。小标题举例:拟剧论:个人互联网下的自我形象建构
祛魅:把高级的东西说的很土。比如此时此刻我正在对这些高级词汇进行祛魅。小标题举例:技术祛魅:技术中立主义下人文主义的崛起
吊诡:奇怪的现象或者无法理解让人挠头的情节。举例:社会化媒体的吊诡之处在于,既强调开放社区的个体自由平等,又实际存在圈层区隔与层级划分。
异化:本来正常的东西变得奇怪,在传播学领域特指非主流的社会文化或者社会传播内容。举例:异化的文化景观:亚文化的崛起
语境:传播语言和传播行为发生的场景,比如互联网语境、社会化媒体语境:互联网语境下的个性化表达等。
狂欢:来源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特指一种反日常的、集体参与的社会情景,在传播学领域,每一次的微博热搜“爆”,每一次的社会热点事件的集体讨论都可以用狂欢来解释,而狂欢也是当下互联网传播的典型特征,像接下来的建国70周年媒介事件、每年的春晚微博段子手集合,也都可以用狂欢来解释。小标题举例:狂欢语态与后真相时代
解构:解构就是对原有意思和原本概念甚至是原本的权力在社会发展下消失,诸如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被解构、主流文化被亚文化解构,新闻专业主义内涵解构等等,通俗来讲就是玩完了呗,没你啥事了。
消解:和解构差不多的意识,只不过一般在解构后面还会跟着重构,虽然这东西玩完了但似乎还有点希望重新搞个原有模版上的新东西,但消解就是真没了。比如我们不会说把关人的消解,但是会说把关人重构。消解必须是彻底没有的东西
重塑:解构的东西要被再一次塑造起来,这个过程就是重塑。比如传统媒体重塑话语权,比如舆论引导力的重塑,比如社会价值观的重塑等等。
凝视:不单单是看你,而是一直看着你。凝视常用于控制研究中,讲媒体、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非常批判学派的一个词,比如福柯的全景监狱:话语与凝视。在当下技术时代,也会讨论到技术对人的凝视。理解不了的话,凝视=控制。
符号:符号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可以指代任何具体现象/内容背后的完整产业或整体特征。比如“社会文化符号”——脆皮鸭;“符号消费”——买奢侈品的我“符号价值”——品牌价值、内在价值;“香奈儿绝不仅仅是一个包,而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背后是女性独立的精神的完整阐释”;“符号建构”——我:一个被鸽子、柠檬、真香、星座、买包、渣男建构的小可爱。小标题举例:消费社会:符号意义的价值凸显
变革:就变化,用到变化这个词的时候改成变革是不是感觉爱玛一下子就不一样了,高级许多。
话语:就讲话呗,放传播学语境里就传播内容,主流媒体的话语就是主流媒体的传播内容,个人话语就是你在微博上的逼逼赖赖。
弥散:哪都是,无所不在。比如新闻弥散,就是指新闻泛化成了信息,到处都是。小标题举例:新闻弥散:传统价值标准被解构。
赋权:赋予权力,这用的可多了,最典型的几种用法:技术赋权下个人拥有话语权,渠道赋权下传播内容多样表达等,还有比如文化赋权、价值观赋权、媒体赋权、内容赋权等等。有一个和赋权差不多的说法,叫赋能,没啥区别,文化人嘛,就不喜欢和别人说一样的,于是就发明了赋能。
范式:这个词也是,用的老多了。或许大家还会对刘海龙老师的《范式与流派》感到恐惧,所谓范式其实就是一套标准或者说体系,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比如我们今天说传播学范式,意思就是传播学理论体系;使用与满足范式,就是在使用与满足理论范畴下的实践。小标题举例:范式革新:技术驱动传媒业常态化发展
逻辑:逻辑和范式有点像,但是范式要比逻辑来得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和体系化,逻辑比如市场逻辑、政治逻辑、传媒逻辑等,主要是用在宏观而抽象的社会要素背后。
式微:就不行了,日薄西山了。最常用的就是大众媒体的式微(当然现在传统媒体没有式微,因为他们又自己通过重构把自己扶起来了。
沉浸:一种体验方式,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vr技术,指代各种让人觉得身临其境非常真实的体验,比如沉浸式阅读,其实就是深度阅读。小标题举例:精准营销+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场景:场景是指任何社会现象发生的场景,场景、空间、媒介域这几个词可以互相转换。社交场景、媒介场景、消费场景、文化场景等等。举个例子: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重构了人与物的关系,描述了现代社会具有象征意义的消费场景(我咋这么优秀呢,叹气。
场域:来源于布尔迪厄的“场域”,往往指某个事件、内容、机构背后复杂的社会影响力,诸如媒体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场域;比如李胜利事件背后复杂的韩国政治资本场域等。多用于宏观分析。小标题举例:场域博弈:政治、资本与技术共塑媒体价值标准
圈层:见到来说就是阶级或者说是社会圈子,粉丝圈也是圈层,上流社会也是圈层。圈层最常和圈层传播、圈层互动这几个词结合在一起用。圈层传播是圈子内部的信息交流,可以是社群,也可以是群体。而圈层互动则是突破圈层的互动形式。
迭代:我写了一个故事,你接着我的故事又增补了一些内容,这就是迭代。而迭代也是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最典型样态。今天不管是新闻还是信息,甚至是流言和谣言,都始终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迭代传播。举个例子:新闻真实的过程化:新闻与信息的多次迭代传播
个体:就是个人,但是比说用户、个人高级一点。
能动:马原都学过吧,人要具有能动性,要自主的进行选择,既是使用与满足理论提示的传播观,也是当下互联网时代个体信息行为的主要体现。小标题举例:技术赋权之下个体能动性提升
内卷:内卷化效应就是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当下部分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丧失主动性,进行内卷化信息生产。
解码:来源于霍尔的解码和编码理论,编码用的没有解码多,解码主要是可以用于当下许多文化类社会现象,比如对表情包的解码,对亚文化的解码,促进传播双方的理解与共同意义空间的建立。
景观:社会景观、舆论景观、文化景观、消费景观等,和场景差不多,就是一种宏观社会现象的描述方式。
宏大叙事:宏大叙事本意是一种“完整的叙事”,就是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贯性和统一性。像今天的建国70周年的纪录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迁即宏大叙述,而当下流行的非虚构写作,写边缘群体的就属于微观叙事。小标题举例:社会宏大叙述建构“集体记忆”。
历史语境:就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事件发展,用过去的眼光看现在。在传播学中用的不多,往往用在社会变迁、媒介即讯息这种比较大范畴的题目里面,本花枯竭了,举不出例子了。
身份认同:群体身份认同、圈层身份认同,在今天互联网社群、圈层尤为凸显的当下,身份认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词。
范式革新:哎还记得上面讲的范式吗,就是原本的传播学理论发展了,原本的价值体系与时俱进了,就叫范式革新。小标题举例:技术赋权下的范式革新——新制度与新架构(可以讲新闻业发展,也可以讲混合所有制格局)
认知体系:第一个词建构还记得吗?建构啥啊,最大的建构就是建构你的认知体系,比如现在我就在建构你的认知体系,告诉你你花总最牛逼。
仪式观:这个词来源于詹姆斯·凯瑞,传播的仪式观——既可以指代通过仪进行的身份建构与认同,也可以泛指当下说的仪式感的建立。当然啦还是第一个意思说的比较多也比较严谨一点。举个例子:社群互动:仪式观下共建身份认同。
非理性:就不理性呗,就情绪化呗,当下的网络传播语态就是非常典型的非理性语态。
去中心化:从传播学语态来说,原本的传播语态是中心化的语态,由主流媒体引导,而当下互联网的网状发展是去中心化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中心。所以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当下社会话语结构。举个例子:多元融合:去中心下的圈层传播(用于形容微博的传播模式)。
...
我疲了
下次再约吧

晚  安
  ABOUT US  
🌟
- 我们的产粮囤积地 -
《2019互联网趋势报告》 ·《真相》
《童年的消逝》 ·《消费社会》
李普曼的彩虹屁
卡斯特的彩虹屁
哈贝马斯的彩虹屁
后真相·花木兰·主流媒体
阿多诺和他的理论·B站
《陈情令》·《范式与流派》划重点
学硕专硕之争·千与千寻·传媒黑话·泫雅
婊言婊语·传媒业女性图鉴·逃离新闻业
鬼夫妻·高考作文·5G·复联4
挣扎的考研人·siri的婚姻·无纸化学习
同性与SM·分享营销之死
👀

👀

👀

👀

🌟

🌟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