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脉学著作简介 2024-03-05 23:31:29 脉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学好脉诊,当然只能从读书入手。各种脉学著作是学好脉诊的基础,只要“在心能了”,才能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反复体会,渐渐做到“指下能明”。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常见的脉学著作。《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为晋太医令王叔和所撰。据称此人乃是仲景徒弟,虽然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是《脉经》中引用大量《伤寒论》脉学的内容却是没有什么争议的。王叔和的《脉经》实际上是集西晋以前脉学之大成,不但选取了《内经》、《难经》、华佗、张仲景等诸多先贤的相关论述,更结合了他本人的心得体会,分门别类,全面地阐述了脉学理论,基本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脉学体系,可以说是后世所有脉学的基础。现在流传的《脉经》是据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的校订本翻刻的。这本书虽然很经典,但是文中大量引用《内经》等古老文献的条文,不是很好懂,所以对初学者不太友好。如果感兴趣,建议在学习之前先复习一下《内经选读》的本科教材。全书共有十卷,九十七篇。将脉象首次归纳为24种,并且在第一卷就确立了脉象的基本标准。卷二、三以脏腑经络在寸口脉上的分部为纲,分别论述各脏腑经络虚实的脉象和证候表现。卷四论四时五脏六腑百病决生死法,并论脉法。卷五论述张仲景、扁鹊、化佗等名医之脉法。卷六分述十一经脉病证。卷七和卷八论伤寒、热病、杂病的脉证治疗。卷九论述妇人及小儿脉证。卷十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经脉的分布和各经脉的病证。《脉经》除了是一本脉学专著,它同时也是较为系统地论述五脏辨证体系的早期著作,对后世影响较大。尤其是《千金方》的脏腑辨证体系,基本是在《内经》、《脉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对于以脏腑辨证为主要临床辨证方法的同学,认真读一读这本书,会比较有收获的。《脉诀》《脉诀》相传为六朝人高阳生所撰。主要出发点是《脉经》太难懂了,得有一本简单点的通俗读物。这本书也是托名王叔和的,所以也有版本就叫《王叔和脉诀》。本书以歌诀的形式来讲脉法,文字也比较通俗易懂,所以流传很广,是当时很多医家学习脉学的入门读物。因为也有不少医家在其基础上删补作注。本书一共有两百多首歌诀,共为一卷。从介绍脉学基本理论和脉诊方法开始,分述了二十四脉的脉象和主病,生死逆顺脉法和妇人小儿脉法。比较有特色的是以七表八里九道为纲对二十四脉进行了分类。七表是指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是指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是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这本书流传很传,简单易学。缺点是水平欠佳,错误较多。所以在《濒湖脉字》问世以后,就鲜有问津了。关于《脉诀》成书年代,其自述为六朝高阳生所撰。但审其文字,应该在五代宋初的可能性比较 大。《脉诀刊误》又叫《脉诀刊误集解》,作者是元代的戴起宗。这本书是戴起宗有感于《脉诀》语意欠明,立义偏异,错误较多,而引证《内经》、《难经》、《伤寒论》、《脉经》等著作的相关论述,对其进行考证订正而成。明代的汪机在嘉靖二年又对本书进行补订,并刻板刊行,流传至今。这本书对《脉诀》原文逐一进行考核辨妄,并且做了详细的解释。对后世脉学影响较大。比如《濒湖脉学》中就对本书有较多引用。《濒湖脉学》这是一本小册子,也是只有一卷。为明代李时珍所撰,刊行于1564年。李时珍有感于当时流行的《脉诀》错误太多太离谱,于是根据自已的行医心得,撷取各家论脉精华,编成七言歌诀。并且把其父亲李言闻根据宋代崔喜彦《脉诀》删补而成的《四言举要》附于书后。这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四言诀。李时珍的这本《濒湖脉学》论脉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歌诀朗朗上口,易学易背。所以问世之后流传很广,是所谓的四小经典之一。全书一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七言诀,为李时珍亲自撰写,分述二十七种脉象。每种脉象都以固定格式加以阐释。先取诸家论脉形之条文。然后以七言诀的形式分列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和分部诗。这些七言诀语言通俗易懂,音韵协调,内容上非常切合临床,虽然是针对初学入门,但深研之亦觉意趣无穷。被后世医家视为学脉诊,登堂入室的阶梯。后一部分为四言诀,系统而简略地论述了脉诊原理、平人脉象、切脉方法、脏腑定位,各种病脉及胎产脉象,奇经八脉病证和真藏脉。《三指禅》为清代周学霆所作。全书分为三卷,载医论81篇,主要是论述脉诊方法和常见病证的脉象。本书虽然也涉及一些脉学基本理论,但主要以论述脉诊相关的一些临床问题为主。文字晓畅,论理清晰,常发前人未有之见。更适合有一定脉诊基础者学习。 赞 (0) 相关推荐 有病没病,把脉断定!如何看出脏腑的正常脉象?李时珍教你几招 在<黄帝内经>里就告诉我们一个规律,那就是"常以不病调病人",意思是先搞清楚什么是正常的,才能知道什么是异常的.这对中医把脉也是一样,要想知道有没有病,首先要搞清楚正常 ... 中医脉诊之寒证四大脉象1,紧为寒:热胀冷... 中医脉诊之寒证四大脉象 1,紧为寒:热胀冷缩,寒有收引之性,故会出现紧脉. 2,沉细无力为寒:人体是有温度的,为了保持温度,需消耗人体阳气,体质偏寒之人,阳气消耗过多,故出现沉细无力的脉象. 3,迟脉 ... 中医类古籍《脉语》是脉学著作明·吴昆撰,全本更新完毕 [图书名称]脉语 [成书朝代]明 [作者] 吴崑 [简介] 二卷.明·吴崑(字山甫,号鹤皋山人.参黄子)撰.约成书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又名<脉学精华>.上卷为"下学篇&q ... 一部中医脉学著作《脉经》 一部中医脉学著作<脉经> 仲景脉学,十大常见症状脉诊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创立的辨证施治体系中,虽然不直接讲述脉法,但脉学确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多次提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如&qu ... 长桑君脉学 | 脉法理论体系简介 长桑君脉学 理论体系 一."长桑君脉学"以家传脉诀为理论基础,脉学体系法于自然,源头脉诀为"千年黄河易改道,百岁太渊左右滚".长桑君脉学是经30多年专研探索,经 ... 朱氏脉学简介 创始人简介 我的祖父刘易非先生生于1926年,祖籍河北唐山丰润.原名朱仲彦,号浭水俗子. 1938年在唐山作中药学徒.自学中西医,并在解放区开业行医.在近四十年的行医史和经历中总结经验,1979年自创 ... 中医千年的摸脉技巧,记住16点,你也可以成“脉学大师” 中医千年的摸脉技巧,记住16点,你也可以成“脉学大师” 脉学精粹 医道流芳中医传承,医道流芳.关注 針推承傳中医针推技能传承.关注医道讲坛名师名医讲解,中医学习提升的小天地.关注艾灸999"药之不及,针之不到,灸之."关注 健康归元食疗专注于中医 ... 揭开千年中医摸脉的神秘面纱,掌握16个脉学技巧,你就是下一个“脉学大师”! 读这篇文章之前,学过中医的人,请先清空脑子里的脉学知识:没有学过中医的人,请不要怀疑,先看完,多去体会一下,你会感谢我. 1.脉位--脉浮血充盈,正气足,心脏搏动力强:脉沉,人消极,血不足,气也偏弱, ... 脉学精华 揭开千年中医摸脉的神秘面纱,掌握16个脉学技巧,你就是下一个"脉学大师"! 读这篇文章之前,学过中医的人,请先清空脑子里的脉学知识:没有学过中医的人,请不要怀疑,先看完,多去体会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