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赵之战
历史故事新编-10
破赵之战
文/墨吟 夏天
图:背水一战
刘邦兵败彭城后,魏王豹截断黄河渡口临晋关(今山西永济),在蒲坂(今山西运城)驻扎重兵,叛汉归楚。
公元前205年八月的某一天,刘邦召见韩信说:“魏王豹乃反复无常之小人,彭城失守后,他便投靠楚王,堵塞临晋渡口,对我军东进极为不利。今任命你为左丞相,曹参的部队亦归你指挥,发兵击魏,务必将其彻底剿灭。”
韩信说:“主公放心,末将不出一月,定取魏豹头颅来献。”
韩信、曹参即刻起兵,杀奔临晋。韩信布置一队疑兵,集中船只,佯装渡河,摆出进攻临晋的架势;暗中将主力部队开赴临晋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士兵都藏于木桶内,漂浮渡河,偷袭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一举得手。
魏豹闻报大惊,急忙引兵回救安邑。韩信已占据安邑,出城迎击魏豹,战不数合,就将魏豹生擒。
刘邦接到战报,大喜,又命常山王张耳引兵与韩信会合,令韩信乘胜扩大战果,一鼓作气,拿下赵、代。
九月,韩信大破代兵,在代都阏与(今山西和顺)活捉相国夏说。
韩信与张耳的兵马会合,合计数万人,准备向东通过井陉口(即土门关,今河北获鹿之西)攻赵。赵王歇和相国陈余闻报,即在井陉口陈兵二十万,以数倍于韩信的兵力迎敌。
谋士广武君李左车向陈余进言道:“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屠阏与,锐不可当。但韩信千里行军而来,运送军粮有限,士卒必存挨饿的危机,望相国借我精兵三万,从小路奇袭,阻断其运粮通道。相国只须挖深沟、筑高墙,坚守营垒,切勿出战。这样,无须十日,可将韩信、张耳之头颅献于麾下。”
陈余笑道:“广武君高看韩信也。兵法云:'十则围之,倍则战。’韩信兵马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其千里而袭我,已经筋疲力尽,还有什么战斗力?若我避而不战,岂非贻笑诸侯?日后阿狗阿猫岂不是都可以随便来攻打我们了?况且广武君之计,亦不符先师'义兵不用诈谋’之教诲也!”
李左车叹曰:“此战必败于韩信,赵休矣!”
其实韩信最担心的就是赵兵阻断自己的运粮通道,派出一批密探打探赵军动静,得知陈余不用李左车之计,不由大喜。于是直接进军井陉口,一路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部队在离井陉口三十里扎下营寨。
韩信选轻装骑兵二千,下达命令:每人手持一面红旗,夜半起程,走小道隐蔽于山间。等到两军交战,赵军见到我军败退,必定倾巢而出追击,此时你们立即冲入赵营,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
韩信又传令开饭,对大家说:“现在军中粮食紧张,我们先凑合一下,待明夜破赵,在赵营一起会餐。”
骑兵们将信将疑,口中应道:“遵命!”
韩信对手下的军官说:“赵军已占据有利地形,他们不见我军大将的旗鼓仪仗,是不肯出击的,怕我们到了险要山路又会退回来。因此我们必须在河边列阵,引敌出击。”
将官们都知道,背水而战是作战大忌,但将命难违,只得说:“遵命。”
韩信派出先头部队一万人,背水列阵。赵军见了大笑不止:“背水结阵,乃兵法大忌,韩信前来送死也!”
太阳初升之时,韩信打起大将旗鼓,仪仗吹奏鼓乐,大摇大摆走向井陉口。赵军大开营寨,迎战汉军。两军激战不多时,韩信、张耳命丢弃旗鼓,佯装向背水列阵的部队败退,与一万人马会合。赵军将领命部队全线出击,以为可以捡一个天大的便宜。哪知背水之军,无路可退,奋勇厮杀,个个以一当十,与赵军决一死战。
埋伏于山间的二千轻骑兵,见赵军果然倾巢而出,留下一座空营,于是突袭赵营,拔去赵旗,插上汉军红旗。
赵军不敌殊死拼命的汉军,欲退回营寨,却见营寨内遍地飘扬汉军红旗,皆大惊失色,争相逃命,一下子溃不成军。汉军两边夹击,赵军死伤无数。
汉军欢呼雀跃,在赵营大摆筵席庆祝胜利。众将问韩信:“将军命令我等背水列阵,破赵会餐,我等皆将信将疑,结果竟然获胜,这是什么兵法啊?”
韩信答曰:“诸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兵法不是还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咱们的部队匆忙组建,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见到赵军人数多于我们,肯定心存怯意,双方打起来,一定不会卖命厮杀。而将他们置于绝境,不拼命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置于绝地、人自为战而取胜的道理呀。”
众将官至此才对韩信心悦诚服。
汉军一举攻破赵国领地。韩信下令:活捉广武君者重赏。广武君很快被俘,韩信以礼相待,终于让广武君的军事才能为己所用,使后面的战役节节胜利。陈余逃至泜水(即槐河),被韩信斩首。赵王歇被轻骑兵俘获,赵国灭亡。
夏天墨吟论古今
夏天:破赵之战,展现出两个鲜明对比的人物,一个是赵国的陈余,一个是汉将韩信。陈余死读兵书,且听不进正确意见,结果赵国灭亡,自己也命丧泜水;而韩信是一个能够领悟兵法真谛的人,不拘泥,不教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墨吟:由此想到三年解放战争。当时老蒋是黄埔军校的校长,下属军官很多是军校精英,所属部队装备精良。但是偏偏让只想做一个乡村教师的毛先生,领着小米加步枪的“泥腿子”给赶到台湾去了。孰高孰低,不能看头上的光环,只有较量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