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离我的新闻理想又近了一步” | 南京大学MJC385分经验贴

-
我是从去年九月开始注意到这个女孩的。
那时她的昵称叫“冲鸭”,绿绿的一个头像,总是频繁的出现在我们公众号的留言里,在答题班的课上也极其活跃,善于在哈哈哈和快速问答间无限切换,有冲鸭在的场子一定不会冷。
后来我发现她非常认真,而且较真。
她会认真的询问每一个细节,在非常在意破题的逻辑和框架;她会因为自己写的不够快而沮丧难过很久,也会在得了优秀作业之后继续学习其他优秀作业的亮点——那种爱学习的、勤奋又认真的女孩,是我对冲鸭长期以来最深的印象。
最后,我发现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我在和她模拟面试的问过她一个问题,问题是英文的,大意是你将来想做什么样的新闻?
她回答说她要做调查记者。她还说虽然调查记者在当下面临着非常多的压力与问题,虽然调查记者的人数在逐年变化,但总有些工作需要有人去做,总有些报道需要有人去说,而她愿意做那个人。
我在听到这个答案的那一刻是很震撼的,当下的新闻业不缺理想主义者,甚至在很多时候「理想主义」会成为一句讽刺与嘲笑。在很多人眼里,理想主义者大多爱空想、不切实际、不着边际:在柴米油盐的生活里,在平凡而普通的日常里,理想主义者总是格格不入。
但冲鸭不一样,她做到了心怀理想,但踏实前进。
二月时冲鸭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焦虑,因为疫情、因为社会、因为自己。那时她在杜课上给杜老师留言,问杜老师应当如何帮助那些因为数字鸿沟、不知该如何通过网络求助的弱势群体?
杜老师回复她:社会进步的标志,不在于损有余,而在于补不足。我认为,因为还有很多你这样的人的存在,人类社会的未来,还是光明的。”
我相信于她而言,这是最大的褒奖,也是最好的肯定。
  ✨关于我 ✨ 
我是冲鸭,本科毕业于南京某双非院校的工科专业,从事新媒体相关工作一年后辞职考研,全职备考南大MJC。
选择辞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想当记者、想做新闻人,而彼时的工作环境无法带给我这样的未来。择校的时候,我把全国所有有MJC的985与211高校列了出来,在综合考虑了地理位置、考试科目、录取人数、分数线等因素后,我选择了南京大学——那个在我心中一直闪闪发光的名校。
决定辞职的那一天,我对爸妈说,“如果这次考不上南大,我就永远跟新闻传播say goodbye,再也不碰这个行业了。”
幸运的是,我上岸了。
初试385,排名12:英语86、政治76、专业一120、专业二103。尽管我的440考得不够好,尽管最后我的排名没有那么高,我还是离实现新闻理想更近了一步。

  ✨专业基础复习 ✨ 
☼♪の☆→
我正式开始复习的时候,已经是7月下旬了(21秃头仔们不要学我,我开始得真的很晚了)。从那时到8月底,我一直在闷头看最基础的三本专业书(《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和《网传概》),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最后大概手写了50几页的笔记......)。
所以血泪教训是看书真的不能抄书做笔记啊!!大家说的笔记一定要自己做要手写,说的是专题笔记,不是书本笔记呜呜呜。
*我那又浪费时间又记不住的手写笔记
由于花了大量时间手写笔记,大好的暑期复习时间被我浪费了很多......而与此同时,20的秃头仔已经在暑期每日一题打卡、听花花班班讲传播新闻网传巴拉巴拉了。
因此我给各位秃头仔的第一个建议是,尽早开始复习,第一轮复习时可以以通读参考书为主,一边看书一边尝试着搭建学科框架(比如借助三大学派来搭传播学框架),把基础知识学得扎实一点。
每读完一个章节后,可以借助书后习题或名解小册子来核查自己的阅读质量(比如时不时问问自己,霍夫兰对传播学有啥贡献、文化工业是啥意思、第三人效果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疫情期间的啥现象)。多理解,多提问,多反问自己,尝试着把知识串联在一起,基础打好了,后期背书会轻松很多,遇到一些相对较难的、新颖的理论时也会好理解一些。
九月,我一边跟着班班花花练实务,一边尝试独立写真题,结果我发现自己竟然完!全!不!会!拿到题目后那种找不到思路的感觉把我吓坏了,所以我紧急报了秃头的答题班。作为好像总是比别人慢一拍的笨学生,当我开始练习论述题的时候,其他秃头仔已经交了四次作业了......不过毕竟一共有33次作业,所以我当时也不是很害怕,一心想着只要能学会写题就好。
南大的题目一向灵活,每年的真题之间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出题规律,如果只靠死记硬背知识,也许并不能带来一个好的分数。理解+背诵+多练真题+平时多积累案例,学习才不会那么累。
因此我给秃头仔的第二个建议是,在理解了知识之后再进行背诵,背诵的时候不需要抠字眼,而是做到理解后大致能复述出来就行了,因为老师其实并不希望我们成为书本上理论的搬运工,而是希望我们能做知识的掌握者。
在面对一道题目时,先理清题目在问什么,再按照不同的题型搭建不同的答题框架与逻辑(题目可大致分为原因类题、影响类题、意义类题、趋势类题、问题类题、比较类题等,而这些答题班里都教到了hhh),将所学、所背诵的知识和题目联系在一起,甚至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比如看到养成类综艺时想想是不是文化工业下批量造星、看到反转新闻时想想有没有发生反沉默的螺旋),同时学会辩证思考,也就是进行正反两面的思考,坚决不做单向度的人hhh。
最后一个建议是,一定要练手速!今年440的题量之大令我最后几乎快写晕过去。面对自己会的题目却因为手速慢以至于草草写完的感觉,希望大家永远都不会体会到。
而对手速的练习是一定有用的,以我本人为例,在11月初的秃头模拟考里,334和440我都没有写完,最后考场上题量再次翻倍的440我竟然写完了,所以复习进入11月后就可以开始手写题目了,而往年的真题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对象。
  ✨实务复习 ✨ 
☼♪の☆→
由于我是跨考生,所以最初对新闻实务几乎一窍不通,看着19年440“鬼畜”的画图题,几番思量后报了秃头的实务班。
跟着花花班班,我的消息从提炼标题与导语练起,评论按照凝练观点起标题、写新闻由头、写首段、搭主体框架与逻辑、练习结尾升华部分这样一步步练习,策划则根据不同的类型(新闻报道、产品策划、APP设计等)搭了不同的框架。
从9月到10月,我一边写秃头的作业一边感受新闻实务究竟是什么。自11月起,则有意识地开始每周练习一篇评论、一篇策划(这个量其实有点少了,比较合适的是每周两篇,因为实务不多练就会手生),同时平时常积累热点事件,也阅读了很多专业媒体人写的相关评论,学习他们的观点与表达方式。
最后考场上拿到334的试卷时,我整个人傻眼了,一方面是因为花花押中了一道策划原题,另一方面是今年的新闻评论是我没练过的事件,不过凭借着过去的积累,我还是在45分钟之内完成了这篇评论。最后334我得了120分,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我已经知足了hhh
所以如果想在实务中取得还可以的分数,秃头仔们一定要多阅读、多练习呀。从学会写消息、评论与策划的每一个部分,到从别人的作品里学习素材,再到后期每周练习,我相信大家的手感会越来越好、写出的策划与评论也会越来越漂亮。
  ✨一些推荐 ✨ 
☼♪の☆→
🚩评论类公众号:红辣椒评论、人民日报评论、新京报评论、澎湃新闻评论、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看论文的公众号:青年记者、新闻记者、新闻战线、再建巴别塔
🚩看深度报道和非虚构作品的公众号:人物、谷雨计划、剥洋葱、冰点计划、故事硬核
🚩积累案例的公众号:36氪、4A广告门、刺猬公社、德外五号、全媒派、NewMediaLab
🚩有意思的课外书:《被仰望与被遗忘的》《新闻业的救赎》《人类简史》
🚩有点鸡汤但挺励志的电影:《垫底辣妹》《百元之恋》《白日梦想家》《当幸福来敲门》

  🌙 政治复习 🌙

☁☂❄☃♨
我的政治全程只跟了肖秀荣这一位老师,下面按月份展示一下我的政治复习轨道。
【大家注意啊冲鸭暑假完全没看政治哎!但最后她政治考了76分!所以政治完全不在于复试时间有多少,方法对了效率高了书背的到位了,就不会被政治拖后腿的】
9月:每天看25页左右的《知识点提要》,同时开始一刷1000题。看+刷的顺序按照思修→毛概→近代史→马原来复习,因为马原对我来说是最难的部分,所以我放到了自己对政治的理解能力已经有所提升之后。1000题里每一道错题我都会标记,并在第二天进行再次练习,也就是做了一个错题库出来。每道题的选项为什么对、又为什么错,我都会尽可能搞懂,1000题答案中出现而《知识点提要》里没有的部分我也会补充在《知》里。
10月:二刷1000题,并练习一刷错题库,制作二刷时的错题库,同时继续巩固比较薄弱的部分(我是近代史和马原)。
11月:一边三刷1000题,一边一刷肖8(肖8的主观题答案可以不背,但要学习答题里的框架,并理解这些框架),同时每天看一到两节《形势与政治》与《考点预测》,并制作相应的错题库。
12月:重新做此前的所有错题,二刷肖8客观题,反复看《形势与政治》和肖老师公众号补充的时事。肖4出来后,集中精力整肖4,一边做客观题,一边整理肖4答案框架,然后根据框架进行背诵,直到考前一天去南大看考场我还在地铁上背肖4呢呜呜。
政治和专业课一样,死记硬背就会很难记忆,理解基础知识+理解肖老师的框架之后,记忆会变得容易一些。尽管今年肖老师押题没有以往那么准,但过往几个月的积累,足以让我面对不会的题目也面不改色地结合材料写(害,其实是编),最后我的政治是76分,希望21秃头仔可以比我考得更好。
  🌙 英语复习 🌙
☁☂❄☃♨
我的复习时间少,英语底子相对比较好(四级590分,六级565分),所以今年我没花太多时间在英语复习上,也没有背单词,但正是因为我没有背单词,所以今年英语二翻译里incredible我给翻译错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单词是要背的,不背单词是不可能的(窃格瓦拉语气),但背单词重在质量,不在数量,要反复对那些并不熟悉的词汇进行记忆,同时重点关注那些在真题尤其是阅读中出现的单词。其实对我来说偏难的完形填空最后能拿多少分,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词汇的积累。
一刷真题时可以尝试挑选一些难度较大的阅读文章进行整篇翻译,这样既可以看懂阅读理解,也可以练习翻译,也可以背单词。做阅读的时候我的习惯是先看题目,再读文章,要注意选项里那些判断性、绝对性的词汇,从选项去找原文里相关的段落,再进行仔细比较。
在练习大作文和小作文时,也许有的人会建议背现成的模板,但我的想法是根据王江涛老师作文书里的模板和框架,写一套自己的模板出来(也许不止一套),这样能避免撞作文,记忆量也会减轻。

  🌄  崩溃&治愈  🌄  
前段时间看《了不起的挑战》里的某一期,撒贝宁在节目中说,“游泳运动员是非常孤独的,在闪亮的那一刹那之前,他一直在黑暗之中,自己一个人默默努力着,咬着牙在坚持。听到的永远是耳边呼呼的水声,看到的永远是池底一块一块的瓷砖和泳道。”
听他说完那句话我突然哭了,因为那一瞬间我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很多研友。
考研是一件很辛苦、很孤独的事,为了接近终点处的光芒,我们埋着头学习、摸着黑前进,有的时候已经出发很远了,却发现自己原来走错了路,有的时候走着走着突然抬起头,却发现这条路长得仿佛没有尽头。
崩溃、焦虑、痛苦、失望、恐惧......这样的情绪时不时会将我们裹挟,让我们失去继续前进的勇气。
但每个短暂的止步后,我们又会含着泪、咬着牙再次出发,步履不停,眼神坚定。
曾经,我因为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脱单、找到不错的工作、结婚生子而自己还在求学、未来并无着落沮丧不已。
后来,朋友给我打来语音电话,陪我聊到凌晨三点。
曾经,在很多个夜晚,我因为焦虑失眠到两点,满脑子想的都是“如果考不上我该怎么办”。
可第二天天未大亮时,我已起床,快速洗漱后再次坐在了书桌前。
曾经,满分25分的答题班题目被我写跑了题,最后只得了10分,痛心疾首的学长对我一顿猛批......
但也是这位学长,在我自我否定的时候对我说,“你是最努力的”。
*有时候一点鼓励就能让我继续走下去
曾经,11月的秃头模拟考我因为手速慢、对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两份卷子上留下了大面积的空白。
而当我真正上考场时,过去艰难地背下的每一个名解、手写过的每一道题,都成为我能够答完两份卷子、还向老师申请加纸的原因。
曾经,每次看优秀作业时,我都会看到别的姐妹用我并不熟悉的理论、写我写不出的彩虹屁。那时我常常想,我也好想写出一份优秀作业啊。
而答题班即将结束之时,我的作业终于被选为了优秀作业,尽管次数并不多,但这已足以鼓励我继续走下去。
曾经,我减少社交,很少出门,微信的置顶换成了花花、班班和秃头的群,最常发的表情包是各种各样的哭哭。
而我的朋友没有因此对我不满,他们一遍又一遍对我说,你可以。我收到的最多的表情包是,“你一定能考上研究生”。
去年12月20日,花花给我们上答题班的最后一次课,ppt的背景图很漂亮。花花说,这张图叫山海之约,今天我们约定,来年三月南大见。我在互动区郑重其事地打下,南大见。
现在,因为足够幸运、因为足够努力、因为足够坚持,我履行了这个约定。
我想要告诉21秃头仔的是,考研真的很辛苦很辛苦,我们也许会遇到很多很多个崩溃到想要放弃考研的瞬间。
但也正是那些默默无闻、低头努力的日子,最终成就了我们,让我们有资格成为一个南大新传人。
而当努力终于变为回报的那一刻,你会突然发现,所有的付出、所有咬牙坚持的瞬间,都是值得的。
愿你不曾因想要放弃而流泪,也愿你最终在看到结果后喜极而泣。
愿你低着头找六便士时,也偶尔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愿你不会因路途太远、困难太多,忘记当初为什么选择出发。
愿你不留下任何遗憾,向着远方的光芒尽力奔跑。
考研这10个月里,我在秃头研究所遇见了很多有趣的人,无论是花花班班,还是负责改作业的各位学长学姐,抑或是跟我一起在群里迷信地拜拜或加油打劲的研友,都为我的考研之旅增添了很多彩色的、弥足珍贵的瞬间。
如果没有他们,我不知道自己今天会在何方。正因为曾遇见他们,如今我来到了这里。
未来,愿我能一直坚守新闻理想,也愿你们同我一样发自内心地热爱新闻传播这个专业,享受学习的过程,并在终点处收获一个理想的结果。
明年,我们南大见。

  晚 安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