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明 连载64:人群与落后
3,
回顾远古,东亚的历史上也有几次可见的重新洗牌。第一次是现代人父系D染色体携带者在5万年前进入东亚,第二次可能是另外一波父系C人进入,这两拨现代人是如何相处的我们不是很清楚。有专家认为,通过Y染色体树算的时间倾向于C、D、NO这三支都是4万多年前相继到达亚洲的。但总体他们还是各自隔离发展的,现在可以看到他们有自己相对集中的聚集地,比如D集中在今天的青藏高原,C集中在东亚草原,O集中在东亚平原的汉人中间。从文明发展规律而言,可以肯定C、D是早期进入东亚者,而NO尤其是O父系染色体携带者是新人,因为他们占据了最优越的地区。
对今天影响比较大的一次洗牌应该发生在他们进入东亚的万年后,华人的祖先主体O父系染色体携带者在新石器时代的前夜从西部携带全新的西部文明进入东亚,然后强劲发力,他们将前面两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还有Q型父系染色体携带者,都驱赶到生存条件最恶劣的地区。D人主要被逼入到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C人和Q人被逼进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弱者可能都不擅长农业或青铜技术,最初面对携带农业或金属冶炼技术的O人进入时无法招架,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相当于美洲印第安人在大航海时代突然遇见白人殖民者从天而降一样,只有被迫接受一切。部分人还被迫从朝鲜半岛和北方勘察加半岛进入日本。后来即便在马匹的支持下草原的C与Q型父系染色体携带者人也没有占据中原,而是O人牢牢占据着中原的主动权。但北方草原人借助强劲骑兵脉冲式地南下进入黄河流域,数次统治中原,围绕农牧分割线与长城一线进行了长达几千年的这些拉锯战。
青铜时代前后的欧亚草原是一条沟通东西方交流的文明通道,情况非常复杂,由于中国处于这个交流带的南方,所以,华北地区的古文明与草原文明紧密相连。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人群游走在这个东西走向长达近万公里的大草原上,同时随着气候的剧烈波动,驱动生活在这里的人群进行大幅度的南北抽动;同时不同时期的文明技术也构成了新的冲击波,比如玉石打磨技术与青铜文明。
在旧石器时代,C、I类型的父系携带者都曾经在西伯利亚草原上驰骋,现在有证据显示早在2.4万年前就有印欧人出现在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而且他们有明显的刻画与雕刻技艺。之后与他们相伴的是Q型父系染色体携带者。邓聪甚至认为贝加尔湖畔的马尔塔遗址玉石就是中国地区的玉石之源,玉石技术通过9000-10000年前的小南山、双塔遗址,再经过哈民遗址与兴隆洼遗址、牛河梁遗址等,进入东亚地区。很明显这是一条气候南逼的路线。这一路线的传递中,应该有印欧人R、北方Q以及N等类型。
青铜时代之前的东亚社会很明显就是由玉石统治的局面,但是在所谓夏朝开始前后,青铜从西部开始进入华北平原,O型父系携带者开始发力。所以,中国上古的文明来源主要是从北方与西方构成的。三代时期前后,由于金属冶炼构成的张力,逐渐成为西部(西北、正西与西南)压倒性的局面。
中国的边境线非常辽阔,所以青铜时代东亚进来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由于时代不同占据文明核心技术的人群也不同,所以相关的人群也不同。在青铜时代之前,在华北占据主动的人群除了O型父系染色体携带人群之外主要是N、Q、R、G类型,历史时期逐渐有J、E乃至H从西亚和中亚进入华北,他们有些成为人们熟知的回人。
在西部旧大陆,文明最核心地区的西亚在新石器时代被闪族父系J所占领,北非的E与欧亚大草原南下的R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混合在一起,他们三者构成了后来繁盛的西亚人主体,期间还夹杂着另外一些少数人群,比如G、T等其他一些父系染色体携带者。欧洲人则最终被新石器时代的父系R从东欧而来的R父系所冲击主导,原本这里占据统治地位的应该是I父系人群。但欧洲很多历史时期的贵族却是G类型,他们可能是欧洲农业文明传播的主力军,最终R、G乃至从西亚而来的J混合在一起,占据了欧洲,不同地区有些比例上的差异,也都明显是地缘影响的结果,比如临近东南地区J含量会相对较高。其实这些欧洲的远古发展与征服都与500年前开始的殖民活动是一样的一次重新洗牌。新的文明人占据主动,原本占统治地位的旧的落后族体就会被彻底边缘化,总体上R在欧洲大陆上替代了I,而在东亚肯定数次发生了同样的更替,每一次都是新人推翻驱赶旧人。
世上无新事,从古到今,人性没有改变,他们遵循同样的文明发展规律在地球上按照近似的逻辑发展延伸,变了的只是时代,这就是文明发展的真相。直到20世纪在人类文明社会中以西方为核心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产生工业革命,包括东亚在内的世界因此而发生了一次文明洗牌或格式化,之后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逐渐都按照一个全新的目标或标准而更进,一如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东亚在这一次的文明初期再一次因为地缘位置而成为落后人群,甚至是全球最低谷地区,之后进入迅速的断裂式转型,今天正在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