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真的?假的?人文情怀用心胜过用脑,因为体现以谁为中心
“狼来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以至于借喻成撒谎没有好结果,我们不要自欺欺人。
这个借喻以至于推理都没有问题,不过这是一般思维,我们看看心理学视野下是如何“二般思维”的。
1、行为无对错。
狼来了的故事是放羊孩子的呼喊行为,一次次呼喊后没人再去理睬,最后被狼吃掉了。一般思维中这个孩子自作自受,谁叫你撒谎呢!
假设我们认为孩子喊狼来了是撒谎的,这个行为就是错的,这就是理性逻辑思维,也是我们常说的讲道理,说谎话受惩罚,于是被狼吃掉也就可以接受。
但是,假设这个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你还会这样认为吗?你不觉得这个理性推理过于残忍吗?
问题出在哪里?
行为有对错,说明有了价值判断,这就是理性分析,这只是认知视角的一个看法,还有其他视角看法吗?
从习惯化理性思维分析,任何行为都有对错好坏,事实上多视角看行为,只有合适与否,没有对错区分。
因为,你认为的错误,只会导致指责、愤怒、惩罚,从而对于问题解决是无效的,你希望这个结果吗?
2、行为有目的。
之所以要多视角理解行为,因为行为作为表面表达形式,真实目的隐藏在行为后面,找到目的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一般思维是分析行为原因,比如喊狼来的孩子一定是撒谎,不过从目的来找,会发现更多因素,是否孩子孤独、空虚、害怕、寻求关注、缺少爱?
一个每天孤独放羊的孩子,孤零零与一群羊作伴,而大人们则是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有抱怨,这个孩子连抱怨都没有人听,凭什么认定只是撒谎这一个原因或目的呢!
如果能理顺这个思维,认可行为无对错但有目的,这就有了人文情怀,可以从别人角度看问题、解释行为。
根据《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七版)多视角观点,心理行为至少是6个视角。孩子不断喊狼来了,生物视角多动症、认知视角不是撒谎而是孤单害怕、行为视角被强化、全人视角特质类型、发展视角符合年龄的幼稚、社会视角环境因素导致。
上面比较宽泛,可根据勒温公式更具体理解,叫喊狼来了是孩子个体心理特征与环境综合作用结果。
孩子心理特征有什么?发展心理学认为正常的孩子就是幼稚,依赖,不成熟,寻求安全感。变态心理学认为,孩子可能有心理障碍,这是传递障碍信息。普通心理学认为,喜怒悲恐是人之常情,情绪后面有没满足的需要。
孩子所处的环境是怎么的?社会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远远大于我们所想,这孩子孤立无援的环境,带来强大压力,需要有人关注与社会支持。
综上所述,放羊孩子喊着狼来了,首先表现很正常,其次暗示压力过大,最后是说出需要,寻求关爱,呼唤疗愈。
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人文情怀,我们究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是以他人为中心?
作为例证,画蛇添足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