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能量,王阳明的惊人神通!

王阳明,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心学一代宗师,中国哲学史上位居第一队列的圣贤级大牛。
大约在五百年前,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阳明心学横空出世,自此之后,追随者无数。

明朝扳倒奸臣严嵩,肃清朝纲的阁老徐阶;架空皇权,开启改革,为大明续命半个世纪的张居正;明末清初被誉为中国启蒙之父的黄宗羲,无一不是阳明心学的传人。

清末改革,救亡图存,林则徐、曾国藩、梁启超、陈独秀、严复、胡适,这些在风口浪尖上的改革者也无一不是阳明心学的信徒。

到了近代,蒋介石更是痴迷阳明心学,不仅自己研读,还让自己的儿子研读,更是把台湾的草山命名为“阳明山”。而毛泽东自青年开始,就视王阳明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一生践行,获益匪浅。

王阳明心学有三个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王阳明年少时候还是程朱理学的天下,那时主张格物穷理,认为理是通过格物求来的。但是王阳明曾经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也没有格出什么道理,反而大病了一场。后来王阳明在龙场,置身石棺之中,才终于悟到,万事万物都在自己心里,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义也是由你的内心赋予的,向自己内心求索就可以。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道的理一定要与现实发生联系才有意义。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动,其实还是不知道。

致良知:求得内心之理,然后去行动,去体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一】
王阳明有神通,这并不是一个秘密。
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他31岁时,为养病回到浙江余姚老家,开辟阳明书院草堂,静坐修习道家导引术,一月后竟然得了天眼通。当时有四个朋友来访,人还很远王阳明就派童子去迎接,让朋友大为惊异。后来问起能够预知的理由,王阳明笑答:“只是心清。”
后来很多人来找王阳明请教吉凶祸福,王阳明也大多能说中,大家都以为他这是得道了,王阳明却说:“此簸弄精神,非正觉也。”之后便放弃了摆弄这些神异。
王阳明也遇到过很多神通之人、经历过很多神通之事。比如他十七岁结婚当天,出走至道观铁柱宫,遇到一个近百岁的老道士无为道人,王阳明的导引术就是跟这老道学的。后来告别时,老道对他说二十年后两人还会在海上相见。
二十年后王阳明37岁,因得罪权宦刘瑾被贬贵州龙场驿,在去往龙场的路上摆脱刺客追杀后,逃至山中的一个野庙中,再次遇见了无为道人。
虽然重逢处不是海上,王阳明在得到老道指引后,写出的却正是他那首最脍炙人口的《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些神通虽然令人惊奇,对我的触动却不算很大,因为在佛教和道教中并不少见,也只是个人能力方面的。让我深受震动的,是王阳明的另一种惊人神通。
正德五年(1510年),王阳明任吉安府庐陵县知县,县内发生大火,烧毁一千多户人家,王阳明对天祈祷,而后风向改变,镇住了大火。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阳明平定漳州匪寇,驻军于福建汀州府上杭,恰遇当地百姓饱受旱灾之苦,于是王阳明为民祈雨,大雨连降三日。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王阳明手上无兵,打算先走水路去吉安府制定战略部署,不巧正是强劲逆风,王阳明心急如焚,于是在船头焚香对天祈祷,逆风很快变成了顺风。
如果只是一次灵验,或许还可以用巧合解释。一而再再而三的灵验,恐怕就不能完全以巧合解释了。
何况历史上类似的灵验事件,还有很多。这种神通之所以更加让我震动,是因为在个人之外,更是涉及了对天地之力的把握和运用,体现在王阳明这种曾出入佛道数十年而又大入世的人身上就更值得注意。
再结合王阳明的其他神通,就更加让人相信这其中有着神秘的道理,这背后有着莫测的力量。
当我们考察所有类型的神通和神秘灵验事件,也都能感受到这神秘道理和莫测力量的存在,无论是佛教的他心通、宿命通等各类神通,还是占卜、风水、八字等各种术数。那么这道理和力量,究竟是什么?
【二】
先说那神秘的道理。
早在弘治十六年(1503年),王阳明就曾应浙江绍兴府太守之邀,为在旱灾中苦苦挣扎的当地百姓写下祈雨祭文。他当时在给太守的邀请回复信件中,说了这样一句话:“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这句话呼应着《中庸》中的另一句话:“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故至诚如神。”前知就是先知。
“至诚”二字,正是机关所在。
何为诚?对这个字,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比如人们常说的做人要有诚心,做事要有诚意、讲诚信,自己要诚实,对人要真诚等等。古人所说的诚,也是这个含义,只是我们这个诚还浮在表层,古圣的诚则直透深层。诚的内涵,其实至为深邃。
造成这深浅的原因,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心清”二字。古时的诱惑干扰少,人也普遍更质朴,更别说还有很多人在实打实地做修养工夫。
再反观今日的人心浮躁和欲望滚滚,终日奔波追逐而不肯停息,“清”是什么意思,就用不着解释了。
这大概就是古时奇人异士众多,而今时几乎绝迹的原因。总之,心清才能心诚,心有多清就有多诚。心有多诚就有多大的力量,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清之后,《周易》云:“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地。”心因至为沉静而相通天道,进而通于天地变化。这背后是一种高度的感应力,对于诚,心清如同本体,感应则是起用的法则。
最浅显的例子,就是你对一个人有多少真诚,对方是能感应到的,作不了假,有真诚才有感应,有多少真诚就有多少感应。人都是如此,何况对天地,有感天动地的诚心,才有感应天地的能力。
这种感应天地的层次,类似于今天前沿科学所说的高维。三维时空只是高维时空的降维展开,因为这种展开才有空间和时间,时空只不过是一种假相。
这就像一张二维的纸展开在三维里,从一个角到它的对角既有距离,跨越也需要时间,沿对角卷曲折起,这距离和时间便不存在了。高维,正是低维的折叠卷曲,维度越高则越接近究竟真实,维度越低便越如虚如幻。
《金刚经》视一切相为虚妄,最高的悟境之所以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道理就在这里。
在这样的层次,有了这样的感应,像王阳明那样的预知,以及至亲之人的心灵感应之类,就是再自然平常不过的了,因为十世古今已归于当下,无边刹境都凝在心头。反过来看便是,你没有那些神通和能力,就是因为你的诚不够。神通能力的大小,是完全与诚的程度成正比的,比如占卜准不准,首先要看你有多心诚。
所以太多人把诚看得太简单了。我多次说过一句话,一切所谓的德,本质上都是道。诚,也是如此。
【三】
再说那莫测的力量。
王阳明祈天那样的能力,又是怎么回事?要知道,这种能力跟绝大多数神通有着根本的不同。多数神通只是顺应于天道,即使是看似主动的占卜和风水,也只是以天道为指引,脱不去一种被动性。王阳明的祈天则是改变了天道原有的运行轨迹,其中有着很强的主动性动机。
要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引出两个概念:“暗能量”与“诚力”。
物理学中就有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说法,不仅在宇宙中的比重远远大于看得见的物质,作用和主宰性也要远远更大,只是很难观测,目前只是存在于为了解释宇宙加速膨胀和失落物质问题的科学猜想中。这个猜想是可信的,因为如此才合乎阴阳之道。
物理如此,心理也是如此,我们的潜意识就是我们的暗能量所在之处,其作用和主宰性同样远远大于显意识,这谁都有体会。所以西方潜意识心理学大师荣格,才对易经占卜原理和作为密宗传统修持能量中心的曼荼罗高度痴迷。
有个词叫“暗潮汹涌”,世间的一切事情,底下也都是暗能量在涌动,最终也受这暗能量的支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意。
暗物质也是物质,暗能量也是能量,并没什么神秘,只是难度量、不可测而已。这就好像海,海平面或许是明媚平静的,可以一眼望去;海面下则越往深处越是无尽的黑暗和秘藏,深邃莫测。我们每个人和我们的生存,也是这样明暗的两层,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都只是在最上面那层扑腾。
至诚所沟通的能量层次,正是暗能量这一层。人在这一层拥有的能力,就是诚力。这诚力静,就是多数神通那样的顺应之用。这诚力动,则就是王阳明祈天那样的改造之用。
至诚之时,人的暗能量与天地宇宙的暗能量相通一体,自然就既可以静处其中,也可以动于其内。所谓动,就是主动和调动,主动的是你之至诚,调动的是天地之力。有几分诚,便得几分诚力。
这动的一面,就是佛教所说的“愿力”。佛家高度重视发心和发愿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修行的前提和基础,立为菩提之根、如来之种,甚至说这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得佛菩萨接引而往生净土,道理就在这里。
鬼神有没有,我们暂且不说,但无论如何,他们也是这种高阶和深层能量的象征。西方的吸引力法则,说人的心念如何会招致相应的事物和境遇,本质上也是愿力的体现,因为这心念就是有所向而行的。
王阳明以至诚祈天的灵验,就是来自这里,是以愿力调动天地间的暗能量,来使事情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就算我们对祈天这种事情存疑,也要承认这种暗能量层次的诚力调动,是真实不虚的。
【四】
那么应该怎么做?
诚是如此重要,要做到却是极不容易的。诚的基础是心清,众生则往往心浊。诚的反面是虚伪,众生却皆在欺人和自欺。修诚,等同于修心和修道。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王阳明都将“诚意”作为《大学》的主旨和为学的头脑,直到提出“致良知”。这却不是一种舍弃和替换,而只是一种发展和深化。当王阳明最终将目光锁定致良知的时候,其实是说良知是诚意的本体,致良知就是抵达诚意的路。诚意需要心清,致良知则需要省察克治心中的私意,殊途而同归。
王阳明说致良知是简易直截的,只需跟随良知的判断。诚意同样是简易直截的,是否诚于本心,是否诚意待人接物,只是你愿不愿意的事。
如果肯,就是通往至诚、拥有诚力的起点。
王阳明的一生,也是意志坚定、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的一生。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能理解其本意,惊讶者有之,非难和指责者层出不穷。
 
王阳明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王阳明已经是平定藩王之乱的大功臣,却依然遭受其他官员的攻击。
当年进士考试由礼部负责出题,策问题中涉及心学,出题人暗中希望考生指责王阳明,可见王阳明的处境之艰难。
 
尽管如此,王阳明在压抑自我、反省己过之后,坚信自己的学说正确、明澈——“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这让我们看到,心学的一大真谛,内心力量的源泉所在,正在于遵循自己的良知、做真实的自己。这不是我行我素、恣意妄为,而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是一种骨气和硬气。这其中,既有当下人心危机的根源,也有对治的药方,心病还须心药医。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的心包含宇宙的一切信息: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
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人心无所不包,原本就是像天那样深不可测。只是这样高远和深邃的心,却常常被私欲所填充,所以失去了本来的高远、深邃,不能够无所不包,不能够海纳万物。

万事万物万理,都包藏在人的心里。圣人内心光明,能够映照万物。普通人的心,因为私欲和妄念的遮蔽,昏暗、浑浊,失却了那份光明。

⊙免责声明:本图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请直接联系我们!

《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

《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译文〗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译文〗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译文〗

【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hùn)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译文〗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wàng),王(wàng)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ò)身不殆。 〖译文〗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

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 【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

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lěi)兮若无所归。众

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

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sì)母。 〖译文〗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状哉?以此。 〖译文〗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zhāo),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

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

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

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译文〗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

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guàn),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xiá zhé),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

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

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

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

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zhǎng)。故大制不割。 〖译文〗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

行或随,或歔(xū)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挫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hào)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

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

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

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yào)杀人。夫

乐(yào)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

sāng)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

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

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yuè)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

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

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

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

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bó);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

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fèi,“发”通“废”),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

侯王自谓孤寡不穀(谷gǔ)。此非以贱为本邪(yé)?非乎?故致数(shuò)舆(yù)无舆。不欲琭(

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 〖译文〗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

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

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wù),

唯孤寡不穀(谷gǔ),而王公以为称(chēng)。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jiào),我

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译文〗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

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

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不为而成。 〖译文〗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

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xīxī),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

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

zhǎo),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jiàn)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

,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译文〗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迤yí)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cháo)甚除,

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zhǎng);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

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第五十六章】知(zhì)者不言,言者不知(zhì)。塞(sè)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译文〗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译文〗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chóng)积德则 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 视之道。 〖译文〗

【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 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xù)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 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 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 〖译文〗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 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 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 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jī)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 至大顺。 〖译文〗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xiào)。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xíng)无行(háng),攘(rǎng)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文〗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ī,“被”同“披”)褐怀玉。 〖译文〗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yà,“厌”同“压”)其所生。夫唯不厌(yà,“厌”同“压”),是以不厌(yàn)。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xiàn)贤。 〖译文〗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xí)。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zhì)者不博,博者不知(zhì)。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译文〗

《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

《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译文〗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译文〗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译文〗

【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hùn)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译文〗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wàng),王(wàng)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ò)身不殆。 〖译文〗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

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 【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

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lěi)兮若无所归。众

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

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sì)母。 〖译文〗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状哉?以此。 〖译文〗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zhāo),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

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

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

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译文〗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

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guàn),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xiá zhé),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

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

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

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

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zhǎng)。故大制不割。 〖译文〗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

行或随,或歔(xū)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挫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hào)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

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

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

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yào)杀人。夫

乐(yào)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

sāng)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

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

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yuè)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

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

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

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

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bó);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

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fèi,“发”通“废”),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

侯王自谓孤寡不穀(谷gǔ)。此非以贱为本邪(yé)?非乎?故致数(shuò)舆(yù)无舆。不欲琭(

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 〖译文〗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

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

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wù),

唯孤寡不穀(谷gǔ),而王公以为称(chēng)。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jiào),我

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译文〗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

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

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不为而成。 〖译文〗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

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xīxī),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

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

zhǎo),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jiàn)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

,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译文〗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迤yí)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cháo)甚除,

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zhǎng);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

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第五十六章】知(zhì)者不言,言者不知(zhì)。塞(sè)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译文〗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译文〗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sè)。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chóng)积德则 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 视之道。 〖译文〗

【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 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xù)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 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 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 〖译文〗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 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 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 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jī)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 至大顺。 〖译文〗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xiào)。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xíng)无行(háng),攘(rǎng)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文〗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ī,“被”同“披”)褐怀玉。 〖译文〗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yà,“厌”同“压”)其所生。夫唯不厌(yà,“厌”同“压”),是以不厌(yàn)。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xiàn)贤。 〖译文〗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xí)。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zhì)者不博,博者不知(zhì)。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译文〗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导读(五)——道经(23-29)

    第二十三章  道亦乐得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 ...

  • 《道德经》道一精校版纯原文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精校版修订按语: 道德经 ...

  •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了解大脑“暗能量”, 更精准地激发孩子的潜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大环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从小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是很多家长从小注重的能力之一.尤其是对于一些觉得自己缺乏 ...

  • 宇宙为何在膨胀?多重量子场产生暗能量,让宇宙“分崩离析”

    大约100年前,科学家们发现:我们所处的宇宙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永远不变的,它是在膨胀的.这个发现打破了人类一直以来的误解,也轰动了整个世界.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通过观测发现,天体远离 ...

  • 物理学史上最糟糕的理论预测——暗能量,通过计算说明

    量子场论(QFT)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框架.特别是,量子电动力学(QED)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预测了物理量的值. 然而,量子场论也因其分歧而闻名.也许,最重要的一个是真空能量密度(将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详 ...

  • 无极残篇之七十八 暗物质暗能量与玄学

    原著:无极道人 生死轮回一场梦, 迷悟只在一念间. 俊鸟出笼游太虚, 大道无极任逍遥. 我们前面讲解了物质的四种不同形态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物理性质的变化(如图所示).在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下,固体可以产 ...

  • 一个全新望远镜即将上线,寻求暗能量的秘密

    早在2015年,NASA就已经开始建设一名为暗能量光谱仪(DESI)的全新望远镜.今年晚些时候,它将正式上线并开开启为期五年的任务.它的目标是展现宇宙物质分布前所未有的细节,并绘制3D宇宙地图. 详细 ...

  • 暗能量搜寻工作前线启动!

    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研究人员聚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的口径4公尺Mayall望远镜,他们正在调校新仪器暗能量光谱仪(DESI),这或许将为天文学知识带来重大革新. 10月22日 ...

  • 人类将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暗能量探测任务

    下个月,德国研制的eROSITA X射线望远镜将发射升空,其目标是搜寻暗能量的踪迹,这将是一段令人兴奋的太空探索之旅. 该望远镜将部署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距离地球150万公里.届时,eROSITA将 ...

  • 糟糕,暗能量势力被发现正在增大

    自从了解哈勃-勒梅特定律(即原哈勃定律,于2018年底改名)以来,我们知道宇宙正在膨胀,然而在近20年对遥远超新星爆炸的研究中发现,宇宙膨胀的速度正在加速,而且越来越快. 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许 ...

  • 宇宙本不应该存在!暗能量是什么?它为何拯救了宇宙?

    占据了宇宙总质能的68.3%,却完全探测不到,暗物质为何如此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