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一起了解动脉采血及临床意义
导语
动脉采血一般用做于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对危重患者进行呼吸功能检测的常用指标之一,对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意义重大,也是抢救危重患者和手术中监护的重要指标之一。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a、静脉血属于低氧的血液,富含炎症因子,属于暗红色;
动脉血经过气体和血液交换之后,颜色属于粉红色或鲜红色,富含氧离子,炎症因子较低的血液。
b、动脉血可供应人体的细胞的养分,带来营养物质;
静脉血是回收这些代谢的血液,通过肺或者肝脏,使血液的炎症因子和低氧的情况有所改善,重新形成动脉血,给人体进行养料的供应,使机体处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
动脉采血的适应症
a、 各种创伤、手术、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
b、 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者。
c、 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动脉采血部位有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中,一般我们选择桡动脉和股动脉。
两者区别
桡动脉:
表浅,易于触及,容易止血,易按压,不容易损伤神经,首选桡动脉。
股动脉:
管径粗,血流量大,搏动易触摸,但地方隐秘,动静脉伴行,易误穿股静脉。适用于血容量不足,血压偏低,动脉搏动不明显的病人。
定位方法
桡动脉的位置:
穿刺点为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波动明显处。
a、让患者“勾手”:将手心向前,指尖垂向地面,将患者前臂微向尺侧旋转,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暴露饶动脉,可在患者腕关节下垫纸巾盒以固定。
b、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定位,定位到搏动最强点,用食指指腹感受动脉搏动的最强点,位于你食指指腹的中间、偏左还是偏右,就像你能透过皮肤看见它具体位置。
c、确定位置后将食指稍移开,垂直进针或于动脉走向呈40度角进针,待动脉血自动充盈采血器至预设位置后拔针。
股动脉的位置:
大腿微屈并外展、外旋时,在腹股沟韧带处搏动最明显。
a、体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b、触摸寻找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动脉于两指之间,垂直进针,待动脉血自动充盈采血器至预设位置后拔针。
c、有时遇到体重肥胖的患者,股动脉难以触及或者只能触及到一个搏动点,将食指与中指固定于搏动最强处,放开食指中指仍可触及搏动,反之,放开中指,食指仍可触及搏动,那么就确定固定在动脉上了,垂直进针于两指之间。
按压止血
拔针后立即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分钟。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或凝血时间较长,应在穿刺部位保持更长时间的按压,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血标本应当立即送检,以免影响结果.
动脉采血小结
a、无论穿刺那条动脉,进针幅度均不应过大过快,以免穿破对侧动脉壁。
b、采血后如有气泡应迅速排气,将血液充满针头空隙,以免影响血气结果的准确度。
c、穿进动脉后,血液血液自动回流到针筒,流速快,正常情况下为鲜红色;若是抽到暗红色血液,可能是误穿静脉,应重新抽取。
d、快速穿刺易引起血管收缩,不能立即见回血,需稍等片刻后方见回血,不可急于退针。
动脉血气分析中常见的指标
PH 值
反映酸血症、碱血症或间接反映体内 H 浓度。正常值为 7.35-7.45,平均为 7.4。
PaO2
判断有无缺氧及缺氧程度。正常值为 80-100 mmHg。
轻度缺氧 80-60 mmHg,中度缺氧 60-40 mmHg,重度缺氧 < 40 mmHg。
PaCO2
反映肺的功能及肺的调节功能。正常值为 35-45 mmHg,平均为 40 mmHg。
HCO3-
反映肾功能及肾的调节功能,参考值为 22-27 mmol/L,平均值为 24 mmol/L。
HCO3S
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但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参考值为 22-27 mmol/L,平均值为 24 mmol/L。
BE(剩余碱)
参考值 ±3 mmol/L。
(a)它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
(b)它反映血液中碱储备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3 mmol/L,碱剩余;<-3 mmol/L,碱不足。
(c)可以指导临床上补酸或补碱量,比根据 HCO3-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