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学会进退有时,才是人生大智慧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

——《鬼谷子》

学会进退有时,一定是懂得明晰时局,懂得得失取舍,懂得进退有据。

《鬼谷子》第二篇就有写到:古之大化者,乃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古代以大道教化众生的圣人,之所以能与无形共生共存,是自然界物化的规律。大道无处不在,我们可以用大道去了解历史,从而获得经验教训,推求未来,认识自我。

学会‘听其言,观其行’,不但是在生活中说话办事明白弦外之音,察不言之言,更是一种人生之中的大智慧,也是《鬼谷子》中的反应之道。

所谓‘反应’,就是一种回环反复的思考方式。反是反复试探,应是回应。通俗一点就是投石问路以观回应,然后再行对策之术。

小时候经常看《鹿鼎记》,里面有一段康熙设法除掉权臣鳌拜的故事,就是很好地阐述了进退有时的道理。

康熙年仅14岁的时候,就根据祖宗的惯例,举行了亲政大典。可是亲政之后的康熙,仍然没能拿到实权,反而处处遭受鳌拜的钳制。皇帝和权臣,自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大矛盾,但是康熙心里却十分清楚,鳌拜的势力很大,不但掌握着军政大权,亲信党羽更是遍布朝野,自身武艺也十分高超。

面对这种情况,康熙清楚地知道想要除掉鳌拜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就示敌以弱,甚至尽量地展现自己的孩子心性,每天和十几名小太监舞刀弄棒。

鳌拜每次进攻奏事,都见到十几名小太监一起摔跤,而康熙却在一旁呐喊助威,便认为小皇帝到底还是小孩,瞎折腾。

后来一次康熙宣鳌拜进宫议事,趁着鳌拜毫无防备,命令十几名小太监将鳌拜一举拿下。

《鬼谷子》说: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词。

意思就是我们想听别人讲话,就用沉默来逗引他,想让对方张口讲话,自己反而闭口不谈,想让对方情绪高涨而夸夸其谈,自己反而低沉。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就先给与他点什么。

而在生活之中,当我们的力量有所不足时,不仅要懂得示弱,更要懂得隐忍,等到时机成熟才大显身手。

现实之中生活往往很复杂,进退有时,见机行事,是一种冷静的思考,也是一种谋而后定的智慧。

相同的一件事情,或许看到别人做起来得心应手,但是换成我们自己,往往会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时局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面对同样一件事情的外在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也是哲人说的:每个人都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事物都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果凡事都照搬教条,而不知随机应变,必定会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被浪潮淹没,所以从实际出发,见机行事,灵活应变,才能让生活得心应手,在生活中占据主动。

一家之言,不足为信。

作者|浊酒读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