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业史,一辈人有一辈人的激情人生。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朱榜明、赵江的长篇小说《东江向东方》,给读者展示的,便是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的创业史,改革开放时期人们普遍富裕起来之后的新的激情人生。整个作品视野开阔、起落有致、开合自如、巨细结合,读来如阅长轴巨卷、如品精致小品,如见江河、如观溪流,给人新的境界,一幅现代城市如何在改革变迁中拔地而起的新境界;一个新的视角,如何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点上阅读人生的新视角;一种新的思索,一个如何将城市建设的宏图变为现实、如何走城市化道路的新思索;一种新的启迪,一个由小说人物引发的对事业、爱情、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等的新启迪。首先,作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歌颂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巨大变化,描绘了新世纪新时代的创业史。作品勇敢地面对现实,不回避当代社会的各种矛盾,也不回避城市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阵痛,围绕城市规划、拆迁、建设、招商、安置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而展开种种冲突,将城市化进程中的喜悦与痛苦、先进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传统与现代、虚假与真实、自信与迷惘、开放与封闭、创新与守成,纵横交织地反映了出来。莲湖湾要不要开发,如何开发,向什么方向开发,如何定位这个未来新城市,由谁来实施,怎样实施,面对来自上上下下的阻力,决策者、执行者、实施者如何行动,这些现实问题在作品中都有较多的反映。作品中的莲湖湾,是小说人物活动的背景,更是城市建设的蓝本,它从规划到移民到招商建设的一系列过程,形象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尽管有些回答得比较含蓄、朦胧,不像政治解说那样明了、清晰,但它给人许多由人物、由画面带来的潜在性的答案,读来有全新的感觉。这里表现出来的五彩人生,市委副书记兼莲湖湾管委会主任马成、莲湖湾新老副主任凌云、宋锦旗、黎守良,镇委书记杨燕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地方官员,以徐氏家族、赖阿婆为代表的基层群众,他们怎样看待政府决策,是拥护还是反对,是积极还是消极,都反映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建设者,他们经历了、目睹了一座新城市的诞生。没有他们的支持,没有他们觉悟的提高,只有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如果说柳青写出了北方合作化时期的创业史,陈残云写出了岭南水乡农业化时期的创业史,那么,我认为这部小说写出了新时期南方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部创业史。它对时代走向的把握,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各种变化的疏理都表现出了一种大气,一生与世界发展潮流相吻合的大气。文学的神圣使命,作家的时代责任,通过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得到了很好地表现。
其次,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披荆斩棘的开拓者群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大处着眼,细处入笔,将人物的性格、修养、特色也都栩栩如生地写了出来。作品中的陈粤生、万睿、马成、凌云、杨燕芳等一大批群体形象的成功描写和刻画,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作者将人物放在东江市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通过他们的感情变化、言行举止来看时代所赋予他们的使命:市委书记陈粤生高瞻远瞩、决策果断、知人善任,一是对机遇的把握能力特别强。他认为:“东江市的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使命感,催生了莲湖湾”(P49),对莲湖湾的定位,“搞综合性区域开发,不是单纯搞规划、搞建筑工程”(见P14页),“莲湖湾要高起点、搞研发、搞总部经济、搞创意产业、搞出一个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典范”(P16),”要早搞、大搞、高起点、高标准地搞(P49);二是对优秀人才特别了解和信任。他的用人思维是:“面对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结构,需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想方法的管理人才。”在实际用人过程中,他实践了他的用人主张:用了徐氏家族的女婿徐守良,对海归派凌云的格外推崇,对副市长马成的器用有加,……湖莲湾的成功开发并如期进行,和陈粤生的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三是在阻力重重的情况下,不动摇不迟疑,敢于正视和承受发展之痛。关键时候,他给部下精神支撑,善于将理想变为干部群众的行动,变为现实变革的动力,这是高明的领导干部可贵的品质。管委会主任马成处事干练,顾全大局、服从组织,不仅有原则性而且不乏灵活多变的工作艺术。在处理各种关系时表现得舒展自如,对一系列纠纷的处理独到而有效。用凌云话说,“他很勇敢!他很男人!(P107)”他和凌云从接触到共事到共同完成各项复杂的任务,经历了感情上说不清楚的美好而凄婉的经历,但他始终像把握工作的各环节一样,恰到好处。他是一个开拓型领导,又是一个非常富有智商和情商的好同志、好同事。作品中写的两个女性很有代表性。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凌云在管委会副主任岗位上虽然有不成熟、不老练的地方,但她专业基础扎实、思维新潮、风格独特、对人和事的独到见解,为群体形象的塑造增色不少。特别是她爱才若渴的精神很让人感动,她和同事一起招商招才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工作意志、工作作风、工作热情,足以让人感动。另一个女性是镇委书记杨燕芳,她对马成的工作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对新城的贡献也非常大。但这个人很自持,为人谦和细心,不张扬。她为马成做了许多工作可从不在马成面前表现,他爱马成甚于凌云,可从不露出来。除这几个人物以外,作品还写了其他形象,对群体人物,作者有的浓墨重彩,有的惜墨如金,但都很有份量,代表了不同的“这一个”。如黎守良、罗惠民、万睿、徐用智、曹乐等。这些人身上虽然少不了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从改革开放的新视角观察,他们也都不失为风云人物,是这组人物群像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他们因文化修养各异、经历不同,对“政绩”理解不同,把握政策的层次上有深有浅、具体工作的方式方法有粗有细,但对城市化潮流的到来都是积极顺应的,都是城市化建设的有力推进者。没有这么一大批中坚力量作支撑,改革开放搞不到今天,城市化进程也只是空谈。
再次,作品通过不同人生的描绘,传承和弘扬了以“莞香精神”为代表的岭南人民的传统美德与人文精神。以徐氏家族为代表的水枫村居民和以赖阿奶为代表的九沙村居民围绕搬迁、征地、赔偿等一系列城市建设诸问题的不同态度、不同行为、不同思维,表现出社会生活的复杂和多样。作者通过注意发掘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人生细节来描绘人生。作品里有一条似断非断的暗线不时闪现出来,好像一丝烛光或是一道闪电或是一丝烟火,这暗线便是由莞香居、玉香石、莞香树、莞香炉、祖孙香、新莞香苗、香草帽等一系列细节串缀起来,并通过它们表现出来的精神香火。徐好仁一生打拼,祖孙香是他的精神寄托,更是他家族的精神传承。他开始不肯搬迁,因为他的莞香居有祖孙香古树;管委会特许留下莞香古树,徐好仁十分感激,临终前将莞香古树的权益赠给了“梦中情人”赖阿婆。凌云对莞香的钟爱,以致将莞香领带作为珍贵礼物送给美国的同学。作品中还写了拉网式勘察寻访莞香,动员居民大量种植莞香,等等。书中写道,人有人品,树有树质。作品以莞香为线的用意非常明确:就是要传承、要发扬莞香一样的精神品质,让莞香精神在新的城市高扬。读作品,我们有一种感觉,徐好仁是莞香,赖阿婆是莞香,他们是老一代莞香,是书中的祖香;而另一种莞香则是由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种植和培育的新莞香,一代新人接受这种陶冶,便成了新的莞香。作品通过象征性的人生,写出了人们对新时代的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东江向东方》反映东莞改革开放、城市升级、社会转型的贴近性作品,时代性现实性都很强;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与艺术性处理,通过写人写事写变革所显现出来的创业画卷,给人力量、催人上进,总之,是一部高扬传统人文精神、着力讴歌时代精神的好作品。
作者简介:刘建中,号丹竹居士,丹竹书院创始人。业余作家。有散文随笔《兰斋小语》《兰斋香语》《兰斋新语》等30多部专著、编著出版。系中国十大香文化突出贡献者之一,其《莞香文化导论》在全国各大书网热销,好评指数98.46,被列为高等院校专业教材之一。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 南 东 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
大 乾 州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新新文学 松风阁语
投稿:(附个人简介及图片一张)原创,首发3071085012@qq.com 或者15591980848(微信)
稿费:即赞赏(10元以下不予发放)
平台往期作品阅读:
刘建中||亲爱的核桃
刘建中‖为英灵歌唱——写在雷电波长篇小说《东江魂》问世之际
刘建中‖一个猎人的故事
刘建中‖我陪红军哥哥找妹妹
刘建中‖惜缘的春天
刘建中‖大红花茶
刘建中‖有感对甑糕方言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