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培养好,还是专项培养好?一幅育儿图,给你正确答案

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2月14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会好的》。
这本书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和《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约翰·蒂尔尼所写。负面效应是心理学的基本层面,也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底色。一旦我们开始真正理解并学会正向利用负面效应,它能让我们从挫折中学习,使我们思维更敏锐,意志更坚强,从而调动起每个人身上的优良品质。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养育孩子时,专注在某一个方面持续投入,真的更好吗?”

缺失VS富足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作者一直都非常关注各种育儿知识和新的育儿理论。可是,随着他对育儿领域的深入研究,他发现育儿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家长既要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又要关注孩子数学思维的养成,还得做好英语启蒙。
在这些基础上,不少家长还把音乐技能、审美素养、肢体协调都提上了培养日程。结果就是,他们给孩子报了一大堆的班,比如外语班、数学班、钢琴班,女孩练舞蹈、男孩跆拳道等等。
作为心理学专家,作者发现了“负面偏差”概念在育儿上的迁移使用。它的意思是:人类存在一个普遍倾向,会赋予“负面”、“消极”的东西更大的心理权重。
因此,作者的结论是在育儿上,避坑比拔苗更重要。简单讲就是,父母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明显错过孩子的某方面发展,而不是着重培养他某方面能力。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

某方面缺失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某方面的支持。

育儿的公式

图中这条曲线我们可以通过对数公式理解。比如,一个家庭总资源的平均值是100,包括精力、知识、物质、时间等。他们孩子一共有100个发展指标。那么根据公式,在所有方面都投入1,即正常投入时,孩子的“总发展”是最好的。也就是说他没有某方面的严重短板。
比较典型的反例是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加塔·卡姆斯基。在他小时候,父亲让他每天花十几个小时下国际象棋。你可以想象到,他牺牲了太多上学、交友和玩耍的时间。
他的棋艺确实在很短的时间内突飞猛进,毕竟他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他在十三四岁的时候,连续两次获得了苏联20岁以下国际象棋比赛全国冠军;20岁时成为全美冠军,获得了国际象棋协会授予的大师称号。
但是之后,问题来了。他的心理发展存在不小的问题。在连续两次大赛失利后,他心灰意冷,退出了棋坛,转身到法学院学习,尝试做律师。可是,他低估了学习法律的难度,很快又学不下去了。
 
家庭的取舍』
大人的成长要专精,小孩的成长要全面。家长千万不能拿大人的标准衡量孩子。
如果有些家庭资源实在不足,那么他们也最好只牺牲某些投入,而且平均牺牲,不能把某些方面削减到没有。比如,家长再想过好日子,也不能把全部时间都用来赚钱,只要能够维持温饱,就应该拿出一点时间来陪孩子。家长再想把孩子打造成某个方面的能人,也不能只让他干那一件事,而不让他做别的。
缺失和支持不同。对某方面缺失不用太多,孩子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某方面的支持再多,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提升的空间也会变得非常有限。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孩子就像一株植物,最需要的是合适的阳光、雨露、土壤、空气、气候和肥料。任何一项出了问题,它们就会长成畸形。而给它们再多的光照、灌溉、施肥,只能让它们更加茁壮一点点。
总结一下,孩子的教育是门大学问,你学习得越多,就能避免发生各种问题。对家长而言,期望孩子成龙成凤都是很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你把这种心理变成压力,就可能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动作变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