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明:不趋于俗—徐渭仁篆书联赏析

不趋于俗

———徐渭仁篆书联赏析

薛元明

徐渭仁(?—1854),字文台,号紫珊。少年时与梁同书友善,继而与陈鸿寿、张廷济等结为金石书画之艺友。收藏碑帖甚丰,精于鉴赏,时人称为“巨眼”。因购得隋开皇年间《董美人志》,晚遂自号隋轩。并将实践总结为理论,辑有《隋轩金石文字》《春晖堂丛书》等。清咸丰三年,“小刀会”攻占上海县城,城内富户士绅皆避入租界,独徐仍留城内,却最终得以保全,致使传闻四起,多种说法不胫而走。两年后清兵入城,被官府加以“从贼”之罪,对其勒索甚巨,被下狱而终至毙命。

篆隶书创作是金石发展的基础,与汉代单纯的隶书繁荣不同,清代篆隶并举,风格多样,篆隶书繁荣以考据为基础,再向前推进一步,考据发达因为“文字狱”,书法篆刻发展与这种政治上的措施竟然存在一种血腥的关系,令人悲叹。篆隶书虽然呈现出蓬勃盛况,但风格独特者屈指可数。反过来讲,如果没有这样众星云集的高密度形式,又何来这一时期创作上的繁荣?质以量为基础。篆隶不被重视的时代自然没有这方面的高手,唐宋时期便是明证,只能看到零星一两人的作品。考据发达的最终结果是除了篆隶书的繁荣之外,大量碑版呈现在世人眼前,清代的碑帖互动,充满了变革意味。“变则通、通则灵”这句话对于今天的书人来说,依然振聋发聩。

徐渭仁的篆书所见不多,书名并不显赫,其篆书却有特别的情调,不趋于世俗。清代邓石如一时风行,赵之谦、徐三庚和吴让之等遥遥领先,后来学赵之谦的尤其多,或是钱坫铁线一路,多数不越雷池,只有极个别像陈鸿寿写出了情调。在徐渭仁生平简历中记载了他与陈鸿寿的交往,估计是有一定的启发。但徐渭仁不为所拘,自成风貌,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此联分别为唐代韩翃两首诗中的句子。上联出《寄徐州郑使君》诗:“江城五马楚云边,不羡雍容画省年。才子旧称何水部,使君还继谢临川。”下联为《寄令狐尚书》中句子:“立身荣贵复何如,龙节红旗从板舆。妙略多推霍骠骑,能文独见沈尚书。”

徐渭仁在篆书处理上突破了当时的匀称、均匀的范式。运笔方面,笔画自起至收渐粗,竖画和斜笔尤其明显,结体处理上呈现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上下比例并不等分,打破常规,下方猛收,造型奇特,笔画交接处有意断开,表现出笔断意连之趣。上联“子”字处理,亦圆亦方,自然质朴,“旧”字上窄下宽,显得很稳当,“隹”部四横画各有不同,“臼”部四点亦更见风致,能见精妙,“何”字处理单人旁收缩,“可”部拉长放松形成对比。再如下联“首”“能”字变形处理,“文”字将垂笔拉长,行笔方向不同,尤其佳妙,其下四字皆上展下缩,特别是“沈、尚”二字,各有趣味。“书”字中两点画穿插运用,画龙点睛,恰到好处,也有一些字,像“水”字是无法变形的,“见”字变化有些局促,不过整体情境很统一。

篆书乃书体之祖,笔法“简单”,愈简愈难,但在清人手中,变得丰富起来,有血有肉,如何把握这种特定的性情,则是善书者所必备。从上述分析来看,此作出手不凡,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创作中存在的偶然性。大名头多见经典之作,但偶会有平庸之作,小名头的偶见精妙之笔,往往出其不意,风味别致。正可谓“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0)

相关推荐

  • 看看这些印章logo,原来篆刻一直走在时尚最前沿!

    哈喽!各位印友好, 近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 和冬残奥会的体育图标终于正式发布! 据说,此次体育图标的设计 耗时8个月,改稿超过5万次才出来, 搞的金石君非常好奇, 于是点开看了看, 额,这--图太 ...

  • 薛元明:伊秉绶罕见篆书,百年难遇!!

    伊秉绶罕见篆书 百年难遇!! 作者:薛元明        伊秉绶篆书作品极少,迄今所见不过三:两件是临作,一是临<浯庼铭>,选唐篆"冷门",可见其偏好,笔画细致轻盈,字 ...

  • 薛元明|罕见两版本!吴昌硕《修震泽许塘记》技法解析

    吴昌硕<修震泽许塘记>技法解析 文|薛元明     牛墨王说书原创首发 说到吴昌硕的篆书,自然要说到<石鼓文>.吴昌硕发掘了石鼓文,石鼓文成就了吴昌硕.虽然涉猎石鼓文的非吴昌硕 ...

  • 薛元明|《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技法解析

    文|薛元明     牛墨王说书原创首发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刻于山东泰山,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计44行,每行10-125字或不等,凡2799字 ...

  • 薛元明|展览如烟

    展览如烟 文|薛元明    牛墨王说书原创首发 世界各国对香烟的定位非常有意思,公开申明为"吸烟有害健康",但因有高额的税收收入,难免"禁而不止".事实上,要让 ...

  • 薛元明:书法应酬之作害人害己的“十大罪状”

    所谓应酬,凡是书家自己不想写而又要勉强去写的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应酬对每个书家来说,几乎不可避免,无论是名家还是一般爱好者,就是刚刚入门的也会有应酬,比如说写个春联什么的.名气大,找的人多,但可以收取一 ...

  • 薛元明|人未老,字先老

    文|薛元明    牛墨王说书原创首发 "人书俱老"常被用来形容一些老书家的创作,年龄.艺术修养以及书法创作一道升华,达到某种高超的艺术境界.近来观摩一些青年书家的创作,一味追求夸张 ...

  • 薛元明|所谓“大家”

    所谓"大家" 文|薛元明    牛墨王说书原创首发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曾经说过一段众人皆知的名言,"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书法之"大家& ...

  • 薛元明:学书法二十年为什么我的胆子越来越小?

    一晃自己学习书法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但目前的感觉却不大好,说句心里话,我的胆子是越来越小.这是一个大师泰斗满天飞的时代,着实让人眼花缭乱,星级评定层出不穷,展览作品尺寸也是越来越大,大到展厅的墙都放 ...

  • “字内功”和“字外功”| 薛元明专栏

    “字内功”和“字外功”| 薛元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