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幅高清年画,会看到六、七十年代美女的天生丽质,天然去雕饰

看高清年画,品陈年佳作。

每一幅作品均经过高清修复,不添加任何的水印、商业标志和广告图标,确保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年画海报作品,原汁原味的复原奉献给朋友们。

在这里,你会看到别处看不到的年画作品。

《采莲》,李慕白、金雪尘绘,1963年

聊几句:绿叶丛中,一朵朵娇艳盛开的荷花亭亭玉立,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划着小木船,正在采摘成熟的莲蓬。李慕白、金雪尘两位大师生花妙笔下的女孩子,兰心蕙质、超凡脱俗,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仙子,尽管时间、背景是六十年代的水乡村落,但这位女孩子一脸素颜,质朴芳华,神态宁静、淑然,体现出了一种天然之美,健康之美,阳光之美,质朴之美,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比当下某些女孩子的审美取向,体型追求什么骨感美、什么超薄型,面部的过度化妆、过度美容大行其道,与真正的美渐行渐远,那种天然的美、朴实的美,现在实在难觅踪影了。

《红色园地》,白逸如绘,1962年

聊几句:学校的红色革命宣传栏前,几位少先队员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正在分工合作、各展所长, 认真编制校园新一期红色园地宣传栏,他们响应上级号召,拿起笔做刀枪,积极投入革命的大洪流中。看,他们有的负责写标语,有的负责涂浆糊,有的站在长凳上负责张贴,革命热情真是空前高涨啊!

《学英语》,1977年

聊几句:清晨,当第一缕曙光洒向校园,金色的朝霞映照弥漫在簇簇娇艳盛开的花丛中,一位漂亮的女中学生正在跟着留声机,练习英语口语对话。为纠正发音,她偷偷拿出了自己的小镜子,从镜子中仔细观察自己的口型,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练习发音,一遍一遍的尝试着、纠正着。看那一脸的严肃、投入和执着劲儿,甭怀疑,她不是学校本级部的学霸,最少也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都属于父母嘴里时常念叨的“人家的孩子”。不好意思哦,麻烦打听一下,在那个年代,学生有使用留声机学习英语的吗?还真是第一次看到,长见识了。

《历尽艰辛为人民》,刘文西、陈光健绘,1977年

聊几句:行军途中小憩,两位开国伟人顾不上休息,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摊开军用地图研究作战方案,看起来胸有成竹、胜券在握,颇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胸襟、胆识、智慧和气魄,他们肯定在酝酿指挥一场大的战役,这似乎是大战之前的宁静。身后的通讯兵和参谋人员架起无线电台,接收各部队上报的战况信息,同时把中央领导发出的指令,准确无误、及时高效的通知下达到各部队战区。他们的身边,盛开着一簇簇娇艳的野菊花;眺望远处,解放军队伍高举红旗,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在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上,斗志昂扬、豪情满怀地奔赴新战场。作品场面非常宏大,近景、远景对比强烈,人物神采奕奕、充满自信,具有很强烈的史诗感和年代感,又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很容易把观众带入 到那个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向阳院里尽朝晖 》任诚一、郑圣天、林以友绘,1977年

聊几句:初春时节,柳条吐绿,领袖百忙之中轻车简从,来到向阳院社区看望那里的居民群众。他走在群众中间,面带笑容,神采奕奕,和蔼可亲,跟大家热情地打招呼、拉家常,详细询问每个人的工作、学习情况。社区群众们聚拢在领袖身边,感受着无比激动、无比幸福的难忘时刻。我相信,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会留下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

《妇女筑路队》,吴哲夫绘,1959年

聊几句:铁路旁的一处筑路工地上,红旗招展,火车飞驰,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声此起彼伏,一群女社员正在热火朝天地打夯筑路。打夯,是建筑工地上最繁重的体力活,干一天会腰酸腿疼、胳膊疼,休息一晚上都不能解乏,体质一般的男劳力都很难顶下来。特别是大家应该知道, 那几年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这些女社员能承担起这么艰巨的筑路任务,正是应了那句“妇女也顶半边天”的豪言壮语,充分体现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我们的母亲那一代中国女性,所独有的坚韧、骨气、志气和豪气,永远令我们感叹、敬佩,由衷为她们点赞!

《从小学雷锋》,潘衡生绘,1980年

聊几句:教室里,一位小学姐手拿一本《雷锋的故事》连环画,一字一句念给小学弟听,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深深印记在了他的脑海里。“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精神永放光彩!”这是我近几年重温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后,发自内心的最真实感受。雷锋是人民军队中的普通一员,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用共产主义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论和行动,时刻坚守和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信条,表现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广阔胸怀和高尚情操。雷锋,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银花满地喜丰收》,姚中玉绘,1964年

聊几句:又是一个丰收年,生产队的场院里,洁白优质的棉花堆成了山,一位红光满面、一脸兴奋的女社员,在仔细梳理着棉花,随时装筐发运;远处,社员们正在把一包包的棉花装到汽车上,准备运往棉织厂纺纱织布。整个画面洋溢着棉花丰收后的喜悦气氛,这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宣传画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