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口中的“适量运动”应该怎么理解?
很多人去看病或者体检,都会被医生嘱咐“适量运动”。但大部分医生并没有条件解释究竟何为“适量”,大家也就“随心而定”了。
来做个不定项选择题,关于适量运动,以下说法哪个(些)是对的:
A.所谓适量运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如果肌肉酸痛就代表运动到位了。
B.适量运动并不难,每天饭后站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C.举重也是适量运动。
D.适量运动,可以每周快走1-2次,每次30分钟。
E.适量运动是有要求的,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时间和强度,那还不如不运动。
如果你的答案不是C,那么答应我,这篇文章一定要认真读。接下来是详细分析。
“适量运动”并不能随心所欲
所谓适量运动,严格来说是下列三者的总和:
持续时间
剧烈程度
运动次数
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18年发布的《身体活动指南(第二版)》(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nd ed.)指出:
18-64岁的成人,建议每周至少2次,累计时间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再加上每周2次肌肉强化运动,才能有效改善健康。
也就是说,从持续时间来看,累计要达到150分钟;
从剧烈程度来看,至少得是中等强度的运动,还要搭配肌肉强化运动;
从次数来看,无论是何种锻炼,都至少需要拆分成2次。
同样,2017年,我们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对运动的持续时间、剧烈程度、运动次数也做出了具体规定。也是不同的运动剧烈程度,需要搭配不同的持续时间。
例如,如果是中等强度运动,建议每周应运动3~7天,每天30~60分钟,每周累计时间至少150分钟;如果是大强度运动,建议每次20~25分钟,每周累计至少75分钟。
可以看出,无论是哪里的建议,“适量运动”背后都是有具体规定的,并不是随心所欲就行。至少从时间上来看,选项D明显错误。
如何界定“中等强度”和“大强度”?
选项A和B都错在对“剧烈程度”的理解上。
从前面的建议,我们不难发现,适量运动要求的运动程度至少是“中等强度”,可以包括“大强度”。那么,如何界定它们呢?
有一种既直观也客观的方法——测量运动时的心律。通常情况下,运动期间的心率越高,运动强度就越高。
要使用此方法,首先必须确定自己的“最大心率”,也就是运动时心血管系统可以hold住的上限。
可以通过从220减去年龄来计算“最大心率”。例如,如果你30岁,则从220减去30以得到最大心率为190。
知道最大心率后,就可以计算出不同强度的目标心率区。美国心脏协会(AHA)通常建议目标心率区如下:
中等运动强度: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50%至70%
剧烈运动强度: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至85%
可以看出,A选项的“肌肉酸痛程度”不一定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成正比,不同的人对疼痛的感受度是不同的。B选项用餐后站立,显然无法达到中等运动的强度。
而反观答案C,虽然“举重”对一般人来说比较硬核,但只要控制重量和持续时间,完全可以作为适量运动的一种选择。
除了举重以外,这些运动方式也可以作为适量运动的备选方案,只要满足每周的次数达标就好:
●洗车及打蜡45至60分钟
●洗窗或洗地45至60分钟
●打排球45分钟
●坐在轮椅上前行30至40分钟
●在30分钟内骑单车5公里
●跳交谊舞30分钟
●推着婴儿车在30分钟内前行1.5公里
●在30分钟内步行2公里(每15分钟步行1公里)
●来回游泳20分钟
●坐在轮椅上打篮球20分钟
●打篮球比赛15至20分钟
●跳绳15分钟
●在15分钟内跑步1.5公里(每10分钟跑1公里)
●上下楼梯15分钟
达不到规定的强度和时间
还不如不运动?
选项E也是很多人的误区。尤其是需要减肥的人,很多人听说持续运动30分钟以上才会开始燃烧脂肪,就对运动望而却步。
实际上,短时间、小强度的活动也能让健康获益。
有证据表明,久坐的生活方式可能是比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既定危险因素更强的死亡率预测指标。因此,哪怕不是“标准”运动,只是每天多站立,例如站立办公,也比总是坐着要好。
何况,在上面列出的运动方式中,也不是每种运动都要求持续很长时间或需要特殊装备。
只要动起来,就能开始改善健康,这比什么都重要。
end
参考资料:
1、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南》.
http://www.sport.gov.cn/n316/n337/c819036/content.html
2、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nd ed.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ttps://health.gov/paguidelines/second-edition.
3、香港卫生署《运动知多少》.
https://www.dh.gov.hk/tc_chi/useful/useful_dykt/useful_dykt_exercise.html
4、https://www.cdc.gov/physicalactivity/basics/age-chart.html
5、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fitness/in-depth/exercise-intensity/art-20046887
6、Ross R, Blair SN, Arena R, et al. Importance of Assessing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Case for Fitness as a Clinical Vital Sig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6;134(24):e653-e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