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宗智:如何运用经验法则进行事实认定

作者:龙宗智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尚权刑辩。

2021年5月22日第一届“证据法学论坛”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主办,西南政法大学证据法学研究中心承办,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协办。

我对经验法则问题曾经有过论述,但是没有专门研究。让我到会议上来作主题发言,给我一个思考和学习的机会。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一个案例。2010年,武汉大学莫洪宪教授主持的毒品犯罪方面一个社科研究项目,邀请我一起到云南德宏调研、讲课。当地公检法提出一个对他们影响极大的案件。这个案件已经终审判决,但是德宏公检法不服。这个案件很有典型意义,就是湖南人莫卫奇运输毒品案,两次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第一次上诉,云南高院二审发回重审;第二次上诉审,直接判决被告无罪,不仅无罪释放还获得国家赔偿。所以对当地公检法以及整个刑事司法体系有很大的震动。我们去了之后他们首先提出这个案例。这个案件提出的问题正是和本次研讨会讨论的核心问题有关,就是根据印证证明事实,还是可以凭经验法则推断事实。

争议的焦点是被告对运输毒品是否明知。二审的观点是在明知问题上印证不足。因为被告人否认明知,而他的上线曾经说被告不知道,但是后来又改变口供说被告应当知道。也就是说两个主要证据只有半个证据对证明明知有利。总体情况看,印证不足,疑罪从无。这是二审法院的观点。一审法院德宏中院则认为可以推断被告明知。第一,被告多次同一路线同一方式运输毒品,应当知晓真实情况。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他舍近求远,从瑞丽到芒市,绕走盈江,多走三分之二的路,而且前面还有一个人带路,是为了避开瑞丽江桥检查站,该行为也符合毒品会议纪要所要求的明知的认定标准。第三点,最后一次运输的时候,他改写了自己的名字,将自己名字的后两个字作了同音不同字的修改,就是为了避免多次运输乘飞机时引起警方的注意。所以一审认定为明知,认定的基础是经验法则支持的间接证据与间接事实。主要有两项经验法则在这里的运用,一是多次实施同一行为,应当对这一行为的性质和意义有更深的了解。第二是采取规避执法检查、隐蔽真实身份的行为,应当是知道本身行为违法。

这个案件从已知信息看,我认为可能有过度强调印证,而对经验法则运用重视不够之嫌。而目前适度强调经验法则,对改善印证模式,实现有效证明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讨会以毒品犯罪为载体,探讨经验法则运用是很有意义的。

经验法则是大陆法系的概念,但英美法系也使用,相关法理和学理已经有大量研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论,尤其在民事诉讼中适用比较广泛。我发言的主题是经验法则的基础理论,但时间十分有限,研讨会不需要重复介绍已有的研究成果。刚才介绍的案例也是为了增加大家的实感,便于问题的展开。在这个基础上谈三个问题。

首先,经验法则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经验法则有两种基本含义,它是指依靠经验即某种一般性的知识判定案件事实的法律规则,也是指可以作为事实认定依据的各种一般性知识。对于经验法则的特征有很多人做了总结,我认为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是普遍性。就是对人们的生活经验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运用归纳法进行总结,有学者称为“涵括”(generalization),并由此获得普遍适用的价值,这是经验法则第一个特征。

第二是相对确定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具有确定性,如果某种经验只有或然性,没有确定性不足以称为法则,也不足以成为裁判根据。但另外一方面,这种确定性具有相对性,它适用于特定的条件,而且有时可能会出现例外的情况。

第三是效能差异性,有的经验发展具有难以推翻的普遍性效能,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因为它是自然规律。也有一般生活经验和常识,这些经验法则作用效力比较有限,可能出现例外情况。

第四是性质的双重性。经验法则是一种证明方法,也是一种审查判断的方法,这是从当事人与法官不同的角度来讲的。但在同时,经验法则也是一种法规则,违反经验法则可以作为认定判决错误的根据,可以作为上诉的法定理由。

第五是功能多样性,有国外学者称将其概括为三种功能,一是启发性功能,二是解释性功能,三是证明性功能。我将其简略概括为两种实用功能,一种是检验性功能,即检验证据和事实的检验性功能;一种是佐证性功能,即支持证据与加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功能。

第二个大的问题,经验法则的运用和研究的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混淆经验判断和经验法则的运用。法律的生命是经验不是逻辑,经验判断无处不在,经验法则往往贯彻其中,但是不能简单地说经验判断就是经验法则的适用,这是我们经常混淆的。比如说相关性判断,华尔兹说,根据判断者对事物的一种感觉进行相关性判断,这种感觉肯定是经验,但是不意味着一定是经验法则的运用,因为它是运用个体的经验而不一定是应用一般性的知识,它甚至可能是一种直觉,而不是经验法则的逻辑推断。

经验法则在实务中,主要运用于两种情况和对象。第一是运用某种一般性知识,对证据和事实的真实性,或者是事实主张能否成立进行检验,这就是检验性功能。这是一种情况。第二是利用间接证据去推论,通常需要经验法则。比如刚才举例说的带毒品的避开毒品检查,逃避检查是明知的证据,就是根据经验法则。这也可以说是佐证性功能。不过有的时候经验判断和经验法则运用有一定的交叉,比如说合法性判断,是否属于刑讯逼供,是一个经验判断问题。但刑讯逼供是否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是否因此构成排除证据的理由,既是一种个体化的经验判断,基于自己的感受认知,又可能运用一般性的经验法则,即通常情况下,人对何种暴力或软暴力会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第二个误区,认为经验法则可以适用于法律适用的选择,这是一部分的学者的观点。我认为这也是一个误区。法律适用选择当然也需要适用者的经验基础。比如有人说,许霆案的法官,曾运用他的司法经验进行重判的法律选择,这是运用经验法则。但我认为,这不是适用经验法则,而是适用法官个体的司法经验。而且,扩大适用范围,会把法律适用问题和事实判断问题混淆起来,模糊概念的界定与问题的性质,也不利于特定问题研究的深入。

第三个误区是混淆经验法则运用中推定和推论的关系。目前学界与实务界有一种普遍的混淆,就是把利用间接证据依靠经验法则推断案件事实,尤其是对明知的判定,误称为推定案件事实。如上午谢登科教授的发言,称这类情况都属于推定。许多学者和司法工作者都是这样用的。不过,我认为这是普遍误用推定的一个例子。我认为这种判断只能认为是推断、推论或认定,不能称为推定。第一个理由:推定是需要降低标准,转移证明责任,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然而,间接证据加上经验法则推断明知,并没有降低证明标准,并没有转移证明责任。第二个理由,这里的推定,是有罪推定,而刑事诉讼的通则是无罪推定,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禁止有罪推定。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说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才能作有罪推定。对明知进行有罪推定,违背了基本的刑事诉讼原则和刑事诉讼法的规范,因此没有法律依据。第三个理由,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看,根据联合国反毒品公约等“打击犯罪三公约”,对明知等事实的认定,可以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进行推断。是inference,而不是presumption。中文文本对这个词的翻译是不适当的,我前些年写的《推定及其界限》一文专门谈了联合国公约中文文本翻译的错误。

因此,刑事诉讼中的推定,主要是依靠法律规范,而不主要依靠经验法则;而对案件事实的推断,主要依靠经验法则而不是法律规定。比如说前一种情况,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及非法持有国家秘密文件的犯罪,在基础事实之上,主要根据法律规定认定犯罪。后一种情况,如携带毒品躲避检查是推断明知,主要依赖经验法则而不是法律规定。

第三个大问题,经验法则和印证的关系。

其一,中国的刑事证明,印证为主,经验法则为辅,但经验法则应用不可或缺。印证为主,实际上是强调证据裁判,印证是基本的证明方法。这种印证包括直接证据的相互印证,也包括间接证据的指向一致。今天上午有法官讲了现在的案件情况,估计大约50%以上的毒品案件是没有口供等直接证据,而是用间接证据的指向一致来证明,这也是一种印证方法的运用。但是经验法则运用不可或缺。第一,经验法则具有验证的功能。一方面参与印证的各个证据应当接受经验法则的检验,以确立其本身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另一方面,通过印证证明所获得的案件故事,必须接受经验法则的检验。印证中的单个证据或印证证明的事实,如果经不起经验法则的检验,印证就很可能是虚假的印证。第二,经验法则具有佐证功能。证据印证不充分的时候,经验法则可以通过间接证据及间接事实的佐证,以及佐证直接证据来加强印证。或者说多个间接证据的运用,在经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多种推论因此证明案件事实。比如刚才说的莫卫奇案一审法院的推论,改名字,绕着走,多次带毒,都支持明知的推论。改善印证模式就要进一步发挥经验法则的验证功能和佐证功能,这也就是我们曾经提到的,进一步发挥心证的功能。

其二,在中国印证模式之下,经验法则运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经验法则往往是主观判断,它是自由心证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总体上具有心证的特征。而中国的刑事证明强调外部性而不太强调内省性,强调客观性而不太重视主观性。因此,印证模式十分强大,经验法则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我曾经在“印证与自由心证”的文章中总结了印证模式存在的五种原因。近期正在做一个研究,认为印证模式作为一种具有整体主义特征的证明模式,似乎与我国目前的社会治理方式有某种程度的契合,这种契合也许正是印证模式生成的根本性的制度缘由。而在强大的印证模式之下,经验法则支持的情理判断和经验方法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中国为什么治理方式和证明方式有一定的同构性,因为目前国家的管理与治理有整体主义方面论的特征,表现之如国社一体,不是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分离;政、法一体,政治与法律、政治与司法的高度融合;司法一体,就是公检法互相制约,且互相配合;法院一体而不是法官独立。审委会是最高审判组织,院领导有审判监督管理的权力。此外还有具有整体主义特征的办案质量考评核查制度,包括现在的案件评查。在这种整体主义治理方式之下,只能采取强调客观性与外部性的,由多个证据信息协调支撑的,且基本由书面材料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证据体系,反之注重主观感受与经验法则运用,具有个体化特征的证据审查方法,其作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大案要案的判断之中。不过这种证明方式需要改善,需要加强心证的功能,加强经验法则验证与佐证功效。这种改善有赖于治理方式的适当调整,也有赖于推行必要的司法改革。包括这些年推进的以司法责任制为中心的,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以及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陪审员制度改革等,都能促进经验法则在重大有争议案件的事实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0)

相关推荐

  • 李耀辉|推定规则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以运输毒品案为例

    李耀辉 从辩护的理论到理论的辩护 本文共1391字,阅读约需要3分钟...... 推定规则的原理释义: 推定适用范围 推定的范围.推定的原则 辩护实例 原理释义   推定是根据已查明的基础事实,结合经 ...

  • 经验法则在事实推定中的运用

    2006 年第 5 期 第 5 卷( 总第 26 期)安 徽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学 报J 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 olice office ...

  • 王凯石:主观明知推定的基本规则

    原标题:主观明知推定的基本规则 出处:<人民检察>2007年21期 王凯石,现任云南省迪庆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在推定中,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具有普遍的共存关系,依照经验法则,当基础事实出 ...

  • 论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的逻辑构造

    [摘 要] 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逻辑推导的出发点均为一定基础事实.法律推定运用一种演绎式推理结构,将作为小前提的基础事实划归大前提法律规则之下,从而推导出推定结论,这种推定方法必然排除法官之自由心证.在 ...

  • 龙宗智:刑事证明中经验法则运用的若干问题

    <中国刑事法杂志> 为方便阅读,省却注释.全文请参见<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年第5期,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龙宗智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刑事证明中经验法则运用的若干问题 ...

  •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案件事实,慎用推定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于自己事实主张需要提供证据支持,否则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不过凡事均有例外,民事诉讼中也规定一些事实主张,可以免除当事人的证明责任.这就是常说的免证事实.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有( ...

  • 合理运用推定规则以贯彻“以事实为依据”的裁判原则

    司法实践中常有无直接证据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情形.为避免裁判僵局,法庭或仲裁庭可依法分配证明责任,以促使当事人提交证据从而揭示案件事实,否则应承担不利后果.但仅规定证明责任仍不能完全克服合理性疑问.对于不 ...

  • 齐树洁、王晖晖:证据法中的推定问题研究

    [摘 要]推定是证据法中一项重要制度.它建立在真实的.具有盖然性效力的证据的基础之上,而免除了原告对推定事实的举证责任,是证明事实的一种特殊方法.推定制度对于实现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和解决证明中的困 ...

  • 第一届“证据法学论坛”研讨会综述

    证据与刑辩论坛 2021-06-05 第一届"证据法学论坛"研讨会综述 2021年5月22日,由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主办,西南政法大学证据法学研究中心承办,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和 ...

  • 犯罪事实认定中经验法则的理解与适用

    来源:<检察日报>2021年4月6日第3版 作者:范思力(贵州省人民检察院) 准确认定犯罪事实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司法实践中大量疑难案件,除了难在法律的理解和适用,还难在事实认识的模糊. ...

  • 检察日报:犯罪事实认定中经验法则的理解与适用

    来源:<检察日报>2021年4月6日第3版 作者:范思力(贵州省人民检察院) 准确认定犯罪事实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司法实践中大量疑难案件,除了难在法律的理解和适用,还难在事实认识的模糊. ...

  • 【实务】犯罪事实认定中经验法则的理解与适用

    [实务]犯罪事实认定中经验法则的理解与适用 办案大全 昨天 本文大概 2000字 阅读需要 2分钟 号外 来源:<检察日报>2021年4月6日第3版 作者:范思力(贵州省人民检察院) 准确 ...

  • 唐明华: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事实认定

    唐明华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 基于"非法占有目的"作为犯罪主观方面的特定类型而在刑法的定罪量刑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其涵义.规范要件和形式等基础理论进 ...

  • 上诉人翻供案件的事实认定——天津高院裁定被告人张英杰故意杀人案

    作者: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钱岩.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微信公众号,2017-06-12. [裁判要旨] 开放现场,不特定人可能自由出入,但从案发时间.空间.作案手段与动机上,能够逐步排除 ...

  • 秦子钰:论刑法中“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规范构造与事实认定

    秦子钰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 了解"非法占有为目的中"的排除意思和占有意思,客观评价行为人的取得行为,才能更好地应用刑法条文,达到罪刑责相适应的司法要求.同时 ...

  • 阮堂辉:间接证据理论及其在事实认定中的运用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间接证据理论及其在事实认定中的运用 导师:龙宗智教授 作者:阮堂辉 中国 重庆 0六年三月 内容摘要 在证据学领域,间接证据问题始终是一项最有趣味且复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是 ...

  • 因果倒置与好事反推:两种在事实认定上的逻辑错误

    正洪观点 民商实务 追寻法意 解析案例 探索规则--不一样的法律思维路径 149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因果倒置与好事反推 两种在事实认定上的逻辑错误 编辑:伊路芳菲 [小编按语] 本公号上次介绍了&q ...

  • 最高法院:裁判理由仅为事实认定非最终判项可另案推翻

    编辑:伊路芳菲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十条  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 (一)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 (二)众所周知的事实: (三)根据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