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的双璧 空前绝后的名篇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异同比较

文/肖旭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从事物的差异中,掌握不同事物各自的特征,学会并掌握比较的方法,异中求同,进行类比归纳,同中辨异,可以训练创造思维,激励求索,培养探究精神。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汜》,都是他们因倡导改革政纪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两篇散文,文采横溢,交相辉映:一篇是雄浑的洞庭景色,一篇是秀丽的琅琊风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千古绝唱”。这两篇散文,都以写景见长,堪称北宋写景散文的双璧。

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尽管它们在主题立意方面相近,但在表述方式、结构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却迥乎不同,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  

相同点:常言道:“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目的,出于表达主题的需要。范仲淹和欧阳修都出身贫寒,自幼丧父。两人都身居高位过,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在《醉》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但又是截然不同的。《岳》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  

相同点:  

1、两篇文章在写景在时候,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岳阳楼记》写“霪雨霏霏”的天气,有阴风,有浊浪,白天“樯倾楫摧”,夜晚“虎啸猿啼”,是一片苍茫荒凉的景象;写“春和景明”的日子,天光、碧水、沙鸥、锦鳞、芷兰、皓月,白天阳光灿烂,晚上月色皎洁, 是一片欢乐明快的景象。

《醉翁亭记》写景抓住了朝暮之景、四时之景的特点。用“日出而林霏开”写早晨,用“云归而岩穴瞑”写傍晚,写出了一天中景色的变化;用野花幽香写春天,用绿树成荫写夏天,用风高霜洁写秋天,用水落石出写冬天,抓住了景物的季节特征。

这两篇文章在写景时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岳阳楼记》在描写了阴天的景色之后,发出了“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叹息之情;描写了晴天的景色之后,又表达了“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喜悦之情。

《醉翁亭记》在写了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之后,也发出了“乐亦无穷也”的陶醉之情。

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两篇文章在写景方面除了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不同点:

1、两篇文章在写景的色彩上有所不同。《岳阳楼记》写洞庭湖景色,景色很浓;《醉翁亭记》写琅琊风光,却比较清淡。

2、在句式上,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岳阳楼记》写景,都是四个字一句,非常整齐,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

《醉翁亭记》句子有长有短,不是很整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两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骈散结合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范仲淹写景时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欧阳修写的却是自己眼前的实景。但能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     

4、《岳》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如开头两段,用概括的语言交待了写作缘由,进而引出岳阳楼景色特点以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观感,这是叙事。第3、4段,把岳阳楼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物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是描写、抒情。最后,由感叹引出作者的见解,点明中心,这是议论。由叙述引出写景,写景中蕴含着感情,富有感性色彩的描写又有力的衬托了下文的议论。

而《醉》中只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没有抒情。  

《岳》中整篇文章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阴景和晴景做对比等等,但《醉》中就没有这样做;  

5、两文的主题深度有别。《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仲淹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而《醉》中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

6、两人的思想境界不同。经历不同,人的思想境界也不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考古论贤时有新见,游山赏月可无旧忧。”两个人的思想境界不同,恐怕与两个人不同的经历有关。

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率军阵守边关,屡立战功;任参知政事时,又进行过政治改革。他不仅是一位诗文大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所以,他思想中忧国忧民的成份很重,思想境界也很高;欧阳修虽也做过官,但一生主要是写作,只是一位文学家,却称不上政治家,在“与民同乐”的背后,也寄托了自己被贬以后的抑郁之情。

山光湖色心浩茫,各领风骚亭楼上。

(0)

相关推荐

  • 散文||滁州 滁州

    滁州  滁州 赵建平||河北 滁州形胜 江淮领秀,形胜滁州. 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呈"涂水",滁州由古代"涂中"沿革而来. 滁州,既有江南美景,又有淮左秀色 ...

  • 随笔||再说《岳阳楼记》的情与缘

    再说<岳阳楼记>的情与缘 徐进成||江苏 本人拙作<我与〈岳阳楼记〉的情与缘>,在"冬歌文苑"推出之后,立即在朋友圈引起广泛热议.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勾起了 ...

  •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 卫子夫当了38年皇后自尽而亡,她的妹妹却产下了大汉双璧

    说起卫子夫,我们都知道她是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原本身份低微,却硬是逆流而上坐到皇后的位置,可以说她一生的经历是传奇,并且她的经历也让她成为了大汉著名的皇后之一.卫子夫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平阳公主府中一 ...

  • 【颍州文学.散文】连璧||在时光里研药作引的诗人

    在时光里研药作引的诗人 文/连璧 时光是最难熬的一味药 研多少相思作引,也未必倾满 这浅浅的一盏 我的月光之盏啊,比纸还薄 她透明的心让尘世羞愧 却依然夜夜磨洗 比翡翠还硬的光泽 这是细阳瘦马发表在中 ...

  • 亦师亦友 海上双璧 ——吴昌硕、王震的书与画

    上世纪初,继任伯年之后,海上画坛升起了两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们的画风引领画坛时尚,风靡大江南北,甚至隔海的日本也深受影响.而他们俩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情同手足,亦师亦友,被当时人们誉之"海上双 ...

  • 朱熹与马一浮: 书法史上的“理学双璧”

    朱熹(左) 马一浮(右)          今年四月,恰逢一代理学宗师朱熹(1130--1200)诞辰八百九十周年.逝世八百二十周年.三月底,上海<书法>杂志约我从书法的视角撰写一点文字, ...

  • 影响古代朝鲜的辞赋双璧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19 05:01 作者:王进明(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古代朝鲜文人对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与苏轼的<赤壁赋>给予高度 ...

  • 散文 | 忆双夏(李志锋)

    忆 双 夏 文/李志锋 那个年代,学校和单位经常组织学生.职工参加各种劳动,还美其名曰义务劳动.这些劳动包括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体力劳动.例如防洪的修堤坝,要挖土挑土:洪水来了就要下乡抢收稻谷:农闲时节 ...

  • 吴让之《吴均帖》,内容与书法相得益彰,堪称双璧!

    <吴均帖>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一篇骈体散文,是其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岸的秀丽风光与所见所闻.看似描绘风景,实则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官 ...

  • 南宋初期“词坛双璧”之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