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跟不上的情况
做起来不难,脑子慢半拍就好了。
别人觉得约定俗成的事,我把它叫做默认假设。一般来说,我都要花点时间先确认一遍,再接受。大家都说天空是蓝色,我也必须抬头看一眼,看到是蓝色了,才会点头。有时也会看到:「等等,今天是灰色啊?」脑洞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
如果说有难度,难度在于脑子放慢之后,人容易显得不聪明。所谓脑洞,好听点的说法是独辟蹊径,别人觉得「理所应当如此」的时候,我唱个反调:「哦?凭什么理所应当,还有别的可能吧?」实际给人的观感就是笨。等于大家都已经进入下一个话题了,我还在说:「等等我!我没跟上!」
有时也能派一点用场。举例来说,一个普普通通的来访者找我求助:「我这人很容易自卑,因为我小时候不管做什么,我爸都说我做得不好。」
他默认我应该懂了,但我会问:然后呢?
「什么然后?」
「他说做得不好,你呢?你同意吗?」
万万没想到,这样一问就会让对方陷入沉思,恍然大悟道:「您是不是在暗示我,是我把批评的声音内化了?」然后心悦诚服地夸我「提问犀利」,「脑洞大」……我也厚着脸皮接受下来。
但说来有点不好意思,我真的没有意图暗示什么,纯粹是脑子慢,没跟上他的说法而已:
字句的意思,我已经理解到位了吗?——他说的自卑,就是我理解的那个「自卑」吗?最好先弄清楚,业务说法叫对齐。
他在话语内部,省略的假设是什么?——你爸批评你,然后呢?你会反抗他吗?明着反抗还是暗着反抗?你会跟妈妈告状吗?她怎么说的?朋友鼓励过你吗?这些事让你如此刻骨铭心,还有其他原因吗?你爸后来改过口吗?你怎么得出「容易自卑」的结论的?……这中间跳了二十多年呀。
他说这句话,希望唤起我的反应是什么?——他一定是在说自己可怜吗?他希望别人有同情的反应吗?会不会「自卑」的意思是:别看我这个样子,我的真实水平要厉害得多!万一这是在凡尔赛式地炫耀能力,我反而去安慰他,岂不是太没眼色……
别人怎么一下都理解了呢?这是我佩服的。我也慢慢知道,多数人都有这种了不起的能力,从片段化的信息中,近乎于自动地补完整个故事。
你怎么知道他表达的跟你理解到的,是一回事呢?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都不是问题,是通过一种叫「默契」的沟通机制就足以完成的。「小时候你被你爸批评,后来……你成了容易自卑的人」,短短一个省略号,就可以包含「他很暴躁」,「你也不敢反抗」,「身边其他人也很少夸你」,「你也认同自己很糟糕」,「你养成这种习惯」,「长大后你想改也改不了」……等诸多情节。听到的人能在一瞬间准确无误接收到所有这些信息。
不光如此,有人甚至还能延伸联想到:「你现在过得不太好,你很可怜,你需要被帮助」。
所谓社会人就是这样的吧。听到A就能自动假设B,继而猜到C、D、E。没有说这样不好的意思,相反,我说这是行走江湖必备的能力。
我不行。别人说话,我头脑里总是举棋不定:他是期待我说「你这么有能力的人都自卑,我们该怎么办」吗?还是一起骂他爸?还是他真的需要被人看成可怜虫?「你真惨,我请你吃饭吧」——而大多数人不用想,就已经听明白了!他们头脑中储备着各种假设,说话的人只消一开口,就知道对方一定可以往既定的方向补充,一句顶一万句:「我这个人很容易自卑」,够了,剩下你懂的。
我知道你能理解,我才这样说。
听到我这样说,你就应该这样理解。
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种默契的游戏。这种能力的极致,忘了是雨果还是哪位文豪,说他将新作的手稿寄给编辑部后,发去一信,只有一个问号,编辑部则回复一个感叹号。一来一回,比emoji还简洁,意思就全懂了。要是我这种人在一旁,不免要问:「你怎么能确定对方问号的意思,就是你以为的那个意思呢?」——那就太煞风景了。
但所谓脑洞,就是煞风景的时候打开的。沿着既定的想法一路狂奔时,突然出现一个障碍,叫道:「等一下!」不得已停住脚步,才发现脚下并非坚实的大地,我们悬浮于头脑中的虚空。
一声惊呼,直坠而下,打开另一片地图。
我上课时会用这种方式讲笑话:星期一早上,妈妈催汤姆起床去学校。汤姆说我不想去。妈妈说你说三个不去的理由。汤姆说第一我太累了;第二,同学在背后说我坏话;第三,老师也不喜欢我。妈妈说好吧,我给你三个必须去的理由。第一,你应该遵守规则;第二,你已经50岁了;第三——
我故意停顿一下:「你是校长呀!」
学生们一愣,然后大笑。
笑点在哪里?所有人都已经把汤姆想成一个10岁的小男孩。——可是从来没有人交代过这个前提,对不对?那是我们一听到「不想去学校」,就立刻在头脑中搭设好的场景。这是我们的默契。
如果都是默契,一开口就知道结局,所有的意义就只能按固定的方式编织起来。脑洞就是偶尔让你停下来,提醒你:也有其他编织的角度。
作为心理咨询师,有时就要故意放慢速度,让对方想一想。或者不如说,收钱就是为了做这种事。如果不挑战来访者的默认假设,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就只能认同他的困难是无解的。——要帮他,多多少少要挑战他几回,反复检查他用语言给自己编织出的困境,看看哪里有还别的出口。
所以脑子慢的人,不妨试试心理咨询师这份职业,说不定你有难得的天赋。不过换到现实生活中仍然算是一个缺点,多少还是要掩饰一下。
另外,脑子快虽然也好,但默契难免也有出错的时候。遇到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不同的人,不要太快地拿自己的假设去套用对方,否则说不定闹笑话。我有个朋友,在北京买了房,回老家兴冲冲地向人显摆。一位老人家听说他向银行借了债,问借了多少,他说两百万。问他要还多久,说三十年。老人露出同情的神色,说:「可怜的娃,资本家为了要你给他们做牛做马,比黄世仁还狠!」
周围人点头称是,他一口血吞回肚子里。
作为局外人,讲这个故事难免有幸灾乐祸之嫌,但我觉得,一生中偶尔这样愣一下也不错。气人是气人,但也可以打开一些很少思考的问题。
话虽如此,也不要动不动就问「你是希望我恭喜你,还是同情你?」尤其不够老的时候,容易挨揍。说到底,脑子慢终究是社会智能低下的体现,有时还会被人怀疑是故意抬杠或捣乱……不过,偶尔也有人夸奖:「真是个不错的脑洞啊」。至于这两种情形有什么差别,我也说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