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一杯酒引发的历史大战!
2000多年前的蝴蝶效应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为什么会发生“围魏救赵”呢?
1
什么是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说明了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证实了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这就是混沌学。“蝴蝶效应”主要还是关于混沌学的一个比喻。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
2
魏国与赵国的恩怨情仇!
回到司马光编年的战国初始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在周威烈王的正式册封下,正式完成。
三晋魏国、赵国、韩国中,魏国首先实现了大国崛起,在魏文侯的带领下,实施了各项改革,让魏国迅速在诸侯各国中脱颖而出,国力强盛;再加上魏文侯的个人魅力,赵国、韩国都把魏国当老大哥一样敬仰,此时,是三晋的蜜月时期。
事情在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魏击死后,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
魏武侯没有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关键点就是司马光和司马迁的评价“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也”,其实就是没有选定太子,这是魏武侯一生最大的败笔。
长子魏罃和次子魏缓抢夺王位,赵国、韩国支持魏缓,他们打败了魏罃。
赵国主张把魏罃给杀了,让魏缓继位,但是分一大片土地给赵国韩国;韩国主张把魏国一分为二,两个人都保留,从此魏国变成两个小国,结果,赵国韩国内讧,长子魏罃,也就是后来的魏惠王反而取得胜利,从此就和赵国接下了深仇大恨了。(为什么说魏国衰败从能征善战的武侯就开始了?)
后面那些年,赵国和魏国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魏惠王一直想打赵国,但是赵国和楚国居然结盟了,魏国没有把握同时和楚国赵国打,就一直没有动手!
3
南蛮请客!
机会总是给到有准备的人吗?
没有准备,就算是有了机会,也不一定能够抓住!
然而,就算是有了准备,也不见得就有机会。
魏惠王在等待打赵国的机会,等了很长时间!
这一天,接到了一封竹简!
一封国书!
来自楚国!
楚国俨然已经是以战国第一大国自居,一方面他们国土面积确实最大,第二是他们的物产丰富,国力强盛,虽然不能说第一,TOP3是毫无疑问了!
楚国邀请各诸侯国到郢都,只为了一个事情:没什么事情!
没有什么事情就邀请各国来聚会喝酒,往往只有一个事情:想表明自己是江湖老大了!
楚国是一个蛮夷国家,中原各国都不喜欢,骨子里也是充满了鄙视,却不能表现出来(《资治通鉴》:美国大选:总统和战国称王有联系吗?),因为,楚国是一个有实力的存在。
那都去去吧,反正也不会丢一块肉!
不会丢吗?
4
一杯酒引发的血案!
楚宣王宴请各国诸侯,是不是鸿门宴不知道,当时项羽刘邦还没有出生!
楚宣王有些生气,脸上的肌肉因为隐忍有些抽动!
伸手摸了摸酒杯,又放了回来:各国都已经到了,鲁国居然迟到!
好吧!再等等!
在宾客的窃窃私语声中,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
鲁恭公(没错,读音是:鲁公公)同志驾到,为了略表一下自己迟到的歉意,鲁恭公对后面的随从说:“呈上来!”
鲁国的卫士们恭恭敬敬的抬上来几坛酒。
“鲁国是天下礼的故乡,这是我们鲁国特别酿制的孔府宴酒,请大家品尝!”
鲁恭公得意洋洋的说,那意思不是让你们品鉴,是让你们有机会尝尝好酒!
楚宣王虽然不高兴,但是也和大家一起举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随着宾客们的窃窃私语,楚宣王的恼怒爆棚了!
这酒太淡了!
“你拿这么薄的酒给我们楚国,究竟是何意思?”楚宣王质问鲁恭公。
鲁恭公也急了,自己不远上千里赶来聚会,进门没有得歇一口气,就被当众质问,岂能不恼羞成怒?
“我们鲁国是周公的后裔,是各诸侯的大哥,天子对我们也是礼遇有加,当年被周天子特许可以使用天子级别的礼仪,我自己千里来楚国送酒就已经够非礼了,没想到你们居然还因为酒的品质问题责骂我,楚国真是欺人太甚!”
杯子一摔,带着卫士出门走人了!
这个时代,利益可以丢失,脸面绝对不能丢!
楚宣王这回咆哮了,宴会后,马上发兵攻打鲁国。
魏惠王在回安邑的路上暗暗发笑,你楚国去打鲁国了,肯定没有心思和我斗了,我干赵国去!
回家就马上派魏国名将庞涓发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齐国为了救赵国,派出田忌、孙膑解救邯郸,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庄子》在评价这件事的时候,用了一句话“鲁酒薄而邯郸围”,鲁国酿的酒质量不好,居然导致赵国邯郸被围,然后引出孙膑庞涓大战,这可是典型的“蝴蝶效应”事件了!
本文涉及《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