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玄
最早接触林清玄还是小学课本上的《桃花心木》,当然,那时候的我并没有这么多的思考,只是为先生的清新淡雅的风格与富有韵味的语言吸引。长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出于功利与兴趣再买了一本文集,才发觉他对生活的觉悟是多么透彻和独到。进高中之后对于写作的要求又提高了许多,抛去个人喜好,提升文采和做摘抄的需要之外,精致的书封也诱惑我又买了许多,所以,我不敢说我看得多,但是陆陆续续算下来也不算少。
清玄先生应是信佛的,他的文章总流露着悠悠的禅意,他在博大精深、烟波浩渺的佛教艺术和佛教哲学的海洋里潜游泅渡,将之化为气息,化为血脉。这份韵味再加之以柔美的语言,令我每次翻开文集,都如同坐上心灵的旅行车,得到他对生命的启迪与情愫,体味从文字中透露出的清雅与静美,品味字里行间渗透的禅意与温柔,翻开具有淡淡墨香品茗般的书时,就能走进林先生的内心世界。寄托对美好和平生活向往的希望,走出喧嚣浮躁的现实社会,如来到浅浅荷塘,哼一曲悠扬婉转的小调,憩于亭亭荷叶旁。
其实林先生本人就如清雅的莲,于喧嚣中品清欢,在浮躁中见自然。他的文章题材是很丰富的,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林先生的文章便是生活,他的所有的感悟都是源自他日常所见,而目及的一切,落笔,便有一篇。林清玄的散文总给人以平和恬淡之感,或许受了“如是观”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将平常小事雕琢得散发着真理的熠熠光芒,我们在其中能品味凡世的喜怒哀乐,又在此走进更深的,人生真谛之处。
是受佛家思想影响,林先生的作品将佛家的广阔胸怀与智慧同积极的“入世”(或许此处这样形容并不恰当,只是我的片面观点)志趣糅合成温煦之美。记得之前看到有篇文章,写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是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为一体的杰作,个人认为是再贴切不过的。如《黄昏菩提》中写道:“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人生躲不开“情”一字,万物似无情,万物实有情,我们因有情而生,在看似无情的世界里,挖掘着情的温度,心生感恩,再如《清欢》写对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评价,“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于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都寄托了先生对温情的向往和对平实生活的热爱。
林清玄的散文总能让人醍醐灌顶,在凡心中见佛音,于无情处书有情。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在我心中掀起了不凡的涟漪,盘旋在上空,久久回绕。“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静的智慧之莲吧。”
【推荐语】是对林清玄先生的文风及笔触的个人解读,可以看出作者的深入了解与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喜爱。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多为对生活的感悟,参透人世间的种种至理,正应了那句“艺术源于生活”,能抽出时间拜读是最好不过。(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