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打开一幅无尽的画

当你打开一幅无尽的画
黎荔
发现中国山水画,从不会把风景周全画尽,这其实是一种开放性构图,以画面的外延性、非完整性和非均衡性为主要特征。从画面看,所描绘的景致远远没有穷尽:那一条条小溪河流无尽无休,不知还要往前流到哪里;那重重山峦一座挨着一座,千岩万壑,层峦叠嶂,好像还有千山万水出了画纸,在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有山山无尽。这就是中国画意境幽远、无限延伸的美学思想:无尽风光在画外,夫天地茫茫,尔知无涯也。无限幽远,无限空灵,看不尽,摸不着,无法抓取亦无法占有,同时又无限宏大。画面上即使只能画出有限的事物,却以其绵亘辽远,总能引发人无穷无尽的想象。
这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一山一水,就是整个自然,一鸟一树,就是整个春天,一缕青烟、一座小桥,就是整个人间。
因此,中国山水画有精神疗愈的作用,“卧游山水”的思想伴随着山水画的发展延续至今。所谓“卧游”,就是人手持一卷山水画册,展卷阅读,虽足不出户,但山水秀色,尽得饱览。陶醉于画景之中,仿佛置身于山林河溪,峰岫耸峙,云林繁密,天高地迥,山水悠远。虽此身局促于一室之内,但此心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还,与大自然的千万种旨趣相融合,盈目的清朗与开阔给予观者无限惬意的感受。这是灵魂之憋曲得到伸展的时刻,这是红尘万丈中放下负担与重荷的时刻,这是掘地三尺又离地万里的时刻,这是神游太虚、手掬水月的时刻。
当你在瞭望艺术的时候,艺术也在瞭望着你。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你凝望得越久、越深,就越是失落在山水画的那种气氛中,一刹那间,恍恍惚惚,不知何夕何夕,不知身在何方。你好像看到画里的自己,看上去如此渺小,小小的身形,隐没在山水深处,身着古人的衣袍,站在山崖边,水泽旁,轰鸣的瀑布下,江流上的小舟里。一弯滔滔江水,绕着雄峻的高山,奔流而去。密林幽深,掩映着寺庙的一角。巉岩上空,雾气霭霭,抹云垂悬,烟岚缭绕。画幅的中远景,渐渐轮廓朦胧,山长水远的,不知何处是天尽头。画中的你站着,渺小如蚁,却又不可缺少,一站,好像就站了悠悠万古……
想起意大利诗人莱奥帕尔迪写过一首著名的小诗,题目就叫《无限》:我坐在山冈上,篱笆遮住目光,“使我难以望尽遥远的地平线”,但我仍然“眺望无限的空间”,在一片寂静中感到“无比深沉的安宁”:“我于是想起了永恒/同那逝去的季节/生气盎然的岁月,它的乐音/我的思绪就这样/沉落在这无穷无尽的天宇/在这无限的海洋中沉没/该是多么甜蜜”。与中国人凭借山水画卧游天地相比,这位外国诗人所表述的也是同样的涵义:那些看不见的、没有边界、只能凭借想象去捕捉的东西,才最让人神怡心旷。
当你沉浸在无边的自然景色中,山水和人不再有隔膜,你们交融为一体,这是一个奇迹:你这朵微不足道的生命浪花,凭着自己对孤独的真切体会,凭着自己的一腔深情,在这个寂静的时刻,和天地汇而为一。这时,鸿雁翩飞,鱼龙潜跃,江水中荡起美丽的波纹。感情使你的个体生命如此绚丽,你领悟到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所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个时刻,你的生命不再虚幻,你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起在飞。
当知觉之门被打开,人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无穷无尽。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当你打开一幅无尽的画,凝视和向往将你生活的小小世界与无限的天地连接在了一起。这时,你不再有对虚无的恐惧,有的只是此在的欢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