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芹:【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这是一封我十几年前写的信了,一封寄不出去的信。整理日记时发现的,字迹有些模糊。原文未做任何修改,保留着当年的情感……
【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父亲,时间过得真快,您离开我们已经有十年了。这十年间,人世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兄妹三人及母亲对您的思念。
记得刚听到您去世的消息时,我简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我不相信,您会在我结婚后的第二年就离开我,因为那时我还想象着,等我和丈夫日子过得好了,如何孝敬您和母亲。因为您为这个家付出得太多了。
您是一个聪明、执着、责任心很强的人。因为那样的年代,至使您没有读过什么书,甚至幼年时曾和祖母及姑姑讨过饭。但所有认识您的人都夸您口才好,会办事,不像没文化的人。那都是您年轻时在军营中不懈自学的结果。记得我出嫁前还时常见您戴起老花镜,翻看那本发黄的、一碰就会碎掉的《四角号码》词典,您说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它。对于这本词典的来历,您曾不止一次的提到,当年的老班长看您好学、上进,送给您的,一直宝贝一样的珍藏着。
与母亲结婚时,正直文化大革命后期的饥荒年,祸不单行,故乡又发了一场大洪水,颗粒无收。为了生计,您偷偷地做起了当时被称为“投机倒把”的生意,也无非就是倒卖一些麦麸、地瓜干之类的东西。在那些昼伏夜出的日子里,母亲可没少为您担心。记得我记事以后,经常听母亲提起那段日子,“那时候我们都是向别人借五块钱做本钱,你爸爸怀里揣上两个玉米面饼子,骑一夜的自行车,到几百里路的地方,买了麦麸,在那里呆上一天,天黑了,再骑一夜回来,第二天,我便推了小推车到集上去卖,大概换上八块或者十块钱,把人家的本钱还了,留下的几块能维持一段生活……” 母亲在说这番话时,眼里都是无奈……
“还有更让人担心的,第二天天亮,你爸爸如果回不来,我便急死了,胡猜疑着出了什么事故,若是被人家扣了,东西没收不说,还要饿上一天,接受什么教育……” 每每那时,您回来总是满面愁云,不但没有赚到钱,还搭上了借来的本钱……
随着我们兄妹三人的问世,日子也稍微有些好转,但由于家庭成员的增加,您肩上的担子也越发得重起来。
八十年代初,农村结束了大锅饭,家家户户种上了责任田,做生意不再是投机倒把了,您的精神也来啦,那时候我已经记事,咱们家做的是宰羊卖肉的生意,在当地,特别是我们回族方便做这一行。每每您赶集回来,已是下午,饿着肚子的您不管多晚,都会把卖回的钱一股脑地倒在炕上,有整有零,清点计算。我清晰的记得,您自顾自地叨念着,卖出的每一份肉几斤几两,多少钱,居然一分不差,然后才满意地去吃午饭。对您的记忆力,我一直很佩服。
一九八四年,我们家盖起了五间大瓦房,而且还是当时村上少见的石头砌基,红松木房梁,一向要强的您总是怕别人瞧不起。
紧接着年龄只差一岁的哥哥姐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确实没有容您喘一口气,亲手操办完哥哥的婚礼,足足的嫁妆打发姐姐风光得出了门。五十岁的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很多……
最令我们想不到的是,也就在那个时候,您患上了心绞痛的病,时不时的靠速效救心丸缓解疼痛……
也就在那时,你爱沉思了,也更爱回忆了,还时常讲起您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也就在那时,我更了解了您,也更敬重您了:二十岁当兵,在军营中磨练了六年的您顺利入了党,退役时被分配到四川石油部,成为当时被人羡慕的国家干部。不巧的是,就在您任命前,农村年迈的奶奶患病无人照顾,而伯伯也在北京打拼自己的事业,孝顺的您,毅然辞去了“铁饭碗”,回到农村,仅仅七十天,奶奶还是去了,您也永远失去了那份工作,成了一名地道的农民。您说,这都是命……
哥哥的女儿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快乐,您对她更是宠爱有加,抱起她时,所有的烦恼和病痛都没了,您说,我们小的时候,忙着挣钱养家,都顾不上看一眼,现在有时间了……
当我穿起嫁衣,迈出家门时,您欣慰地对满眼泪光的母亲说,好了,我总算完成任务了……
没想到,就在第二年……
您走完了短短五十六年人生。临终前您曾对我们兄妹说:我对得起老人,对得起儿女,最对不住的是你们的母亲,没能陪她走到老……
您给我们兄妹三人留下的是永久的遗憾……
女儿
2007年冬于南京
乡愁组诗: 房前杨柳,屋后清塘,魂牵梦、几度回乡。
马德芹 《鹧鸪天专辑》
马德芹原创诗词《秋之韵》
作者简介:马德芹,女,回族,1972年出生于山东德州,爱好诗词。师从于染清尘先生学习近体诗。部分作品发表于《拾贝诗刊》、《呼伦贝尔诗词》、《百泉诗词》,《乡韵》等诗刊。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拾贝诗社社员。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