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的战略价值

在明末,建州女真在其酋长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开始兴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先后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女真部落,建立金国,定都赫图阿拉,成为东北一支强大的力量。建州女真的崛起对明廷形成很大的威胁,于是明廷试图“以夷制夷”,分化女真部落,扶持女真叶赫部以牵制建州女真。但建州女真的羽翼已经丰满,明廷的策略最终以失败告终,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不满明廷偏袒女真叶赫部,便以“七大恨”起兵反明。于是明廷便发动大军10余万,进山围剿女真,但没想到的是,萨尔浒一役,明军惨败,朝廷震动。随后,后金趁胜攻占沈阳、辽阳,又渡过辽河攻占辽西重镇广宁(今北镇),然后又往西推进,明帝国的咽喉“辽西走廊”几乎就要全部陷落,但始终无法突破山海关。

辽西走廊

但是,在分布于潢河流域、大凌河流域的蒙古各部归附后金后,形势发生了转机。由于蒙古归附于后金,大宁、开平卫等要害洞开,此为后金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方向,于是后金开辟第二战场,绕过辽西走廊,先后多次从喜峰口、墙子路等口突入华北平原,直冲京师咽喉京杭大运河,给明廷以沉重的打击。后金深入明帝国腹心,攻陷城池,但终因“山海关控扼其间,则内外声势不接,即入其他口,而彼得扰我后路。”“所克山东,直隶郡邑辄不守而去,皆由山海关阻隔之故”不得不退去。

陈圆圆(陈小春版《鹿鼎记》)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山海关,是一个交织了英雄和美女爱恨情仇的地方。北京城没有被女真人攻陷,但是却陷于农民军之手。此时,大明气数将尽,在全国范围内,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明军战斗力再强,奈何面对的是全国人民这个汪洋大海,正所谓“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虽然明军多次击溃农民军,但农民军很快又死灰复燃,是越剿越盛,杀不胜杀。崇祯十年(1637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被洪承畴击溃,李自成仅以十八骑逃往商洛山中,不久的六年后,即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就又发展到了百万之众。农民军渡过黄河,溯汾河河谷而上,一路攻陷太原、雁门关、宁武关,兵锋直指居庸关,明居庸关守将投降,北京城陷落,崇祯帝自杀殉国。

李自成油画

李自成刚进北京城时,由于兵力还较少,自守尚不足,因此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此时的农民军大有“王师”之像。但随着形势的稳定,李自成贼寇的本性开始显现,其放纵部下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致使北京城成为人间地狱,农民军大失民心。其恶果直接体现在山海关的得失上,此时,镇守山海关的守将为吴三桂,李自成多次招降,吴三桂再三犹豫,本已打算投降,但听说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遂开关向后金投降。至此,自努尔哈赤以来,后金数代君王梦寐以求的山海雄关,终于以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向后金敞开了。

山海关的前身可追溯到汉代。在汉代时,由北京地区通往辽东地区已有沿海而行的通道,但其路线和现代的辽西走廊的路线是不同的,并不是整线畅通。这条通道起自山海关附近,在往东到绥中后,再溯六股河而上,并在建昌接大凌河河谷,经朝阳而通辽东。在东汉末年,曹操北伐乌桓,本打算走此道,然恰好处于雨季,滨海泞滞不通,不得不改由喜峰口附近的卢龙塞出塞。但在曹操伐乌桓班师时,就是由六股河而下,然后在绥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后,司马懿伐辽东,隋炀帝伐辽东,都是由此路。但路况都不是很好,如隋文帝派汉王杨谅伐高丽时,军出临榆关,道路泥泞,饷道不通。

辽金前和辽金后河西走廊的主干道

到了隋唐时期,此处已经有关隘扼守了。隋唐时期的榆关,其西有渝河(后改称戴家河、戴河,今南、北戴河因居其下游而名),所以叫做榆关,也叫渝关、临榆关。隋炀帝,唐太宗东征高丽时,都曾经过此关。临榆关是华北通辽东的咽喉,如隋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杨玄感筹划起兵,李密向杨玄感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今山海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由此可见,隋唐时由临榆关沿渤海岸东出已经成为北京东出辽东的主干道。

临榆关和山海关

在唐、五代时,契丹崛起,逐渐为北方边患,榆关是唐帝国讨伐契丹重要方向,如武后万岁通天元年,梁王武三思屯驻榆关以备契丹,开元二十一年,郭英杰率精骑万人及投降的奚人以讨契丹,屯兵于榆关之外等等;榆关自然也是契丹南下的重要通道,如天复三年,耶律阿保机就曾派将领阿钵率万余人攻寇榆关。到了五代时,晋王李存勖以周德威为节度使,镇守幽州,周德威有勇无谋,不修边备,榆关遂为契丹所占。自此后,契丹刍牧于营(朝阳)、平(卢龙)二州间,大为边患。

契丹核心地区

我们都知道,“幽云十六州”是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但是契丹获得“幽云十六州”也是冒了巨大的风险的。当石敬瑭求援于契丹时,耶律德光便以倾国之力前往太原救援,其母述律后便对耶律德光说:“若卢龙军北向榆关,就要赶紧引兵退回,太原不可救了”。盖契丹的核心区域在老哈河流域的宁城一带,若后唐北出渝关,契丹腹心兵力空虚,后果不堪设想。

辽西走廊的全线开通,是在辽金时期。辽金时期,曾将大量从中原掳掠来的汉人迁移到辽西一带,并设有润(秦皇岛附近)、隰(绥中附近)、锦等州,随着滨海地区的开发,人口逐渐增加,导致大凌河、小凌河的沙量增加,海岸线逐渐淤积,陆地面积增大,为傍海道的通行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辽西走廊全线开通不久,通行于辽西走廊还是很艰苦。辽西走廊的全线开通首见记载的五代,契丹将晋末帝石重贵北迁黄龙府,途径辽西走廊,其目睹遍地沙渍,一路饥不得食,非常的艰难。尤其是兴城到锦州这段,直到明初还是“百里无人烟”

北京四周的五大雄关

自辽西走廊全线开通后,榆关便成了华北平原上和居庸关并列为最重要的雄关。如《金虏节要》云:自雄州(今雄县)东至渝关,并无保障,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冈复岭中,五关惟居庸、渝关可通饷馈,松亭(今喜峰口)、金坡(今紫荆关)、古北,止通人马,不可行车。

到了明代时,由于自然地理的变迁,徐达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为辽西走廊的最西端,入山海关后,便为广阔的华北平原,因此,山海关是明帝国通往辽东的咽喉。

山海关,九门口,董家口所控制的要道

自明成祖朱棣死后,明廷已经没有了前期的雄武的精神面貌,开始实行守成的国防政策,于是明帝国开始沿燕山南麓大修长城。辽西走廊长达200余公里,其间多羊肠小路可绕山海关背后。明帝国又沿山脉修有长城和关隘,并将长城一直修到渤海岸边,从而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关防体系。在山海关北部的关隘中,尤其以一片石最为重要。一片石又叫九门口,地当九龙河谷,为山海关的侧门。明末清初,李自成亲征吴三桂,就曾兵分两路,李自成率主力直逼山海关,明降将唐通就是从一片石绕山海关之后,意图切断吴三桂和清军的联系,使得吴三桂惊恐万状,不断的派出使节哀求清军加速入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