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业自媒体之耻

驻马店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魏所长是俺的老朋友了,这人脾气很好,平常我们对某些事情表示愤怒的时候,他总是比较平和。不过这一回,他也止不住愤怒了,给我发信息说,老鄢,批批这个扯淡玩意吧,纯属扯淡。
批评同行,是很容易被理解为妒忌的,不过俺不考虑这个事,谁要是这么认为,尽管公开怼过来,不使小动作俺欢迎。
这篇文章就是《香菇天下》公众号2020年9月19日发表的《农民换了方式种香菇,一年产值60万,最少多赚10万元》。这篇文章的扯淡,是彻头彻尾的,所以我欣然同意,应承下来。
首先从题目上看就有点吹,一个家庭,如果不请人,打理2万袋香菇就很累,照一般性水平计算,产值60 万,约为7.5万棒,这个规模必须请人干活,效果和利润还得打折。如果要增收10万元,每棒需多出1.3元产值。这个数据骗骗外行可以,做香菇的人应该知道,天下有什么绝招可以直接增加这么多产值呢?技术方面的提高是缓慢的,不可能是一招的事情。这种快速增加产值的事情,只有售价提高可以做到,但售价问题并非自己可以决定。
但是如果气候影响,丰年和歉年可以相差这么大,可那不是个人问题。
而这篇文章说的是改变原料节约成本,用花生壳种香菇,不是一般的胡说啊。
文章顶上是一个广告,菌业公众号靠广告盈利的,大家可以想象他能不能说实话,这个广告图片是纯涯臭氧机,还算正常产品。
但是下面的视频却是河北高级忽悠张贺迎的“增菇酶”广告,咱就不说那位的尊容很难让人相信,就增菇酶这个产品的始作俑者张贺迎本身的水平,俺也剖析过的,就是《都是老板自杀好不好?》。好笑的是,张贺迎在这篇文章发表后,还进我的公众号晃了一下,大概看看没什么交流空间,走了。
文章内容更是惨不忍睹,今天菌业已经发展得轰轰烈烈了,还有人说香菇是植物,看看截图吧:
我们平常都说菌类高蛋白低脂肪,实际上很多菌类产品里脂肪量都可以忽略不计,但这文章却拿香菇的脂肪成分说事,是搞笑呢,还是笑出了尿呢?
但最扯淡的事情不在这里,而是后面这位神奇的“张大哥”。按道理,“张大哥”在文章里属于正面形象,就应该指名道姓连带地址电话都有才合乎逻辑,每一个成功人士的基本想法,便是光宗耀祖名扬天下。为什么如此牛掰的张大哥,却信息模糊呢?
神奇的“张大哥”增产的绝招,居然是使用花生壳做原料,我真的是愤怒了。这蛋扯得有点大,这牛吹得有点像鲸鱼。
第一、花生壳不是无用的东西,价格还不低。百度结果,原壳价200元/吨以上,花生壳粉达600元/吨。所谓花生壳提取物(又称浓缩花生壳),价格高达2.5-3元/公斤,所以替代木屑不会便宜多少,替代麦麸还有点技术可能,但省不了那么多钱。
第二、花生壳含氮量较高。可以作为饲料添加成分用,这个更有价值。
第三、花生壳基本上不含木质素,即使添加用于食用菌配料,也不很适合香菇生产,更不可能做主料。
第四、如果用于金针菇、平菇、杏鲍菇等生产,部分替代玉米芯,能够减少一些麦麸类精料用量,还是可以考虑。
但这狗屁作者偏偏说用它种香菇,还是替代木屑,根本就是脑子进水的说法。按节约1.3元 的要求,从价格上说,即使全部替代麦麸,也省不下这么多钱,一袋香菇用麦麸不过300g左右,北方的价格,不超过1元,花生壳难道完全不值钱么?所以不可能是替代麦麸。同样的计算原则,花生壳原壳价格接近木屑价的一半,而且不可能用原壳,必须破碎,所以即使完全替代木屑,也很难省下一元钱,除非根本不考虑计算花生壳自身的价值。
自打耳光的在后面,说是二十万代香菇产值60万元,这是亏死的节奏,当然如果是20万袋平菇,那就说得过去了,替代棉籽壳的话,每袋节约0.7元左右也说得过去,我严重怀疑这个故事是平菇故事移植过来的。
既然这个事情无论任何不能自圆其说,我们只能要求请出这位“张大哥”来现身说法了。但显然不可能,估计香菇天下只能再次以“我也要活着”的理由来反对我的批判了(这已经是第二次)。
前不久,《中菇》公众号谈了一下给自媒体营运者的几条建议,基本上都很合理,但可惜的是欠缺了遵从科学原则的方面。《中菇》提到了内容为王,但是吸引眼球为王,还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为王呢?
类似《香菇天下》这样的自媒体,文章自嗨过度,置科学与事实于何处?这是中国菌业自媒体的耻辱所在,而再一次强调的是,这种自媒体又是东北那疙瘩最为邪性。这不是地域歧视,而是地域统计。
可笑的是,这篇文章点击量还不小,还有那么多点赞,悲哀,想哭!
看看吧,在我截图的时候,这样的胡说八道的文章,居然有2585个阅读,22个在看,24个点赞。老实说,我的文章能够达到这个结果的不太多,由此可见,虽然这公众号和文章作者无耻,却未必被人鄙视。中国菌业的读者们的整体水平,可想而知,老话一句,傻子多的骗子不够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