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2020-11卷首语、目录

卷首语

近时举办的黄宾虹收藏展,使人们近距离、较全面地欣赏与体会了一次黄宾虹收藏取向。本期刊发的《晋人写经卷》,即其收藏中的一件上乘之作。综观黄宾虹的收藏,其“收藏为用”的特点极为明显。我们能从他的藏品中觅得他书法风格形成的渊源,而且,有许多收藏品,他不仅有长跋,而且有临作。观之,于人启发尤深。

黄宾虹如今渐为大众关注,甚至已成为一个热点,他那件拍出三亿多的名作成了人们议论他时的一重要话题。近百年来,黄宾虹就如一道风景,一直矗立在那里,只是世人的认识发生着变化。傅雷推黄宾虹为“集大成者,几百年来无人可比,是古今中外第一大家”,且不遗余力地介绍予大众。然而,“高书不入俗人眼”,能真正理解黄宾虹书画的人毕竟是少数。一些雅俗共赏画家的画,人们常能以纸上字画的标准去衡量、评价之,而黄宾虹的字画赏读起来要难得多。黄的画是从纸上“走出”的作品,他的画更像自然生长的风景,初视“杂乱”参差,细视皆是“自然”生长,人工痕迹很少,晚年的写意,就更近于自然造化了。他的书法,无论是临作还是创作,皆大而化之,不修边幅。黄宾虹在世时,知音虽少,但识者皆一流高士。傅雷外,如白蕉,就曾与黄宾虹有书信往来,请教古物鉴定,“神仙”视之,敬仰之情,溢于纸间。观黄宾虹的书画,觉着厚而深,他追求浑厚华滋,既是画理,也是哲理。浑厚近静,华滋生动,静动之间,生机出焉。他的绘画构图、运笔,也曾有意地取太极精神。他于古意,似有天然的追求意识,他曾着意收藏古玺印,书法也于金文用心尤深,所得也真,观其金文联,古意盎然的行笔、结字,一片清旷的章法布局,几无秦汉后做篆之习气。黄宾虹近“古”,但其又不拒于新。就书法言,他于历史上的书迹,见好便临,无论名家之作,还是无名氏之遗墨,甚至一些明显的赝作,他只要觉着有可取之处,便临习之,化为我用。这种取法,真有点海纳百川之势,无强大的“底气”与消化能力,是无法做到的。

真正的大师们都是授人以渔,他们以自己一生的经验,权其轻重、得失,传授给学生们。这些方法,初听似为“大道理”,但却是最要紧处,也可以说是“捷径”。比如,林散之问学于黄宾虹,他说要画好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全似字画外功夫,一般人会认为是“虚言”,但林散之真就行贯南北,独穿太白,切实去践行了,也从中受到大益处。自然,这是纸上实践遇到瓶颈时的“过关之法”,但对仅住于纸上的书画家们来说,取法自然、开其心胸相比于书画谋名、谋利是次要的,虚实有别。回顾书法史,务“虚”、务“实”几可以用来作区别大家、小家的标准。虚常远而大,少近利;实多近且小,见现效。人常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于一般学书者,似遥不可及,但却是最根本的治艺方法。字画能不能从纸上走出来,显出其人之精神气质,触动人心,开人智慧,也是大、小家之区别。人们常觉黄宾虹书画深邃,不易看懂看透,也正见其博大精深处。

黄宾虹的首部大型书画作品集及文集,皆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这推进了大众对黄宾虹的认识,也为人们欣赏、学习、研究黄宾虹书画艺术提供了较充分、可靠的资料。今年,值上海书画出版社六十华诞,六十年间,上海书画出版社继往开来,为书画艺术的优秀遗产的汇集出版和书画艺术的普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得到了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赞扬与认可。就书法出版而言,六十年间,先后出版了《历代法书萃英》《书法自学丛帖》《中国碑帖经典》《历代名家墨迹传真》《中国碑帖名品》《经典碑帖放大系列》等一大批经典碑帖及《中国书画全书》《历代书法论文选》等书法史料与理论书籍,深受读者、学界喜爱与肯定,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近年来,上海书画出版社更是立足书画本体,切入当代,引进西方美术经典,推进融合出版,不断做强做大。本期刊发的王立翔社长的文章,较全面地回顾了上海书画出版社六十年的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