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佛手
【】 【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窗口】 【供稿】
佛手《中馈录》
佛手柑《滇南本草》
福寿柑《民间常用中草药汇编》
中药佛手的释名
果实形态似手,故美其名曰佛手。
《纲目》云:“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佛手”与“福寿”谐音,故亦称福寿柑。
中药佛手的基原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柑的成熟果实。
中药佛手的植物
佛手柑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老枝灰绿色,幼枝微带紫红色,有短硬刺。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6cm,宽2.5-7cm,先端钝,有时微凹,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具有透明油点;叶柄短,无翅。花杂性,单生、簇生或成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浅裂;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有淡紫色晕斑;雄蕊多数;子房椭圆形。柑果卵形或长圆形,顶端分裂如拳状,或张开似指状,表面粗糙,橙黄色,果肉淡黄色。种子数颗,卵形,先端尖。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于热带、亚热带。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中药佛手的采集
栽培4-5年开花结果,分批采收,多于晚秋果皮颜色由绿变浅黄绿时,用剪刀剪下,选晴天,将果实顺切成4-7mm的薄片,晒干或烘干。
中药佛手的药材
佛手Fructus Citri Sarcodactylis:果实多纵切成类椭圆形或卵圆形薄片,常皱缩或卷曲,长6-10cm,宽3-7cm。顶端稍宽,基部略窄,有的具指状裂瓣。外表面橙黄色、黄绿色或棕绿色,有皱纹及油点。果肉浅黄白色,有维管束呈点状或线状存在。质硬而脆,受潮后柔韧。气芳香,果皮外部味辛微辣,内部味甘而后苦。
产于四川者习称“川佛手”,片小质厚;产于广东者习称“广佛手”,片大质薄。
均以片大、皮黄肉白、香气浓郁者为佳。
中药佛手的化学成分
果实中含柠檬油素(citropten limettin),柠檬苦素(limonin),闹米林(nomillin),胡萝卜苷(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对-羟基苯丙烯酸(p-hydroxy phenylprop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6,7-二甲氧基香豆精(6,7-dimethoxycoumarin),3,5,8-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3,5,8-trihydroxy-4’,7-dimethoxyflavone),顺式-头-尾-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cis-head-to-tail-limettin dimer),顺式-头-头-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cis-head-to-head-limettin dimer),3,5,6-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3,5,6-trihvdroxy-4’,7-dimethoxyflavone)及3,5,6-三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3,5,6-tri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还含微量的香叶木苷(diosmin)和橙皮苷(hesperidin)。
中药佛手的作用(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佛手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还有促泻下作用。佛手的醇提取物对正常大鼠、兔的离体肠管及麻醉猫、兔的在体肠管均有显著的解痉作用,还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所致的麻醉猫胃、肠、胆囊张力增加。能明显抑制Ach引起的兔十二指肠痉挛,但对BaCl2引起的痉挛抑制作用较差。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佛手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佛手煎剂能拮抗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柠檬油素也有类似作用,并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及抗过敏活性。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佛手醇提取物腹腔注射能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睡眠时间,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和抗惊厥作用。
5.抗炎作用:
佛手中的香叶木苷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还有维生素P、维生素C样作用,能降低兔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增强豚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减少肾上腺对维生素C的消耗。
6.其他作用:
佛手中的橙皮苷对流感病毒、小疱性口炎病毒有抗病毒活性,还有抑制大鼠眼晶状体醛还原酶和预防冻伤的作用。佛手有一定的抗凝血和止血作用。
7.毒性:
香叶木苷小鼠口服的LD50为10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4g/kg。
中药佛手的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喷淋清水,稍润,切碎,晒干。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中药佛手的药性
味辛、苦、甘,性温。归肝、脾、胃经。芳香行散。
1.《滇南本草》:“味甘、微辛,性温。入肝、胃二经。”
2.《纲目》:“辛、酸。”
3.《药性纂要》:“入足厥阴、太阴经。”
4.《本经逢原》:“辛、苦、甘,温,无毒。”
中药佛手的功效主治
舒肝理气,和中止痛,化痰止咳。主治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肝胃不和,脘腹胀痛,嗳气呕吐,泻痢后重,咳嗽痰多。
1.《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2.《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
3.《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
4.《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瘕瘕、瘰疬。”
5.《福建药物志》:“理气宽胸,化痰消胀。治胸腹胀痛,神经性胃痛,呕吐,喘咳。”
6.《广西本草选编》:“治疝气痛。”
中药佛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泡茶饮;或入散剂。
中药佛手的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气无郁滞者慎服。
1.《本经逢原》:“痢久气虚,非其所宜。”
2.张秉成《本草便读》:“阴血不足者,亦嫌其燥耳。”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阴虚有火,无气滞者忌用。”
中药佛手的应用配伍
1.舒肝理气,和中止痛:
本品辛香走散,直达肝脾,能疏肝郁,行气滞,和脾胃,止疼痛,故常用于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诸证。凡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者,可与香附、郁金、延胡索等配伍,以理气止痛;若肝气犯胃,胁胀脘痛,呕吐吞酸者,宜与黄连、吴茱萸、藿香等同用,以疏肝和胃;若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呕恶食少者,可与木香、枳壳等相合,以理气和胃;若脾虚气滞,脘腹胀满而痛者,当与砂仁、陈皮、白术配用,以健脾理气;若肠胃不调,泻痢后重者,应与木香、黄连等并施,以行气止痢。
2.化痰止咳:
本品清香味浓,辛开苦降,既能舒肝行气,又能燥湿化痰,故常用于咳嗽痰多者,尤宜于咳嗽不止,胸膺作痛之证。临床多与丝瓜络、郁金、枇杷叶等配伍。
中药佛手的附方
1.治肝胃气痛。鲜佛手12-15g,开水冲泡,代茶饮;或佛手、延胡索各6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面寒痛,胃气痛。佛手柑(新瓦焙黄色),为末。每服三钱,烧酒送下。(《滇南本草》)
3.治老年胃弱,胸闷气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呕吐等证。佛手柑10-15g。上药煎汤去滓,再入粳米50-100g,冰糖少许,同煮为粥。(《长寿药粥谱》佛手柑粥)
4.治食欲不振。佛手、枳壳、生姜各3g,黄连0.9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臌胀发肿。佛手四两,人中白三两。共为末。空腹白汤下。(《岭南采药录》)
6.治湿痰咳嗽。佛手、姜半夏各6g,砂糖等分。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