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声‖蚕神
“男耕女织"是勤劳善良的中国人传统的生活写照。农历三四月间是乡间采桑养蚕最忙碌的季节,甚至把三月称为“蚕月"。
中国人养蚕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诗经》里的“豳风"有一首“七月"说:“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活脱脱道出了春日里桑女为养蚕而忙碌的情景。
乡村人每年养蚕之先,首先要祭祀蚕神。祭祀日选在正月十五日举行。据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里,描写第一个祭蚕神而得丰收的张成说:“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谓成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做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当令君蚕桑百倍。’言绝而失之。成如言做膏粥,自此后大得蚕。"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张成,而于正月十五日敬祀蚕神了。
蚕神是马头娘娘,也叫马明菩萨。宋人戴埴《鼠璞》说:“俗以蚕神为马明菩萨。"《乘异集》上也说:“蜀中寺观,多塑女人披马皮,谓之'马头娘娘',识祈蚕也。"
马与蚕有何渊源?为何蚕神要披马皮?其缘由来源于晋人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记载的一则故事:
上古时,有一个男子出门远行,很久没有回家。他家里沒有别的人,只有一个女儿和一匹公马,这公马就由小姑娘亲自饲养着。小女儿在家感到很寂寞,常常想念她父亲。有一天,她半开玩笑地对拴在马房里的公马说:“马啊,我实在想我父亲了,如果你能把我父亲接回来,我就嫁给你做妻子。"马一听小女主人这样说,便奋力挣断缰绳,嘶鸣着奔驰出去了。当小姑娘的父亲看到自家的马从千里之外的故乡奔来时,又是惊异,又是欢喜,便抓住马的鬣毛,翻身跃上马背。说也奇怪,那马便望着它来的方向,伸长了脖子,悲鸣不已。父亲暗想,马儿远远地从家里奔来,又做出这种奇怪的模样,莫非是家里出了事情?便赶紧扬鞭催马回家。
回到家里,女儿才向父亲说明,家里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只是思念父亲而已。马通人性,就自己跑出去把父亲迎接回来了。父亲见马如此聪明,心里很高兴,便用上等饲料犒劳了它。可是马对丰美的食物毫不感兴趣,却每当自己的女儿从院子大门进出时,总是又跳又叫的。父亲见此情此景,不解地问女儿是怎么回事?女儿只好将那次和马开玩笑的话如实说了出来。
做父亲的心想,马儿怎能做自己的女婿?便凶狠地用弓箭把马射杀了,免得它再做怪。他把马皮剥下,晾在院子里。
有一天,父亲因为有事出门去了,小姑娘和邻居的孩子在院中玩耍。小姑娘看见马皮,心里生气,便用脚去踢它,还边踢边骂:“你这个畜生,还想讨人家做妻子哩!现在倒好,给剥下了皮来,真是活该……"话还没说完,那马皮突然从地上跳了起来,裹了小姑娘就朝外跑去,风样地旋转着,顷刻间消失在原野的尽头。几天后,人们才在野外一棵大树的枝叶间,发现那全身裹着张马皮的小姑娘,已经变成了一条蠕蠕而动的虫,慢慢摇摆着她那马样的头,从她嘴里吐出一条白亮的细丝来,缠绕在她周身和树枝间。人们见她吐丝缠绕自己,便称这虫叫“蚕",又称这树为“桑",小女孩后来就成了蚕神。
作者简介:田家声,男,省作协会员,已退休。擅散文创作,弄文30余载,在全国70多家报刋杂志发表文章近千篇,计1OO多万字,已出版散文集4册。获各类文学奖励20余次。虽垂垂老矣,仍在笔耕不辍,不为别的,只为充实生活而已。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