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能被读取吗?科学家演示了几个实验让人直冒冷汗

如果被问:是否藏有除你本人之外没有第二个人知道的秘密?相信被问及的每个人几乎都会点头表示“有”。继续被问:是否允许别人读取你的思想获取你的秘密?相信这次被问的几乎每个人都会摇头表示“不同意”。

科技的飞速发展,总是令人既惊喜又担忧,在带给我们诸多益处的时候,往往也隐藏着可能的弊端。不过权衡利弊,我们期待更多的还是科技呈现给我们的不可思议。

“读脑术”相信每个人几乎都听说过:看着“我”的眼睛,“我”就可以读取你的思想,知道你心中所想;将你的手放到水晶球上,“我”可以感应到你正在想什么;给“我”一件你使用过的东西,“我”可以读取三分钟前你正在做什么,思考什么……

这些听起来既让人着迷向往(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向往之:要是我也会这样的“读脑术”就好了,想读谁的思想就读谁的思想,多好玩啊!),又让人畏惧担忧(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担忧到:千万别让我碰到有这种能耐的人,太可怕了,我可不想被这样的人偷读思想!)。如果真的存在有会这样“读脑术”的奇异能人的话,其实担心也没用,说不定你的思想早就被读取过不知多少次了。

不过,我们知道,这大多只是小说作品里的故事情节,现实中的传说故事而已,就像后羿射日一样,是否确有其事,很难说得清楚。但是,我们先人却告诉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仔细一想,似乎很有道理呢。曾经的科幻正在一点点地走进我们的真实生活,又怎知传说不会变成现实?量子理论向我们揭示:一切皆有可能。

事实证明,我们的先人很英明,量子理论很正确,因为“读脑术”不再只是小说家的专利,现实中的传说故事,而是真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现实中——科学家已经研究出“读脑术”的方法,准确率高达90%以上。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其实,科学家从未停止过对大脑的研究,希望能通过解读大脑有规律的运作模式以及复杂有序的工作方式,以达到人为对其调控的目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日益精进,并不断趋于成熟,研究成果更是让人又惊又喜,又喜又怕。

初步实验,读取大脑简单信息百发百中。

科学家先让志愿者观看一些简单的图案,或者听一些简单的词汇,并用特殊的扫描仪对大脑进行反复的扫描以记录大脑的活动模式和反应变化。经过反复测试,科学家找到了对应每一种图案或每一个单词的大脑的活动模式。

然后,科学家在不知道受试者看到或听到的是什么的情况下,只根据特殊扫描仪扫描到的大脑的活动模式和反应变化,来预测受试者看到或听到的内容。令科学家兴奋的是,对受试者看到或听到的简单内容的预测,准确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初步实验结果令科学家们备受鼓舞,对更进一步的研究充满斗志;对志愿者们而言则是惊叹不已,对科学家的研究喜忧参半。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科学家们对“读脑术”的不断研究中,几年后,研究成果更上一层楼。

技术被升级,根据大脑活动模式用电脑重构画面。

只根据大脑的活动模式和反应变化来预测其人看到或听到的内容,似乎并不能令科学家感到很满意。科学家决定做一件更有突破性的研究:如果能将受试者看到或听到的信息内容对应的特殊大脑活动模式,借助电脑直接解码还原成受试者看到或听到的实际内容的话,那才更有创意,更有成就感!

兴趣推动科学的进步,热情加快科学的发展,奇思妙想是科学腾飞的翅膀。科学家此时正是三者兼具,将想象变成了现实,将“读脑术”又向前推进了一个台阶。

日本京都大学ATR计算神经科学实验室的申谷之康,是该项研究的“领头羊”,他和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根据志愿者看到的由10×10像素网格生成的黑白图像,经过对志愿者大脑活动进行仔细分析研究,能够预测100个像素在网格中的位置是黑还是白。也就是说,当志愿者看到由像素网格生成的图像时,科学家仅凭志愿者的大脑活动,不但能预测出志愿者所看到的图像样子,还能精准地预测出志愿者所看到的图像中哪些像素是黑色的,哪些像素是白色的,并且还能给出它们所在的具体位置。不止如此,他们还能将预测的内容通过电脑解码重构出来,即生成与志愿者眼睛所看到的一样的图像。

再创不可思议,实时跟踪大脑活动变化并用电脑播放跟踪的视频流。

无独有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加仑特,将申谷之康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更向前推进了一步。

加仑特的研究团队,通过改进的技术,能实时跟踪志愿者正在观看视频或网站画面的大脑活动变化,并通过电脑的分析解读将志愿者看到的视频或网站画面重构出来,只是重构出来的一幅幅画面要比原始视频或网站画面的像素低很多,图像都比较模糊,但能分辨出图像表达的是什么。已经能看到大致内容,离看清具体的细节只是时间问题,加伦特表示。

加仑特对自己所带的研究团队信心满满,放言道:未来我们也许能读取一个人梦境的“视频流”并播放出来。做梦者醒来后,可以坐在电脑前尽情地欣赏自己在梦中的各种奇遇和冒险,也许这比好莱坞大片更能引人入胜。虽然实现起来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变为事实,而不只是幻想。

石破天惊,直接读取志愿者的思想并用文字显示出来。

布莱恩·帕斯利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另一位脑神经科学家,他将加仑特的研究实验做了进一步的延伸扩展。既然能根据一个人看到或听到的内容,通过分析其大脑活动模式重现其所看到或听到的内容,那么,能否读取其思想呢?

刚开始,布莱恩让志愿者在心里默念几个单词,然后仔细分析其脑活动变化模式,可以成功预测出志愿者心里默念的单词。然后,布莱恩让志愿者随便思考想画面,布莱恩发现,通过分析脑活动模式,基本上都可以重建志愿者心里默念的内容,或者所想的画面,哪怕志愿者自己的无声独白,或者在心里朗诵一篇文章,布莱恩最终都能成功获取得到,并以文字的形式在电脑上显示出来。

利弊互呈,读脑技术留给我们的诸多思考。

这太让人抓狂了,太让人不寒而栗了,太让人感到没有安全感了,不是吗?这分明是在宣布个人隐私空间的终极消失——读你大脑想法,读你个人小秘密,读你各种意图企图,读你的个人历史等等,只要愿意,便能做得到。如果我们的思想能被轻易读取得到的话,又会发生什么呢?世界会不会因此而乱了套呢?

而这样的问题,在实验中也被很多志愿者提及询问过,科学家的回答是:

科学“读脑术”并不像传说中的读脑术,只要看一眼对方,就能立马明白对方心中所想。科学读脑术的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不但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被读者的恰当配合,比如静坐,心情平静,大脑专注,脑电波正常等各种条件的要求,还需要借助电脑分析大脑的活动模式并还原成实际画面或者文字解读。

科学家的意思是,我们无需担心自己的思想会被别人偷读到,也无需担心藏在心中的小秘密会被别人窃取。即使某一天,科学真的发展到了可以轻松秒读他人思想的地步,相信到时候也会有“开关”设限,什么能被读,什么不能被读,还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而反过来思考,这项技术对于患有退行性疾病而不能言语的患者来说,将会是重启人生光明之门的金钥匙。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