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的轨迹(59)二十四番花信风《1》小寒三候花
岁时的轨迹(59)二十四番花信风《2》小寒三候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1》小寒三候花
雪岸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
花有信,风相应。
宋代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云:“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云:“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其意思是,自小寒至谷雨共八个气节(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二十四番花信风,就是每月两个节气,每一节气三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即一月二气六候花信风。从小寒节气起到谷雨止,共八个节气,二十四候,就是四个月、八个节气、二十四候花信风。
花信风,以梅花为首,楝花排在最后。楝花开罢,表明花事已了。
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有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记载。陆游《游前山》云:"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
宋代蒋捷《解佩令》云:“岁岁春光,被二十四风吹老,楝花风尔且慢到。”
花信风,饱含着诗情词意。自古以来,人们在沐风观花之时,都诗兴大发,不断咏唱,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二十四番花信风,史上也有个别不同说法。但宋代以来,以下二十四番花信风为人们所公认。其排列顺序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至于梁元帝《纂要》云:“一月二番花信风,阴阳寒暖,冬随其时,但先期一日,有风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则:鹅儿、木兰、李花、杨花、桤花、桐花、金樱、鹅黄、楝花、荷花、槟榔、蔓罗、菱花、木槿、桂花、芦花、兰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俱存。”此为按一年二十四节气,每节一花,则是另一个角度的叙述,与本文无关,姑不评论。
,
第一、小寒切,三候三花,即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小寒一候梅花
梅花,小乔木,稀灌木,高四至十米。叶片卵形或椭圆形,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二朵同生于一芽。花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呈红褐色,有些品种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白色、黄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花期冬春季,果期五至六月。
梅花原产我国南方,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有许多品种。供人观赏的不但有露地栽培,还有栽为盆花,制作梅桩。梅花为我国十大名花(即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于百花之先,凌寒而开,独天下而春,并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激励。
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奋勇当先的精神,以及其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梅花感情殊深,咏梅诗词数不胜数,在此仅摘录南北朝以来各朝代具有较有代表性的咏梅诗词。
南北朝·庚信《梅花》云:“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其意思是:曾经感觉梅花腊月半开放则迟了。今年春天也来得很晚,倘若不信,就一起到雪地看看吧。随着梅枝的摇动,树上悬挂的冰凌落下,伸手去攀折高枝,手却寒不可耐。早知看不到梅花,该后悔衣服穿得单薄了。
南北朝·陆凯《荆州记》云:“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意思是:攀折梅花时遇见北去的驿使,托他将花带给陇头的朋友。请转告他:江南没有他看好的东西,只能赠送一枝报春的梅花,表示我和春天的祝福。
南北朝·鲍照《梅花落》云:“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其意思是:庭院中有许多杂树,我偏偏为梅花赞叹。请问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霜中开花、露中结实。那些杂树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展现妩媚,其中有些虽然能在寒风中追逐、飘零,但却没有耐寒的本质。
司马光的《梅花三首其一》,“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陇头人不识,空向笛中吹。”信件迟迟不能发出,于是诗人想把梅花寄给远方的朋友,以表思念。在汉朝,写梅花的诗作很少,以梅寄的情思的诗作更为少见。所以,司马光的视角相当敏锐。
进入唐代,诗人笔下的咏梅诗已走向了成熟,到宋元明清,更是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格局。
唐·张九龄《庭梅咏》云:“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其意思是:梅花啊,你怎能早吐芬芳?孤独地开花,也应自觉危艰!特别怜惜梅花虽然弱小,却不惧寒冬。怎奈纷飞的晨雪,正在嫉妒着你;阴冷的北风,也在狂吹。你还是那样馨香,就是在风雪严寒中飘荡,也不望人们知道。
唐·杜甫《江梅》云:“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其意思是:梅花在腊月前就开始绽放,年后梅花开得最多。虽知春光好,但寄居异乡的愁苦又如何能尽?白雪、梅树原本同色,江风也似乎自己掀起波涛。故乡难以再回,巍峨的巫山也难以再看到了。
唐·王维《杂诗》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其意思是:久住他乡,一见到故里亲友,就急切地询问家事。他日站在窗前,叫人想到的就是,故乡花窗前的那枝梅是不是花开了?以梅花借代家事,体现了诗人相信故乡,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脱俗的品性。
唐·崔道融《梅花》云:“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其意思是:梅花初放,花萼中含着白雪;想要画好美丽孤傲的梅花,难在传神啊!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得都不知冬日的寒冷。笛声中有《梅花落》之曲,叫人听了最易产生借花惆怅之情;老梅树的枝干横斜错落,老态龙钟,形似有病。北风如能爱惜她,就请不要让她再受摧残了。此诗既突出了严梅的清香雅致、坚韧顽强、傲然独立,也表达诗人爱梅惜梅之情。
唐·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云:“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其意思是:梅树亭亭玉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不合时宜。嫦娥只是让月色皎洁,青女不要用霜冻摧残梅花。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折得满把的梅花又有什么用呢?你为谁早开,而不待到新年而开吐香呢?
然而,写早梅的还有唐代的孟浩然。其《早梅》云:“园中有早梅,年例犯颜开。少妇曾攀枝,将归插镜台。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宋代的柳宗元也写过早梅。其《早梅》云:“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此诗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唐代诗人张谓也写了《早梅》。其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此诗先写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接着写了树梅花远离村路,临近溪水桥边。再接着写寒梅由于近水而早发。最后却让人把寒梅疑作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让人领略到韵味深长,意蕴绵绵。
宋·王安石《梅花》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诗写梅花生于墙角,仅有数技,凌寒独开,知其非雪,因有暗香飘来。
宋·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云:“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其意思是:在百花凋零之季,独有梅花凌寒盛开,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疏影横斜在清浅的水中,幽香浮动在月光渐明的黄昏。寒雀想落在梅树上,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一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在花下低声吟诵,不用敲着檀板、执着金杯一边饮酒一边赏花了。
宋·陆游《卜算子》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意思是:驿站外,断桥边,无主梅花,寂寞绽开。黄昏来临,梅花独自愁苦,谁料又遭到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去争艳斗宠,让百花去妒忌吧。即使凋零并被碾化作尘土,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陆游【梅花绝句·其一】云:“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其意思是说:听说梅花迎着晓风绽放,就像堆堆白雪盖满四周之山。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自己变化成千亿身影,让每一棵梅树前都有一个陆游。
宋·苏轼《行香子》:“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其意思是: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襟之时,我和朋友携手到城外游春。回忆旧地,处处伤神,无限愁苦。去年同游之人已不在眼前,每当吟诵旧曲,就想起了游历的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那时游乐所至,题诗千首;到如今这些诗上落满灰尘,得用绣罗衫拂。如今有谁念我呢?当然是往日的友人,还有西湖的明月,钱塘江边的柳树,城西南诸山的云雾!
宋·李清照《满庭芳·小阁藏春》云:“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其意思是:在阁楼中好似春天,闲窗将白昼隔在外面,画廊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日影落下帘钩。亲手种的江梅渐已长好,又为何再临水登楼。没有客来,如今的寂寥就好像当年独对梅花,彷徨在扬州。梅花从来色泽美艳,虽不像他花畏惧霜雪,但毕竟难经寒风冷雨。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落花无情,暗香消失,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淡月之夜,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显示出其俊俏风流。
宋·卢梅坡《雪梅·其一》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占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难以评议,只得搁笔思量。梅花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给梅一段清香。卢梅坡《雪梅·其二》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其意思是:有梅没雪,就没有精神气质。有雪了却没有诗文,也会俗气。傍晚刚写好诗,天空又下了雪。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就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宋·杜耒《寒夜》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其意思是说:冬夜客来,以茶当酒,围坐炉前,火炉炭火刚红,水便在壶里沸腾。月光像平时一样照在窗前,只是窗前有了几枝梅花便大不一样。
宋·辛弃疾《念奴娇·梅》云:“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其意思是:枝头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的颜色谁能与之媲美?可笑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与梅花相比!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玉洁香嫩,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现在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万里风烟拟惑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不如回归,仙宫中还有人想念呢。
元·王冕《白梅》云:“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其意思是:白梅开放在冰天雪地,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忽然一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浮动,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王冕《墨梅》云:“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其意思是说:我家洗砚池边有棵梅树,朵朵梅花像用淡淡的墨汁点染。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好看,只是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元·王旭《踏莎行》云:“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其意思是:两种风格,皆为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瓣,细看不是雪无香,而是风吹香气四散。虽然一样,但有一个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开在空山,雪花却随意在帘幕下低飞。
明·高启的《梅花诗》:“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此诗写梅花有着仙风道骨,来到人间,栖居在大雪铺满的深山里,只有到那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才能见到它清秀动人的姿容。月下梅花何其高洁绝尘!
明·刘基《题墨梅》云:“夭桃能紫杏能红,满面尘埃怯晚风。争似罗浮山涧底,一枝清冷月明中。”刘基在诗中将梅花与桃花杏花对比,讽刺桃花杏花的软弱无骨,突出梅花的高洁雅致,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明·方孝孺的《画梅》云:“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此诗描写了微雪初消时的梅花清幽纯美,清香溢满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寄寓了自己的高洁情致。
明代诗人唐寅《题画二十四首》之二十三云:“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这首题画诗,写雪压江村、寒气逼人,园林里的梅花晶莹剔透如满树美玉。诗人突发奇想:这些被冻的美玉须要美酒才能把它们浇开吧!其中也有一些梅花没被冻着,好像在呼唤客人前来观看。
明·陈继儒《早春》云:“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诗人先写早春的景物:春风无力,柳条斜依,新草微绿,一抹荒沙,似乎还缺乏必要的生机活力。接着笔锋一转,写自己想向主人借锄头,扫开残雪,种植梅花,迎接春天的到来。
明·陈道复的《画梅二首》之二云:“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诗人笔下的梅花,先于群芳得意而开,人们笑我忙于雪后寻梅。我折取一枝梅花悬挂在竹杖上,归来的路上一路有梅香相伴。
明·薛暄《梅花落》云:“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此诗将梅花的开放和笛声联系在一起,好像那梅花就是这笛声同风声一起催开的,新颖别致,很有情趣。
明·王鏊的《真适园梅花盛放》云:“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自入春来无好句,杖藜到此忽成诗。”此诗是诗人在隐居地真适园,见梅花盛开而作。诗人在花间小坐,夕阳里看到千枝万枝梅花盛开,清香四溢,顿时诗兴大发,遂成此诗。
明·李日华的《丁卯新正三日写梅》:“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此诗写于春节后三日。梅花在春风的吹拂下含笑盛开,饮酒的人见此美景增添了狂放的兴致,提笔写诗,诗句好似从天而降。
明·徐渭《题画梅》云:“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此诗说诗人画梅,从来没有参照“梅花谱”,所画的梅花都是信手拈来,但又神形兼备、自有风韵。如果不信,就请看千万条树,寒冷的冬天,东风一来,就染上了春绿。可谓洒脱不羁,率意而为,妙趣天成。
清·李方膺《题画梅》云:“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其意思是:挥毫纵横,水墨淋漓,纸上俨然是几朵绽开的美丽的梅花。但愿天风把你吹到千家万户,让人们都享受到你的清香和春天的温暖。
清·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云:“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其意思是:不要认为琼花淡雅素装,谁又和素白的神仙衣服相似呢。那样的清幽,自然的风姿,别靠近东边的墙垣。它的风姿乃上天恩赐,带着凄凉。可怜漫漫长夜,冷烟淡月相伴,稀疏的花影散落在窗前。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云:“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此诗将梅花喻作一个美丽的报春使者,自是别开生面。
小寒二候山茶
山茶,又名海榴、山茶花。花瓣为碗形,分单瓣或重瓣,单瓣茶花多为原始花种,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达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花枝高可达到4米。盛花期通常在一至三月份。植株形姿优美,花形艳丽缤纷。花的品种极多,是我国传统的观赏花卉,位列我国“十大名花(即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第八,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山茶花主要产地为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州等,但是整个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都有分布,连香港,海南都有不同的原始野生种。山东青岛有分布最北的山茶,名叫耐冬。山茶花原始种和现在栽培种外形基本没变化,只是产地不同,外形才不一样。就像云南山茶花和产自华东地区的山茶花外形非常不一样,但是云南山茶花野生种和栽培种又是差不多的,华东山茶和野生的浙江红山茶等原始种外形也差不多,只是不同品种之间叶形,树形,花型,花色等会有一定小的变化。此外,原始种一般多为开单瓣花朵的,栽培种多为花型丰满的半重瓣到重瓣品种,不过很多栽培种都是从野生种中选育而来的。山茶的用途很多,花可以入药,林可作防火林带,种子可以榨油,木料相当坚硬,有些有优良性状的还能用于山茶花的育种等。
《本草纲目》之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山茶《释名》时珍曰:其叶类茗,又可作饮,故得茶名。《集解》时珍曰:山茶产南方。树生,高者丈许,枝干交加。叶颇似茶叶,而浓硬有棱,中阔头尖,面绿背淡。深冬开花,红瓣黄蕊。《格古论》云∶花有数种∶宝珠者,花簇如珠,最胜。海榴茶花蒂青,石榴茶中有碎花,踯躅茶花如杜鹃花,宫粉茶、串珠茶皆粉红色。又有一捻红、千叶红、千叶白等名,不可胜数,叶各小异。或云亦有黄色者。《虞衡志》 广中有南山茶,花大倍中州者,色微淡,叶薄有毛。结实如梨,大如拳,中有数核,如肥皂子大。明代朱橚《救荒本草》云:“山茶嫩叶炸熟水淘可食,亦可蒸晒作饮。”
在中国诗歌史上,一代又一代诗人面对山茶花,信手拈来都是诗。
最早写海榴(海榴,即茶花)诗的,是南朝陈代官至尚书令的江总的《山庭春日》,诗云:“洗沐惟五日。栖迟在一丘。古楂横近涧。危石耸前洲。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野花宁待晦。山虫讵识秋。人生复能几。夜烛非长游。”此诗表明当时人们已在山旁江岸植杨树、栽茶花。
比江总稍晚的是隋炀帝杨广《宴东堂》云:“雨罢春光润,日落暝霞晖。海榴舒欲尽,山樱开未飞。清音出歌扇,浮香飘舞衣。帐全临户,金屏半隐扉。风花意无极,芳树晓禽归。”
唐·李嘉佑【海榴诗】云:“江上年年小雪迟,年光独报海榴知。寂寂山城风日暖,谢公含笑向南枝。”此诗写冬末小雪迟飘,海溜花开独报春光。
唐·皇甫冉《韦中丞西厅海榴》云:“海花争让候榴花,犯雪先开内史家。末客朝朝铃阁下,从公步履玩年华。”其弟皇甫曾《使君宅海榴咏》云:“淮阳卧理有清风,腊月榴花带雪红。闭阁寂寥常对此,江湖心在数枝中。”唐·韦应物的《答僴奴、重阳二甥》云:“弃职曾守拙,玩幽遂忘喧。山涧依硗瘠,竹树荫清源。贫居烟火湿,岁熟梨枣繁。风雨飘茅屋,蒿草没瓜园。群属相欢悦,不觉过朝昏。有时看禾黍,落日上秋原。饮酒任真性,挥笔肆狂言。一朝忝兰省,三载居远藩。复与诸弟子,篇翰每相敦。西园休习射,南池对芳樽。山药经雨碧,海榴凌霜翻。念尔不同此,怅然复一论。重阳守故家,僴子旅湘沅。俱有缄中藻,恻恻动离魂。不知何日见,衣上泪空存。”唐·温庭筠《海榴》云:“海榴开似火,先解报春风。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鬓红。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郑驿多归思,相期一笑同。”唐·皮日休《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感而有寄》云:“一夜春光绽绛囊,碧油枝上昼煌煌。风匀只似调红露,日暖唯忧化赤霜。火齐满枝烧夜月,金津含蕊滴朝阳。不知桂树知情否,无限同游阻陆郎。”唐·方干《海石榴》云:“亭际夭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满枝犹待春风力,数朵先欺腊雪寒。舞蝶似随歌拍转,游人只怕酒杯干。久长年少应难得,忍不丛边到夜观。”此六首诗写尽了山茶花犯雪凌霜,等待春光之态。
唐·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诗云:“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这是诗仙的大作,在此啰嗦几句。此诗的意思是:山东女,东窗外,一株海榴,世罕见。绿水中映现的珊瑚,也比不上它的光辉。清香随风散发,日落好鸟归来。愿作东南花枝,却低首轻拂罗衣。可惜无法去攀折高枝,只能引颈翘望它的华美。诗中同时出现茜纱窗下的鲁女,和窗前花开的海榴。美丽迷人的少女,窗前乍开的花朵,均胜过绿波的珊瑚,且她俩还散发着勾人心魂的清香,由此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画图。此时,诗人由眼前的海榴,转到美丽的鲁女,真是一见钟情,诗人甚至细想自己变成东南向的花枝,去拂动鲁女的罗衣。当细梦破灭后,他多想走过去同鲁女一起共同攀折石榴花枝,然而找不出由头,仅仅陌路相逢,无缘互通款曲,只能伸长脖子痴痴地望着那近在咫尺却又似乎远隔千里的金扉而惆帐,而愁思,留下一片痴情。
唐·唐卢肇《新植红茶花偶出被人移去以诗索之》云:“最恨柴门一树花,便随香远逐香车。花如解语犹应道:欺我郎君不在家。”此诗叙述了诗人进士及第之前,家境贫寒,独住“柴门”。但他极爱茶花。一日“偶出”,茶花被人移走,于是以诗索之。诗人自称“郎君”,视茶花为爱妻。爱花之情动人心魄。
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贯休《山茶花》云:“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此诗在“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之后云,“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其意思是说,今朝一朵山茶花堕在阶前,应有观赏者埋怨孙秀,抒发了惜花(人)之情。《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云:“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縠,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允、齐王冏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贯休借此故事是在说,有一愉美丽的山茶花坠在阶前,就像当年美丽的绿珠坠楼一样,,而绿珠的死应怨孙秀的死理要求,而今山茶花的坠落该怨谁叫呢?
宋·苏轼《山茶》云:”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此诗赞山茶花的美丽,尤其赞赏其的花蕊的藏蜜。
宋·陆游《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诗云:“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此诗赞美山茶花花色红艳,开得持久,因而赢得人们的爱恋。
还有不少的诗词将红山茶的美好特征,写得活龙活现,叫人过目不忘。
明·沈周《红山茶》云:“老叶经寒壮岁华,猩红点点雪中葩。愿希葵藿倾忠胆,岂是争妍富贵家。”
清·段琦《山茶花》云:“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清初的担当和尚《山茶花》云:“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宋·王安中的《蝶恋花·山茶花》曰:“巧剪明霞成片片,欲笑还颦,金蕊依稀见。拾翠人寒妆易浅,浓香别注唇膏点。竹雀喧喧烟岫远,晚色溟?六出花飞遍。此际一枝红绿眩,画工难写银屏面。”
宋·张炎《蝶恋花·山茶》云:“花占枝头,自焙。金汞初抽,火鼎铅华退。还似瘢痕涂獭髓。胭脂淡?微酣醉。数朵折来春槛外。欲染清香,只许梅相对。不是临风珠蓓蕾。山童隔竹休敲碎。”
明·于若瀛《山茶》:“丹砂点雕蕊,经月久含苞。既足风前态,还宜雪里娇。”
清·叶申芗《木兰花慢·红山茶》云:“谱滇南花卉,推第一、是山茶。爱枝偃虬形。苞含鹤顶,烘日蒸霞。桠枝,高张火伞,关粤姬、浑认木棉花。叶幄垂垂绿重,花房冉冉红遮。仙葩,种数宝珠佳。名并牡丹夸。忆吟成百咏,记称十绝,题遍风华。生涯,天然烂漫,自腊前、开放到春赊。风定绛云不散,月明,玉无瑕。”
郭沫若也写诗赞颂山花花。他在《咏茶花》中云:“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此诗仅用“满城霞”三字,写尽了滇山茶的盛开之貌。他还有一首《咏昆明黑龙潭早桃红》:“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惊醒唐梅睁眼倦,衬陪宋柏倍姿雄。崔嵬笔立天为纸,宛转梁横地吐红。黑水祠中三异木,千秋万代颂东风。”此诗将茶花古树与唐梅、宋柏同写,已突出了茶花非同寻常的地位。
邓拓的《山茶花口占》云:“红粉凝脂碧玉丛,淡妆浅笑对东风。此生愿伴长春在,断骨留魂证苦衷。”此诗托物寄兴,入木三分。
小寒三候水仙花
水仙花,又名中国水仙。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一至二枝,多者可达八至十一枝,伞状花序。花瓣多为六片,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花期冬至春季。水仙性喜温暖、湿润。水仙鳞茎多液汁,有毒,含有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外科用作镇痛剂;鳞茎捣烂敷治痈肿。
中国水仙的原种为唐代从意大利引进,经过上千年的选育而成为世界水仙花中独树一帜的佳品,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人们自古以来就将其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中“四雅”;又将其与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为雪中“四友”。最早记载水仙传入中国的文献唐代段公路《北户录》云:“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意思是说,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赠送给孙光宪几棵水仙花。时间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首传地点有可能就在湖北荆州一带。此后,北宋时期歌咏水仙的文学作品也高度集中在以湖北荆州、襄阳为中心的鄂北和豫西地区。到了南宋,水仙的栽培中心移到了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和闽、浙沿海地区。元代水仙栽培分布基本延续了南宋的状况。明清时期,水仙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浙、闽、鄂、湘外,皖、赣、黔、川、滇、桂、琼等地。万历于若瀛《金陵花品咏》水仙序也说“水仙江南处处有之,惟吴中嘉定种为最,花簇叶上,他种则隐叶内”。明代嘉靖以来,苏州嘉定、吴县一带成了水仙种植的中心地区。明末北京还出现了水仙的繁殖基地和贸易。在清代苏州水仙种植兴盛,声名远播,并进一步市场化。康熙中后期,水仙种植的重心再次转移到福建,漳州水仙异军突起。从康熙中后期开始,漳州府龙溪县水仙开始一枝独秀,并与苏州一起,成了当时最著名的水仙产地。乾隆以后,漳州成了全国水仙种植、贸易和出口的主要地区。从光绪年间开始到民国,漳州水仙不仅经销国内,还外销欧、美、日、东南亚等国。如今,水仙栽培分布多在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另武汉、北京、西安和云南、四川等省也见有栽培报道。
唐·来鹏《水仙花》(其一)云:“瑶池来宴老金家,醉倒风流萼绿华。白玉断笄金晕顶,幻成痴绝女儿花。”“萼绿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道教女仙名,简称萼绿。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运象篇第一》云:“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权。”来鹏,晚唐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进士。来鹏此诗当属我国最早咏水仙的诗。其意思是说:水仙花极为珍稀和珍贵,只有在权贵家族才能看到。水仙花的风姿绰约,流光溢彩,犹如神女,令人倾倒。水仙花的美丽和超凡脱俗,令人痴绝。来鹏另一首《水仙花》(其二)为:“花盟平日不曾寒,六月曝根高处安。待得秋残亲手种,万姬围绕雪中看”,说了水仙花的栽培养护和观赏季节。
水仙花到了宋代达到鼎盛。此时,关于水仙花的诗词也是不胜枚举,如黄庭坚、杨万里、王十朋、毛滂等。
宋·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云:“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其意思是:凌波仙子袜沾尘土,轻盈地踏着倒映微月的水波。谁招引来着断肠的仙魂,种成了寄托愁绝的寒花。蕴含芳香的素洁的形体,给人的是倾城之姿,山矾是她的弟弟梅花是兄长。我独坐相对真是个被花恼愁,但一出大门但见大江横流,不得不叫人放声大笑。诗人用人物洛神与水仙作比。《洛神赋》有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飘然行水的姿态。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看成“轻盈”慢步的仙子,缓步于“微月”之下。《洛神赋》的“步蘅薄而流芳”,“蘅薄”喻“步”。“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就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从水仙引来山矾、梅花,并牵涉到诗人本身,作旁伸横出的议论和抒情,意境和笔调都来个大的变换。说明水仙虽在梅花之下,但居山矾之上。“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联想洛神,亦生愁感,出门而去,便见大江,放声大笑。此诗以洛神形象来写水仙,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并从水仙引来山矾、梅花,旁伸至诗人本身,进而抒情。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云:“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水仙花只要有水就能开花可称得上一奇,它骨如沉香肌如碧玉。暗香已经远远超过了酴醾,比起寒梅只是缺少好枝。水仙花冰肌玉骨,在寒冬里,只凭借清水就能开花,实在是奇迹。水仙花,顾名思义,她的培植离不开水。只要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用清水滋养,绿意盎然,水仙花就开得灿烂芳香。她是那么顽强坚韧,柔弱身躯蓬勃着旺盛的生命力;她是那么无欲无求,淡泊幽香,不与百花争艳;她又是那么超凡脱俗,只要一碟清水、几粒卵石,水仙花气质越显清雅出尘,神韵不同凡响,别有一番诗意。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二》云:“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淤泥里能长出白莲藕,粪土中能开放黄玉花。可惜这国香连上天也不管,随着缘落到百姓家。
宋·杨万里《水仙花》云:“额间拂煞御袍黄,衣上偷将月姊香。待倩春风作媒妁,西湖嫁与水仙王。”此诗刻画了水仙花清幽高雅的形象。杨万里的《水仙花》,也写得好。“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水”与“仙”,一如宣纸与墨,彼此成就,彼此融化。又如前世与今生隐秘的牵连,因水而生,因水而葳蕤,因水而绽香,说它“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清丽脱俗。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云:“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意思是:看着晨曦染红群山,我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到了傍晚,小舟还在西湖游荡时,天上飘来阵雨,不胜酒力客人已入醉乡。不论晴雨,西湖依然迷人,可惜客人没有领略。面对奇绝的美景,还是应举杯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宋·刘克庄《水仙花》云:“岁华摇落物萧然,一种清风绝可怜。不俱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骚魂洒落沉湘客,玉色依稀捉月仙。却笑涪翁太脂粉,误将高雅匹婵娟。”寒冬已至,岁华摇落,万物萧然,水仙适时开放,展现了其洁身自好的气质,寓意诗人的峥嵘傲骨和高尚品德。
宋·刘邦直《水仙花》云:“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 淡扫蛾眉篸一枝。”此诗运用“得水能仙、寒香寂寞、仙风道骨、淡扫蛾眉”,勾勒了水仙花的动人情态。
宋·杨万里《水仙花》云:“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仙明。开处谁为伴?萧然不可亲。雪宫孤影弄,水殿四无人。”其意思是:水仙的气韵奇绝,芳香更是奇绝,月光的清丽高洁都比不上它,像俊飘逸的天仙不着地面地行走,凌波水上,可借“水仙”作为芳名。平日里,水仙花孤单地开放着,无以为伴,活像一位美丽的仙子正在晶莹如雪的仙宫里孤独地舞动着倩影,水殿四周无人,而她那冷清凄清地样子让人难以接近。杨万里《千叶水仙花》云:“薤叶葱根两不差,重蕤风味独清嘉。薄揉肪玉围金钿,浅染鹅黄剩素纱。台琖元非千叶种,丰容要是小莲花。向来山谷相看日,知是他家是当家。”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水仙花特色,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节奏和韵律,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宋·宋伯仁《山下》云:“山下六七里,山前八九家。家家清到骨,只卖水仙花。”只因山下人家只卖水仙,便在诗人眼里有了清到骨的风味。这样的人格力量,正是宋时的文人,所梦寐以求的。
宋·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云:“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沈烟熏翠袂。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这首词是周密咏物之作中的名篇。其意思是:她就是潇湘妃子。初见时,她在江边伫立,默默无语,清泪滴滴。那淡淡的春意,似有缕缕的哀思。她独自在东风里摇曳,满腔春情寄予谁呢?她步履碧波,带着冷寂的秋意。随着她的步履,袅袅清香飘起。曾记得吗?汉宫里的金铜仙人捧着承露盘,在明月中亭亭玉立。诗人怎不顾多情的琵琶吟怨,和水仙的无限幽怨,枉自赞美芳香幽雅的兰芷。谁叹赏她的国香风味?谁谁理解她的渺远幽思?我将与她相伴相依,共同度过严寒的冬日。对着明净的小窗,我为她燃起沉香,熏暖素衣。每当幽梦醒来,见她一身清露涓涓滴,娉娉婷婷在灯影里。其最妙处,还在工于寄托。先写花,再写人惜花,进一步写情思。再接下来,转到自身。意境清幽,语气极淡,确是妙结,令人回味不尽。
宋·朱熹《用子服韻謝水仙花》云:“水中仙子來何處,翠袖黃冠白玉英。報道幽人被渠惱,著詩送與老難兄。”水仙花究竟来自何处?没见过水仙花种植的人都以为水仙花生长在水里的,其实不然,水仙花最初并不是长在水中,而是埋在泥土里。泥土是水仙花最初的生命之源,泥土曾经给水仙花最早的养分。水仙花要经过三种三收,其中,霜降与芒种,是水仙花种植的两个关键节气。第一年霜降前后种下“芽子”,次年芒种挖出(成为第二年的“钻子”);再经一年种植挖出后,便成为第三年的“种子”。经历从芽子到钻子到种子再到商品球三个生长期,每个生长季节达二百二十至二百四十余天。由于水仙花夏季要“休眠”,因此花农利用夏季种植水稻,水仙球和水稻轮作,使得土壤更有足够的肥力,让水仙的鳞茎特别大,花朵特别芳香。
宋·范成大《瓶花》:“水仙携腊梅,来作散花雨。但惊醉梦醒,不辨香来处。”水仙的花香,像梅花一样,是冷香。梅尧臣说,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它是一股一股的,飘忽不定,虽说不辨香来处,却香气远播。
宋·张耒《水调歌头》云:“宫样鹅黄绿带垂,中州未省见仙姿。只疑湘水绡机女,来伴清秋宋玉悲。”元·钱选《水仙花图》云:“帝子不沉湘,亭亭绝世妆。晓烟横薄袂,秋濑韵明珰。洛浦应求友,姚家合让王。殷勤归水部,雅意在分香。”元·姚文奂《题虞瑞岩描水仙花》云:“离思如云赋洛神,花容婀娜玉生春。淩波袜冷香魂远,环佩珊珊月色新。明代·陈淳《水仙》云:“玉面婵娟小,檀心馥郁多。盈盈仙骨在,端欲去凌波。”这三首诗词或写水仙花之神韵,或赞美水仙花之品质,都可谓雅韵欲流,为名花增添了熠熠光彩。
明·李东阳《咏水仙》云:“澹墨轻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这是赞水仙朴素无华的品行。赞颂水仙高洁的气质,不由得使人如见其美,如闻其香,耐人寻味。
清·陶孚尹《水仙花》云:“泮兰沅芷若为邻,淡荡疑生罗袜尘。 昨夜月明川上立,不知解佩赠何人?”全诗言水边的兰花与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生长在一起 那微风轻吹 水上涟漪 就像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就像走在路面上腾起细细的尘埃一样。昨夜明月高挂于山川之上,也不知道在那时的美景之中 我本应该解下环佩赠人,以表明我的心迹,但又不知赠给谁为好?
清· 秋瑾《水仙花》云:“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 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 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这首歌咏水仙花的五言律诗将水仙比作洛神,赞赏不已。“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指洛水女神宓妃,传说她是宓羲之女,在洛水溺死,后成为洛神。这里说洛神女凌波,风吹花开,脉脉含情。水仙花花瓣好象呈现给人的玉盏。因水仙花又有金盏玉台之称。它的色白,形圆,上有五尖,宛然盏样。如此美妙之花非人间所有,乃是自仙界瑶台谪向人间。它的嫩白欺雪半霜,它的清香不让梅花(形容水仙花有争强斗胜品格)。余生有花癖,尤其喜欢徘徊花前,留连忘返。大概是水仙花高雅形象品格引起了诗人无穷的遐想吧。诗人曾赞美了兰花不同凡俗品格。其《兰花》云“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她强调了梅花独立精神,其《梅》云:“冰姿不怕雪霜侵, 羞傍琼楼傍古岑。 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她歌颂玫瑰的艳丽,其《玫瑰》云:“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占得春光第一香”。她欣赏菊花的高洁,其《咏菊》云:“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凡此种种,确如秋瑾所自称“余生有花癖”。但她所癖之处绝不是柔美绮靡的流丽光景,而多是铁骨霜姿。不要说斗霜傲雪的菊和梅,即使是艳如玫瑰,雅如水仙,她也要占第一,争头筹,不肯让分毫,充分显示了她的倔强不屈、不同流俗的品格和精神。诗如其人。她像凌寒半霜的水仙花和梅花一样,以见义勇为、勇于斗争,敢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谱写光辉的一生,成为我们精神家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时代光芒。
此外,在国画中,水仙与梅花合称“双清”。只因二者皆是傲寒的花草,梅花傲霜斗雪,水仙清雅出尘,被文人画家视为绘画题材中的清物,成为画家喜爱描画的对象。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即朱耷,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江西南昌人 )的水仙画,淡淡的墨色,寂寥的笔墨,一块石,几丛草,一株水仙,浅浅地开,清减、空旷、安静。扬州八怪(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扬州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也常称为"扬州画派",史上公认的是: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即郑板桥、高翔和王士慎)中,汪士慎的水仙图,一株水仙,花开几朵,几丛矮草,一块奇石,寥寥几笔,有清气飘荡而出。与画上的水仙对视,时光渺茫,心静如兰,又饱满,又凛冽,又孤绝,又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