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才郎平,王者回归

今天上午,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以3:1战胜荷兰女排,挺进决赛的消息为这个周末增加了诸多喜悦色彩。

经历了一场真正扣人心弦的比赛,听着赛场上激动的狂叫,看着队员们奋力厮杀;赛后听到她强压激动哽咽着说话,看到她眼含热泪拥抱队员,镜头里永恒的一幕又一幕,引发了中国人在里约奥运会以来最大的狂欢!

这场比赛打得艰难胶着,让郎平教练也自称是看的“心脏也受不了了”,表示这样的胜利在她的执教生涯当中都不是太多见。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将帅之用,则是“谋安国之道,决疆场之胜,治强盛之军”。郎平曾书写了中国女排最辉煌的战绩,如今是各国争相聘用的排球将帅。这些年,她辗转各国球场执教,成绩斐然,光芒四射。

2009年,她回国执教。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战绩不佳,未能进入四强,2013年郎平再次临危受命,执教正在低谷之中的中国女排;2014年女排世锦赛获得亚军;2015年,便获得世锦赛冠军和女排世界杯,同时,她所率领的中国女排在第一时间获得里约奥运会参赛资格......个中辛苦,只有郎平和其队员知道。

如今里约奥运会再进决赛,从战略上讲,女排已经赢了,郎平也已经赢了。

无论接受国人怎样的膜拜,怎样的推崇,“铁榔头”都当之无愧。因为这些年不管她身在何处,她的心一直跟她的国籍并排站在一起。从来不用说“我爱你,中国”,她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她对祖国母亲的拳拳之心。

突然想起,2008年奥运会,当她执教的美国女排与中国女排狭路相逢时的场景,充满戏剧性。

以下是2008年,我为《佛山日报》写奥运专栏时所发的一篇文章,现在看有点意思。

“反戈一击”和体育精神

如我们曾想象的那样,中国女排和由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终于狭路相逢,短兵相接,令所有国人瞩目。让人意外的是,现场的观众没有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倒有些惺惺相惜,完全沉浸其中,摇旗助威,激情呐喊,为每一次的得分欢呼雀跃,就如同欣赏一场高手对决,关注的是每支队伍每一个人的实力发挥,仿佛这场比赛,完全在享受过程,结果不再重要。

这都是因为郎平的“反戈一击”。对于60、70生人来说,郎平是个温暖而刚强的名字,她是用拳头砸出“女排精神”的世界著名主攻手,代表了80年代女排的拼搏精神。这位1978年入选国家队的18岁女排队员,曾亲身参与亲手书写亲眼见证了中国女排的五连冠辉煌历史。而此后与排球有关的生涯中,又屡获殊荣,2002年更成为首位入选排球名人堂的中国排球人,“铁榔头”已经载着中国的拼搏精神被世界认可。

不可否认,80年代是个产生经典的时代,郎平恰巧就是个经典,无法复制,无法模仿。那个年代,整个中国人都为中国女排倾倒,为她们着迷,说起当年看排球的场景,万人空巷,绝非现在的赛事场景所能比拟。

当年她选择执教美国队,曾引起了国内舆论界的沸沸扬扬,对她的选择说什么的都有,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体育精神无国界,郎平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她的优秀有目共睹,有口皆碑,被一个劲敌之国看中力邀加盟本来就是实力的象征,而她能作为一个中国人,指挥美国女排所向披靡,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但如果这两支队伍戏剧性相遇,对于她,还是会有些进退两难。而北京奥运会,这场相遇是注定的。

这次她带着中国女排的劲敌回到祖国参加北京奥运会,恐怕也会有矛盾,如果两国交兵,她希望哪个获得胜利,一方是生养自己给过自己无数次荣誉的祖国,一方是自己执教的团队。但作为一名有素质的职业教练员,必须撇开个人情感因素去单纯地追求竞技成绩,而且要全力以赴,这是她必须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随着国际间体育交流的增加,各国纷纷跨国寻找外援教练,“反戈一击‘的情况可能时有发生,但自豪的是,当有些教练带队比赛遭遇母国观众连连冷遇,不得不面对“反戈一击”的宿命时,我们的观众却较20年前成熟了很多,早就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以主场作战和大国心态的担当回归了体育精神的理性,以宽阔的心胸和超然的理性接受了这场和平之战。可以看出,虽然中国队最后2:3落败,可在所有人的心中,胜利的依然是中国人。虽然两队扣杀毫不留情,竞争依然激烈。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场还没有开始就注定双赢的比赛,也可以说,无论如何,都会是中国取胜的比赛。即使美国队赢得比赛,但因为执教的是中国人郎平,这个“胜”也是中国人衍生出来的。

在更广博的意义上,这场比赛早就超越了胜负之分。这两支队伍都非常的优秀,从技术实力,到团体配合,到心理素质,都仲伯难分,不相上下,他们追求的目标远远超越了胜败,都锁定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之上。

奥运会不过是一场浩大的体育盛会,虽然现在还是带有强烈民族的色彩。但在奥运会的目的却不仅仅是胜负之战,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人类在体魄和精神上更加健康,健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的,世界各国才这么看重这样的赛事,将它作为最大的荣耀争相申办,不遗余力推广,争取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体育比赛不是战争,我们已经从对待郎平“反戈一击”的态度中看到了中国民众的大国民心态,虽然分数有高低,但实际上,体育精神是没有国界的。

所谓大爱无疆,体育精神,也应该如是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