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计成本娃疲于上兴趣班 为了高素质?
暑假很快就要来到。当家长饭后闲时翻宣传单、刷网页,准备给家里小朋友多报几个兴趣班之时,是不是也该深思熟虑一番:兴趣班究竟是家长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上了兴趣班,孩子是否就一定能成就“高素质”?调研显示老城区近三成家庭兴趣班年花费上万广东省妇联近日公布的《兴趣班与儿童成长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0-16岁儿童参加兴趣班的情况均普遍存在。其中,开发区儿童的参加率为48.8%,老城区的为94.6%,新城区的达到95.0%。调研显示,广州市老城区、新城区儿童参加兴趣班的种类相对开发区多得多。在老城区,参加2个兴趣班以下的比例为10.2%,3-5个的达到41.6%,6个以上的竟高达38.5%;新城区参加2个以下兴趣班的比例则为18.1%,3-5个的达到42.2%,6个以上的比例则为22.4%。从全市调研情况看来,儿童参与兴趣班的初始年龄为2周岁。花费方面,老城区和新城区的花费要高于开发区。其中,老城区儿童参加兴趣班半年的学费,46.7%的孩子在3000元以内,22.7%达到3000-5000元,16.0%达到5000-8000元,还有13.8%超过8000元。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兴趣班开支已远远超过基础教育学费。广州市青少年报读兴趣班情况一览调研内容 老城区 开发区 新城区兴趣班种类情况≤2种兴趣班 10.2% 22.5% 18.1%3-5种兴趣班 41.6% 38.9% 42.2%≥6种兴趣班 38.5% 16.2% 22.4%兴趣班近半年学费≤3000元 46.7% 85.3% 58.5%3000-5000元 22.7% 12.6% 30.2%5000-8000元 16.0% 1.1% 5.7%≥8000元 13.8% 1.1% 5.7%注:调研在广州老城区、开发区、新城区的重点与普通学校、幼儿园开展TIPS绕过兴趣班选择误区(《兴趣班与儿童成长研究报告》课题组总结)误区一: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很多家长只重视考级、参加表演、得奖等结果,而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比如,学音乐的只重视学习弹奏乐器,弹奏乐器只重视学会了哪支曲子,指法和弹奏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孩子的音乐基本素养的培育,对音乐的感悟和欣赏,对基本音乐创作背景的了解和乐理知识的理解等。误区二:上兴趣班如同赶场,缺乏亲子交流有些家长同时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论坛)、主持人、钢琴等等,孩子忙,全家总动员也跟着忙。孩子的休息时间都用来“上班”,牺牲了休息和娱乐时间,也没有时间进行亲子交流,白白浪费了亲子教育的好机会。误区三: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长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把过去自己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部分家长,为了能圆自己小时候的音乐和表演的梦想,每天陪着孩子练钢琴,逼着考级、到处奔波参加竞赛和表演,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误区四:把孩子交给兴趣班老师培养就行有的家长特别重视兴趣班和老师的名气,忽视家长自身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的参与、引导和疏导作用,忽视自身的影响力,忽视与老师的互动。只盲目相信名校、名师的作用,看不到每个孩子背后,其家庭教育、孩子自身学习兴趣等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