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中 勉县武侯墓

此次去汉中,除了看石门十三品,重要的行程就是去勉县拜武侯墓和武侯祠。

   【马伯庸:汉水流汉中的这一段,叫作沔水。沔水这名字,年头可不短。早在《诗经》的年代,就已经有了记载:“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古代山之南、水之北曰阳,所以建在沔水北岸的这座城市,就叫作沔阳,后来改称沔县。后来考虑到“沔”字太生僻,1964年这里改名成了勉县,一直沿用至今。汉水下游的湖北有一座城市也叫沔阳,不过那是南梁时候改的名字,比这个要晚。当然,后来那个“沔阳”也没保住,1986年的时候改成了仙桃市。怎么说呢,有点可惜,沔阳是个多么富有的味的名字啊。……勉县这个地方,在汉中的位置非常独特。它的行政级別不高,只是汉中郡下的一个县,但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这里却是整个蜀汉的心脏。原因很简单,因为诸葛丞相在这里。诸葛亮在建兴五年进入汉中,正式开始经营北伐大计,史书记载“遂行,屯于沔阳”。】
   武侯墓位于勉县定军山下。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诸葛亮在第五次伐魏时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现宝鸡岐山),时年54岁。临终前,对如何从五丈原撤军退还汉中和应付魏军追击作了周密安排,并留下遗嘱:“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遵其遗嘱,杨仪、姜维等人密不发丧,整顿军队,徐徐后撤,从褒斜道退还汉中,将遗体安葬在定军山下。诸葛亮官至丞相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因此称其墓地为武侯墓。


由于人们对诸葛亮崇高人格的敬仰,虽历经战乱,武侯墓一直未被人为地破坏。历代对武侯墓也屡加修葺。修葺规模较大者当数唐、明、清三代。清嘉庆年间进行的增修,奠定了今日武侯墓的基本格局和规模。现在的武侯墓陵园占地约360亩,核心园区60亩。


参观的游客不多,感觉正好。


大门上楹联: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武侯墓,一九九八年五月  吴丈蜀题


内侧,“万世师表”匾一般用于孔子,用于诸葛亮比较少见,不过诸葛亮的文韬武略、“隆中对”战略眼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思想、“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道德情操历来为世人所崇拜。


乐楼,也就是戏台


永依终古,同治七年(1868)重修 金泉侯文茂补书。【注】乐楼匾。永依:永远依照。终古:久远。每年清明庙会,乐楼有戏班演唱颂扬诸葛亮的戏曲,连续三日,世代延续。


柱上画了很多戏剧脸谱


继续朝里走,远远看到石桥后有很多参天古柏。想起杜甫的两句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武侯祠内外不再有柏森森了,可漫步在勉县武侯墓,还真能感受到丞相墓园柏森森的氛围。殿堂前,坟冢旁,庭院里,山坡上,都有。


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享年54岁,据说这些柏树就是武侯墓同时栽种的,54株柏树按八卦阵方位栽种,1700多年过去了,目前仅存活22株。后世也陆续栽种补植柏树、皂角树等,现在园区有陕西省特级保护古树24株(我猜就是那1700岁的22棵古柏和2株桂花树),一级保护古树88株,二级30株,三级1株,合计143株。


一条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拜殿、大殿、墓冢、坟亭、崇圣祠等。


照壁为硬山壁顶,墙式建筑,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5年),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重建。后来看武侯祠,也是嘉庆八年进行了大规模重建,估计和武侯墓同时。“忠武”是孔明谥号。


内山门是硬山式建筑,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也就是武侯祠修建的年代。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重建,是进入墓冢的入口。

内山门上有一副嘉庆间汉中知府赵洵题写的楹联: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採,十里定军草木香。想起“长使英雄泪满襟”了。上联“天汉”典故来自刘邦,刘邦刚被封汉中王,心中不乐意。有人开解说,汉中吉利,汉水上应天汉,也就是銀河,是要成王霸之相。刘邦这才转怒为喜。下联用的是钟会典故。钟会占领汉中以后,拜祭诸葛亮墓,下令墓周围十里不许士兵刍牧樵采。
武侯墓,光绪初年沔邑戎良翰补书,戎良翰,清代沔县人。


山门外侧墙上嵌的碑,其中一块,光绪四年一个褒城官员张某拜谒武侯墓题的诗句:不复隆中卧,长眠此定军,孤忠传二表,遗恨抱五分,事业侔(mou,等同)伊吕,经纶乃武文,墓门题汉相,正气壮风云。


蜀西张英题,朝游武侯祠,午谒武侯墓

醇儒望重,汪锡华题

两匾:出将入相,光绪八年(1882)仲春吉日 沔邑陈是、陈郭、陈锡敬献。陈是、陈郭、陈锡皆为清代沔县人。
躬沐圣眷,光绪甲午(1894) 沔邑庠生员杨春芳献。
楹联: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
光绪戊寅(1878)仲冬  长安信士潘矩墉题。【注】内山门联。洵堪:实在可以。真十倍:源出刘备托孤时嘱诸葛亮语“君才十倍于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未许比经纶:处理国家大事的才能不能相比。未许,即不可能。


卧龙


左边是三顾茅庐,彼时刘备47岁,诸葛亮也有27岁了。诸葛亮的政治起点


右边是将星陨落,病榻前是姜维和杨仪。人生的终点。


厢房为歇山式建筑,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也就是武侯祠修建的年代。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重建。现为“一代智星”诸葛亮展三四展室。

神仙洞府,【注】西厢房匾。洞府: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地方为洞府,喻武侯墓为神仙住的地方。
将相师表,郭守伦题。【注】西厢房匾。 
独含天灵,【注】西厢房匾。语出晋人李兴《祭诸葛丞相文》“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句。 
懦夫将厉,【注】西厢房匾。语出晋人李兴《祭诸葛丞相文》“歌咏余典,懦夫将厉”句。懦夫将励:怯弱之人也将受到激励、勉励。厉同“励”。 
楹联:虽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清代麦凤岐题。 

大殿前有献殿三间,献殿也称拜殿,为硬山卷棚式建筑,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重建,是历代吏民祭祀瞻拜诸葛亮的地方。
正中挂三代遗才匾,大清光绪三年(1877)岁次丁丑仲春之月谷旦 三牌士庶贺桂芳敬。“三代”指夏商周,遗在这里读wei,增送的意思。
楹联: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民国二十一年(1932)汉中绥靖司令户县赵寿山题。【注】献殿联。王业不偏安: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句。不偏安,即不能偏安于一隅。悬日月:象日月一样高悬,比喻光辉永照。六军:古代称朝廷的军队为六军。赵寿山(1894-1965),原名赵生龄,陕西户县人。1930年任汉中绥靖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青海省主席和陕西省省长。 


儒行将略,大清嘉庆己卯(1819)沔县教谕蒲城原锡泽  【注】献殿匾。儒行将略:儒者的行举,将帅的谋略。

功盖三分,光绪四年(1878)戊寅秋八月谷旦 花翎参将李兴俊敬立。 【注】正殿匾。语出唐代杜甫《八阵图》。

异域蒙恩,光绪十五年(1889)三月初五日浩授朝议大夫白文炳书。 【注】献殿匾。异域:他乡,此指云南贵州一带少数民族地区。蒙恩:蒙受恩泽。
永沐神庥,光绪辛巳(1881)仲冬 侯文茂书。【注】献殿匾。意思是永远蒙享神灵的佑护。庥:同“休”,树荫,引申为荫庇、佑护。侯文茂,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勉县拔贡。

汉代元勋,光绪二十年(1894)二月下谷日敬 南邑太白岭张顺清敬叩。 【注】大殿门匾。 
功崇亘古,年岁次丙申孟春月谷旦 褒邑生员曹燮堃、董沐献。  【注】正殿门匾。作者,今陕西勉县褒城镇人。 

楹联三副:
数亩疏筠,山光犹拟南阳卧;几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
(嘉庆沔县知县马充刚题) 【注】大殿联。数亩:极言其小。诸葛亮墓林地实有三百余亩。疏筠:稀疏的竹林。筠,竹子的青皮,引申为竹子。鹃:杜鹃鸟。传说杜鹃鸟是古蜀帝杜宇的怨魂所化,每逢暮春,啼哭不休,以至口中流血。《华阳国志·蜀志》有“碧出苌(cháng)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魂”的记载。蜀道难:李白《蜀道难》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句。蜀道,唐代长安至巴蜀的秦岭山道,喻诸葛亮北伐的艰辛。马允刚,河北开州人,清嘉庆二年(1797)任沔县知县。
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知当日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
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丘垅,能禁樵牧是佳城。
(民国十五年中秋,宛东唐河县清优附生王恒鉴题写) 【注】大殿门联。白河:汉江支流,流经今南阳市南。地卜嘶马:在战马嘶鸣中卜地埋葬,意思是仓促简俭。勿丘垄:不起坟丘。能禁樵牧:指魏将钟会灭蜀经定军山时下令军士严禁在诸葛亮墓区刍牧樵采。佳城:指墓地。晋张华《博物志·异闻》载,汉滕公夏侯婴求葬东都门外,公卿送丧时,驷马不行,悲鸣刨蹄,掘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之。此处指武侯墓地。
前书案后笔锋,看几墓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襟军山带沔水,留一抔黄土,四百年汉祚犹新。
(虚白道人李复心题)【注】献殿联。前书案后笔峰:武侯墓岗峦环抱,正面名书案山,北面称笔峰山。一抔:古多谓坟墓为一抔土。此比喻诸葛亮“冢足容棺”而墓小。 李复心,四川成都人,幼习儒业,中年托迹羽流,先为大象山韩城高真观观主,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为勉县武侯墓主持道人。善诗、书。 


在供桌上放着几张韩币,估计是刚刚在乐楼时碰到的几个韩国游客供奉的


穿过献殿来到大殿,见正中龛上有诸葛亮读《六韬》兵书的塑像,羽扇纶巾,鹤氅方裾,神态飘逸,栩栩如生。两侧有书、琴二僮侍候,龛台下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勇猛,侍卫左右,令人肃然起敬。

顶上有“万古云霄”匾,嘉庆二十年(1825)孟冬督学使者长寿韩鼎晋题。【注】正殿匾。语出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万古云霄一羽毛”。韩鼎晋,字树屏,四川长寿人,乾隆六十年(1795)进士,官至侍郎,祀乡贤祠。

岳飞写的前后出师表


隆中对

汉柏陵前,定军山下,听千载悠悠,江声不绝出师表;
清明祭后,寒食路头,望双坟垒垒,古调失传梁父吟。
 【注】在清明前一至二天。武侯墓有清明庙会祭祀活动,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双坟:指所谓真假二墓。武侯陵墓院西南围墙边土岗上有一墓,俗呼“真墓”。据考,此系清嘉庆四年(1799)十二月,陕甘总督松筠根据风水先生谭南宫的妄断臆说,命沔县知县马允刚新堆起来的。自此后,武侯墓出现了真、假墓之说。据《忠武侯祠墓志》记载,院中之墓“自汉至明一千三百年来从无异说。” 


大殿后有侧门通墓冢。墓冢前,有一座四角攒尖的前坟亭,亭角高翘,围以红色木栏。因墓后有两株古桂,高大繁茂,浓荫如盖,人称“护墓双桂”,故亭内有“双桂流芳”匾额一块赞美之。亭中还竖立大、小石碑两通。

双桂流芬,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 知沔县事徐兆兰敬立。【注】前坟亭匾。双桂:诸葛亮坟后有两株千年桂树,称为“护墓双汉桂”。八月桂花盛开时,清香四溢,有“定军十里草木香”的赞语。


坟亭为四角攒尖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重修。


大碑上刻“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墓”,系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陕西按察使、金陵人赵健刻立


小碑上刻“汉诸葛武侯之墓”,系清雍正十三年(1734)雍正皇帝之弟果亲王刻立,碑身有龙纹辉映。

殿后大冢巍然,状若覆斗,即为诸葛亮墓。墓冢高6米,周长60米,四周以汉白玉石护栏围护,石栏上刻35幅“诸葛亮生平”浮雕图案。拜谒时,听导游说诸葛亮墓冢为东西走向,头朝西,脚朝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系根据诸葛亮生前遗嘱安排。因汉中是四川的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生前,一直关注蜀汉的安危。在武侯庙的诸多对联中,清人李士瑛的对联“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就揭开了诸葛亮墓冢走向之谜。


墓上有棵古树珊瑚朴树,朴在这里读po。因结黄果,当地称为黄果树,方圆多少里之内只有这一棵。取其“黄”字,又和诸葛亮妻子黄月英联系上了。其实这棵树只有400岁。为避免其长大影响墓冢,用水泥筑围栏限制其生长。


因为百姓崇拜武侯,来拜祭时会自捧一把黄土覆在坟上,久之,坟上黄土厚厚一层,为避免土壤流失,管理人员植麦冬以固土。原本也没有围栏,是近年来新建的。


1700岁的桂花树,丹桂,坟亭里的匾“双桂流芳”由此而来。诸葛亮死在8月,正是桂花开放的时候。


捐资建造的功德碑


崇圣祠,也称寝宫,为悬山式建筑。始建于元代至元年(公元1264-1295年),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大修,是供奉历代朝廷对诸葛亮封赠牌位的地方。

先生之风,光绪二十年(1894)仲春 沔邑庠生张廷贤书。【注】崇圣祠匾。语出宋代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句。
楹联: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 。
光绪庚辰(1880)冬 蜀州李士瑛敬题。【注】崇圣祠联。李士瑛,蜀州(今四川崇庆县)人,


寝宫旁有一亭

二表竭忠臣,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 
一心扶汉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 
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提督、甘肃全省军门(一省之最高武官)杨遇春题 【注】后坟亭联。卒书:终于书写,此指史书记载。两朝:刘备和刘禅两朝。
匾:君子人也,同治六年(1867) 署沔右营都司向懿题。【注】后坟亭匾。语出《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句

亭中有块碑,上书“汉丞相诸葛武侯之真墓”。【马伯庸:这块碑的来历叫人哭笑不得。嘉庆年间有个陕甘总督叫松筠,来拜谒武侯墓的时候,随行的幕僚谭南宫随口胡说,说大冢内是假坟,真坟在西南墙外。结果松筠信以为真,立刻下令沔县的知县马允刚重修。马允刚无可奈何,只好新堆了一个,号称真墓。松筠还亲自书写了碑文,自认拨乱反正,得意扬扬。不过从嘉庆到现在年头不短,这假碑也成了文物了,真够黑色幽默了。】

绕过寝宫后的照壁,可以到后山

楹联为:先生眼底无司马,后世心中有卧龙。横匾为:真神人


军务劳心三十载,勋名未坠,看乔木参天,便是召伯有棠,寇公有竹;

民情戴德百千年,神道如新,听行碑盈路,依然信臣称父,武穆称爷。(清 陈兆鳌)
【注】召伯有棠:《诗经》载,周朝召伯南巡,舍于甘棠树下。后人护此树,并称其为召棠,以示怀念。后世常用“甘棠”称颂有惠政于民的官吏。寇公有竹:宋朝天圣元年(1023),寇准死于雷州贬所,相传灵枢向回运行至今湛江市太平乡渡口时,遇雨避潮,停枢三日,县民纷纷插竹挂纸钱以祭之。雨晴潮退,所插之竹生根成活,百姓称为寇竹,此渡遂叫寇竹渡,后讹音为“库竹渡”。神道如新:喻武侯墓保存完好如新。神道,通往墓陵的行道。行碑:行人口碑。信臣称父:信臣即西汉循吏召信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召信臣字卿翁,九江寿春人,“其治视民如子”,“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武穆称爷:岳飞死后谥号“武穆”。《宋史·岳飞传》载,金兵畏惧岳家军,称之“此岳爷爷军”。联语以称信臣为父、岳飞为爷,喻后人对诸葛亮的尊崇。


后山林中有望北楼


武侯坟冢旁有几株标注着一千几百年树龄的古柏,分别挂牌为勉县武侯祠、成都武侯祠、襄阳武侯祠、南阳武侯祠、浙江诸葛八卦村认养


拜殿前的南北厢房和南院道观,是"一代智星诸葛亮"大型雕塑展览,共分30组,再次生动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壮举。史料翔实、规模宏大,由圆雕到浮雕直至壁画,总看为一整体,分看各有各的场景,人物逼真,场面恢宏,隐隐给人有金戈铁马、杀声震天之感。


避难襄阳。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幼时父母双亡,由叔父收养。后投靠荆州牧刘表。


智慧源泉。汉末襄阳为乱世之“净土”,士人豪族聚集,人才荟萃。


隐居隆中。亮携弟隐居襄阳城隆中山村。日渐显其才,人称“卧龙先生”


娶妻黄氏。隐居隆中期间,亮娶河南名士黄承彦之女黄月英为妻。


三顾茅庐。公元207年冬。


草庐决策。亮分析天下时局,计定争霸策略。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进兵西川。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请刘备伐张鲁,备乘机进兵西川。公元214年,亮引兵增援,占据益州。


任人唯贤。

依法治蜀。亮制定颁布《蜀科》(《八务》《七戒》《六恐》《五愤》等)条章。


发展经济。亮以安民为本,实行“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之策,致使蜀境安民乐业,“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夺取汉中。汉中乃陕、川、甘之要冲,西川之门户。刘备占据汉中,封魏延为太守,北拒曹魏。


辅刘称王。公元219年,刘备夺得汉中,是年七月,亮率众臣拥立刘备为汉中王。


白帝托孤。公元221年,刘备将国事与刘禅嘱托于亮。


辅佐幼主。亮临危受命,“事无巨细”“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刘禅疑不疑,爽不爽就不知道了。


恢复联盟。夷陵之败,刘备饮恨而终,吴蜀交恶。后亮遣邓芝使吴,孙权遂绝于曹魏,复于蜀汉结盟。


七擒孟获。

伊吕匹休,范抡策题。【注】东厢房匾。匹:相当。休:美善。范抡策,字擢林,山东泰安人,拔贡,嘉庆丁卯(1807)勉县知县。
法不恕己,【注】东厢房匾。恕己:宽宥、原谅自己。典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自贬三级之事。 

醇臣楷模,德楞泰题。【注】东厢房匾。醇:通“纯”,纯一不杂。
德楞泰(1749-1809),字淳堂,伍弥特氏,正黄旗蒙古人,乾隆、嘉庆朝悍将。 
楹联:铜雀台荒,七十二疑冢安在;定军山古,百千载血祀常新。马学赐题 。马学赐,陕西泾阳人,清嘉庆年间勉县知县。哈哈,把曹操七十二疑冢拉来比。


定军山之战。


祭祀马超。亮率文武诸将祭祀前骠骑将军马超,激励将士北伐斗志。


筑城防御。为攻守兼备,亮于汉中东西两头修筑汉、乐两城。筑汉城于沔阳,筑乐城于城固。与阳平关互为掎角之势。


木牛流马。公元232年,亮在黄沙作木牛流马。文献记:木牛载一岁三粮,流马约载138斤。


这都是后人想象的


休士劝农。亮在汉中,广修陂池堰塘,收容流民,奖励农桑,在黄沙(今勉县)休士劝农,推行军屯。


教兵演武。北伐战争间隙,亮教兵演武,推演八阵,训练士卒,加强蜀军战斗力。


魏延授首。魏延与杨仪一向不和,亮逝世后,魏延擅自先行撤退,被马岱追至汉中虎头桥斩首。


修筑栈道。四次北伐皆取道陈仓,第五次伐魏前,亮遣调军民修复栈道,经褒斜道直取岐山。


归葬军山。公元234年8月,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遗命葬汉中定军山。


诸葛亮五次北伐路线图

坐言起行,王鼎丰题。【注】东厢房匾。源出《荀子》“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句。指言行一致。

祠殿中,匾额楹联琳琅满目,丹青碑碣比比皆是。除了上述照片上的,还有:
陨将星五丈原头,司马尚警余烈; 扶汉祚三分天下,卧龙不亏宗臣。
嘉庆十二年(1807)  知沔县事山东泰安范抡策题。【注】《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载,“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入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司马:即司马懿。余烈:余威。《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死前遗策以假诸葛蒙骗司马懿,司马懿果然惊惑后退,蜀军安然撤退。
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光绪戍子(公元1888)仲冬,豫章(今江西南昌)萧执中题【注】大殿联。古石:指古代遗留的石刻碑竭。 萧执中,江西南昌人。
汉祚难延,忠魂痛裂三分鼎; 军山在望,高冢灵通八阵图。 
光绪癸未(1883)仲冬署沔县典史街泉冯锡龄敬题。【注】大殿联。军山:定军山。
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 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
嘉庆七年(1802)夏  钦命陕西提刑按察使司文濡题。【注】前坟亭联。故国:指故乡、家乡,此指成都。故国不归:指诸葛亮死后没有归葬于成都。中原志:指诸葛亮“北定中原”,统一河山的志愿。道路:此指过往行人。
隐居求其志,行义达其道,王业偏安,炎汉恨三足鼎立;
扶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鞠躬尽瘁,大星落五丈原头。
同治五年(1866) 知沔县事浙江莫增奎题 【注】炎汉:古代数术家用“五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的相互生克来解释历代王朝的交替。汉皇帝刘姓,自称因火德而兴起,故后世常以炎刘、炎汉作为汉朝的代称。  
忠奸贤愚,聊假今形传古教;治乱安危,为助风化伴粉墨。
【注】戏楼联。
天所废谁能兴,追念龙骧虎视未了臣心,凭吊哪禁碑下泪;
神之来不可度,闻道风马云旗犹寒敌胆,英灵常护沔阳人。
杨龢甫题。【注】馆藏联。龙骧虎视:谓志气高远,顾盼自雄。神之来不可度:指诸葛亮显灵不可揣度。风马云旗:指诸葛亮显灵吓退白莲教的传说。 杨调元(1855-1911),字龢(hé)甫,贵州贵筑人。清光绪二年(1877)进士,授户部主事。丁父忧归,服除,以母老不赴官。终母丧,乃入都,改陕西紫阳知县。著有《绵桐馆集联汇刻》、《楹联集古》等。 
三足鼎安在哉,我来寻丞相遗迹,剩沔水汤汤流千古恨;
五大洲多事矣,谁能挽先生复起,奋天威赫赫攻百蛮心。
杨龢甫题。【注】馆藏联。汤汤:大水急流状。赫赫:显赫盛大的样子。攻百蛮心:平定入侵者。百蛮,这里指入侵的外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