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台公主墓出土一具遗骸,为将其运回沈阳,考古人员用宣纸帮忙
考古专家们发掘古墓时,一般都会出土墓主人的遗骸,如果幸运的话,还能发现保存完好的古尸,但不过也有个麻烦事儿,即如何转移古尸是个难题。比如,考古专家们曾在叶茂台公主墓发现了古尸,最后用了一个巧妙办法才解决了转移的难题。究竟考古专家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如果您也感兴趣,下面小编就来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74年7月,在辽宁沈阳的法库县叶茂台村,几位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些青砖,后来有人推测是古墓,于是村民就联系了辽宁博物馆的专家。几天之后,考古专家们赶往叶茂台村,经过清理和发掘确定是一处辽代墓葬,并且在随后的考察过程中,又在附近发现了多处辽代墓葬,并根据史料记载推测是辽代宰相萧义的家族墓群。此后,专家们又发掘了其中的7号墓葬,出土了一块墓志,根据其中的记载可知,墓主人是萧义的妻子,她还是辽国公主耶律氏,故此,整个墓葬的等级和规制也较高,俨然一副皇家墓葬的气势。
专家们进入墓室,发现室内面积较大,堆满了各种随葬品,有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以及一些丝织品和木质器具。值得注意的是,在墓室的内侧还有一件宽大的石供桌,桌后还有一座造型精致的木质建筑,就如同一个闭合的帘帐,通体刷满了褐色的油漆,还有一扇门窗,底座和护栏等构件,整体看还像是一座祠堂。
专家们一开始还很纳闷,后来经研究确定,这种建筑是一种辽代葬俗,称之为棺房,顾名思义就是在里面安放墓主人棺椁的,而且一般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享受,由此可见墓主人作为辽国公主,身份和地位也很不一般。从考古发现来看,这件文物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好的木质棺房,对于研究辽代丧葬习俗具有极大的价值。不过,让专家们更期待的还是棺房里面的棺椁,因为棺房保存得如此完好,内部棺椁也一定保存如初。
经过一番清理之后,专家们打开了棺房小帐,发现里面是一具石棺,目测2米多长,1米多宽,外侧还浮雕有精美的卷草纹和四祥瑞神兽,凸显了墓主人高贵的身份。随后,专家们将石棺打开,心中也都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发现完好的古尸,不过可惜虽然发现了古尸,但只有衣服保存较为完好,肉体都已经基本腐烂了,只能看到遗骸。不管怎么说,即便是白骨也具有研究价值,因此专家们决定将其转移出石棺,运往沈阳博物馆进行保存和处理。但如何转移就成了难题,因为遗骸腐蚀严重,如果直接上手会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
专家们经过研究和讨论,最后得到了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宣纸。首先,专家们找来一大捆宣纸,将一张宣纸铺在墓主人的遗骸上,并洒上一层清水将宣纸润湿,使它和遗骸完全粘在一起。然后,再往湿润的宣纸上撒一层石膏粉,也就是盖房子刮墙的材料,能起到固定作用。就这样一层宣纸,一层石膏粉,来回裹十几层即可,最后等石膏粉凝固,便将整个遗骸都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即便是有一些轻微震动,也不会对遗骸造成影响。
裹好了遗骸之后,专家们将其顺利移出石棺,并固定在一个担架上抬入卡车。从叶茂台到沈阳将近有100公里,平时开车最多2个小时就到了,但为了保护古尸不受颠簸影响,司机龟速前行,开了十多个小时才抵达辽宁博物馆。专家们通过对古尸的研究,完成公主的身份,死亡年纪和死亡原因,以及是否患病等等考古的课题。
由此可见,考古不仅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必须手脑结合才能有更多的发现。值得一提的是,类似取古尸的方式在后来其他地方也得到了应用,这也是辽博的一大创举了,令人不得不钦佩考古学家们的智慧。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