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福利】20位书法国展获奖者谈创作

黄济阁

近年来我在书法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总体还是向二王脉络上的古今大家汲取营养,并努力寻求变化、彰显个性。获奖作品是在距截稿时间尚早心情放松的状态下写成的。字体较大,姿态多变;线条沉着,收放有度;用墨上借用了“一笔书”和水破墨的方法,墨色丰富;章法上在不平衡中达到了和谐自然。

余国联

我的书法初学小楷、篆刻,加入中国书协后,主攻篆书。在石鼓文、袁安碑和清篆基础上,取法秦汉铜铭、魏晋砖文,体势化圆为方,又广泛汲取古今篆刻和古隶之营养,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渐成自家面目。

“书印合一,诸体兼融”是我的书法艺术追求。

九届国展获奖后,我尝试探索隶书与篆书风格统一,篆刻与篆书风格一致,行楷与篆书风格协调。作品以篆书为主体,行楷、隶书和篆刻有机融合,形式上力求富有新意——十届国展获奖作品《百家姓》就是这样的一件尝试之作。

叶华洲

书,刚柔相济,阴阳互生。欲识阴阳之变幻,当察阴阳之极地。所以,我笔下常常追求两种不同的书写体系,一种是以魏碑为基调的楷书,求其方峻峭拔、雄强劲健;一种是以晋唐为主线的行草书,求其清逸萧散、奇趣俊朗。二十余年来,我游走在碑与帖的两极。“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碑与帖的相与摩荡、互为生发,使手底略得朴厚质实兼之肆意灵动之风。

阴阳之极地皆注笔端,极难互溶一体,好在我亦常常痴迷于褚遂良。其笔力雄赡、气势古淡、笔触纤毫毕现,深合魏晋遗法,成为了我两个书写体系间的极好纽带。这幅行书作品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成的。简而言之:晋韵为宗、宋意为养、褚法为“眼”,写心为本。

李建水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往往会通过和谐统一的章法、浓淡谐调的墨色、匀称俊美的结构、遒劲生动的笔力来焕发起高雅的情趣,彰显美学意味的艺术渲染力。对此,我向往不已。然而,每每陈纸抚案,多有笔尽意未及之惑。继而旁试他法,或雅或俗,或正或野,唯利实现书法作品的视觉冲击和意境渲染,我皆受为所用。这也许应了法无定法,艺无止境的真谛。十届国展自己幸运获奖,唯有感恩所有在书法艺术这条道路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给过自己关爱、支持和帮助的人们。书法艺术是我的梦想,为臻艺术之佳境,我常常以书画启蒙老师南海岩先生在我毕业留念册上的留言激励自己——“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最终目标是否达到,而在于为达到目标的奋斗之中。”蔡

兴洲

书坛国展,盛世空前,善书者众矣,皆做佳篇以试之。可谓群贤毕至,万人空巷。帷幕始降,有朋告之曰,余有小成,忝列前位。初闻此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然静思之,实乃物竞天择,幸甚之至耳,敢自满乎?吾尚未不惑,岂敢轻言“通会”之词。况吾习书,肇乎心性,非为功名。浸于此,数载如一。若言艺事之所得,盖久居边陲,无喧嚣之扰,任诲人笔墨之职。且雅士常聚门庭,得益于此;逸少虔礼更为座上之宾,信以为师,间或得其笔法之一二,便欣然忘食,其乐融融,技艺遂长。吾尝属故友镌“我不负墨,墨将许我”以自勉,嗟乎!人之在世,屈指匆匆。我自不负墨,然墨将许我者何?无他,饱吾之学,此生无憾矣。

周少剑

我一直向往古时文人的书斋生活,闲淡,自适。一茶,一帖,一砚,一纸,当然有时还有酒,便足可消磨许多光景。因而,我学书侧重于文人楷范的经典之作,譬如魏晋诸贤,譬如苏轼。他们作品中的那种雅逸冲和,那点儿说不明道不清的味儿让我深深迷醉。我的书法创作亦往往因为这一点取向而完成。

其实,我对创作一词是颇不以为然的,总觉得创作这个词还包含有设计或者刻意的意思在里面。我固执的坚持自然随性的书写。十届国展作品的完成比较充分的反映了我的这种坚持。我日常书写主要是大量的临帖。临帖之余,若手感尚可,便会顺势抄上三两张小品。时间一长,倒也积攒了不少。从中挑出十来张,连缀起来,便成了国展中的这件作品。当然,挑拣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个大致的标准:1,所选择内容皆为金农题画。这种内容颇与我的心性相合,且字数多少不定,可随文意而让行列长短断续,留白自然。2,章法上,注意十来块小品之间的和而不同。每一个小品既是独立的整体,也是十件小品中的一个局部。3,纸张尽量素雅,力避花哨。我不喜欢用那些色彩太过强烈的纸张,而素雅的极致就是白纸黑字,这理所当然成为我最终的选择。4,印章在整件作品中起提神醒目的作用,宜精忌滥,钤盖的位置要恰到好处。

当然,为了合于展览。作品连缀时,还是参考了当下展览中一些比较好的作法:连缀的局条所用宣纸的色彩搭配;在正中间一条用黑色印泥盖上几方老宋体印章。不知这算不算得对于展览的一种屈从。

杜占存

回想起书法的学习,转眼已过去了二十几载,从当初的工作需要(美术毛笔字)到真正的钟情于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又经过了几年时间,在这之前还学了几年音乐和近十年的绘画,当初对这两门艺术的学习我也是很痴迷的,也正是由于这两门艺术的铺垫才给我今后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必要的养分。有人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有形的图画,我是深有体会的。

初学书法时,只想把毛笔字写得端正些、漂亮些,每天对着《柳公权玄秘塔碑》进行临习,后又在王启田老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北魏张猛龙碑.》,然后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曾经搞了多年美工和矿山宣传,大量的书写和绘画工作让我不得不努力的去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帖,才感觉到实用毛笔字和经典书法所给人们的视觉感受竟有如此大的差别,隐约的感到王羲之书法的艺术魅力是那么的令我神往。从此,临习《圣教序》便成了我每天必不可少的日课。这一临就是十几年,在这十几年中我又陆续临习了二王一脉的其它法帖。我始终坚信要想真正学好书法就必须打好笔墨技巧这一关,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如此。技法是理性的,是走向艺术的根基,而艺术是作者在理性基础上的感性发挥,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升华为艺术。

当十届国展征稿启事发出后,我就开始大量的读帖并重新审视过去曾经临习过的碑帖,以期待有更多的发现,将新的感受从大脑思维中进行整合、提取。查看一些相关的理论文章,聆听了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以此来寻找创作灵感。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截稿的前几天才开始动笔打草稿创作。当时对书写内容和形式也没有做更多的考虑。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在章法结字和线条的处理上溶入音乐的旋律,我试图把每一句诗词、每一个汉字甚至每一个点画都看成一个不断变化的音符、一个节拍,使整体作品在古朴沉实中不失灵动和鲜活。再结体和用笔上运用虚实、向背、提按顿挫、聚散离合等对比手法,以此来调节通篇气氛,使之具有音乐般的美感和旋律。

元书纸加之翰墨的芳香,夜深人静,没有任何干扰,完全进入了一种无人的境地。一气呵成写了十几幅小斗方,把这些小斗方放在地上,慢慢地审视了几遍,觉得还挺有一些感觉和味道:古黄色的元书纸又以二王一脉为主体风格的行书,配上先贤的传世诗词,三者的有机结合,使作品整体气息和视觉的效果达到了和谐统一。经过一番细致的推敲和筛选,最后选定八幅比较满意的作品进行了通篇调整和布局,盖好印章......。

我的书法作品一向是草稿比正式创作的要得其自然,能够最大限度地抒发心性。所以每次参展的投稿作品都是最终选定草稿,这次也不例外。其实,好的艺术作品就是自然气息和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书者在笔墨技巧纯熟和扎实的基础上用情感去书写心性、书写智慧,把握良好的创作心态,力求以经典为根基,以时代审美为主要表现特征,走雅俗共赏之路。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才能调动国人对书法艺术的认知,有效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王兆会

大字行书用来问路,小行书和草书是主打,结果是草书先在上海赛区入展,大字行书又在广西赛区获了奖。投石问路,歪打正着,还不是幸运吗?不过分析起来,我的“歪打”也有些道理:一是创作要坚持“以古变古”的原则(刘文华老师提出的),我是用赵之谦、何绍基去变二王。

二要处理好“写”与“做”的矛盾,大家都已经认识书法要“写”不要“做”,但一幅作品的精益求精还是要“做”的,就是反复起草,实验,气息怎样,章法如何,哪些字平庸了……但推敲后的“蓝图”需要“写”出来,需要有无意於佳的感觉

三是我认为书法更是一种修养,而不只是艺术,临古的目的,是把自己平庸的手眼心改变成为古人精妙的手眼心,这个过程是一辈子的事,“人”不改变而妄求“字”之改变,岂可得乎?

有个感想,参加这么多年展览,我看得比较明白了:获奖并不代表水平真高,落选中其实高手更多。因此胜固可喜,败亦应欣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审美理想,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不能总是跟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免俗,但总要对得起自己吧!

胡宗江

对于获奖感言,我不知该说什么。在每次入展或获奖后,我内心深处似乎有了更大的压力,获奖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一种承认与鼓励,在带来动力的同时也让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我想“省”不单单是指德行方面的反省,在艺术修为的过程中“省”也是至为关键的,它能让人更理智、更深入地思考艺术的问题,对于从艺的人来说,应该要把它养成一种如刷牙洗脸般的习惯,经常反省自己在做人和治艺上的得失,不断总结,不断研修才能终成正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书法艺术要达到“文”“质”兼备,必然要求从事书法创作的人,首要注重品格修养、知识积累,然后才是书之“技”,这样才能由“技”而至“道”,从而实现书法创作的真正目的。所以,我一直敬仰那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们就是我努力的榜样和目标。同时,在此我衷心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和关心过我的人,你们的关注与支持将是我不懈努力的动力。

龙友

书作若登国展荣榜,凡雅好书法者皆不免惊喜。然余于欣然之外,多有惶恐!虽亦忘食废寝、挑灯中宵,遍尝个中甘苦;然年资尚浅,如此殊荣,弗敢轻受也!

余学书十余载,遍访诸师,兼采众长。临池之余,常自思忖,偶有所得,辄欣喜若狂,心慕手追,终日不辍。余学书,取径法帖,青灯黄卷,潜心研摹;百通圣教,千遍兰亭;寒来暑往,痴心不改。日久,自成一些手法。然而,每临古帖,又知难窥堂奥,经年习得,终不过古人十之一二。此恐当世学书者所共有之烦恼。

今世之展览,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学书者亦于“传统”与“创新”间举步维艰,无不为展览、书写、生活、学术所困,如之奈何!倘踵武前人,无自家面目,难免“书奴”之讥,况乎为“书奴”亦一难耳;若立异标新,凌逾百代,必自断根砥。故守望经典,融会今意,机杼己出,自铸笔墨,或可为创新之通衢。

余尝以闲读书论为日课;近来尤喜山谷书论,当读论东坡书时,不由兴感,遂研青墨,一挥而就,检出笔墨佳者而成此作。窃喜得东坡所言之意:仆醉后,乘兴辄作书数行,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也!正合余崇尚流畅自然之书写,亦可脱谨束之习。

点击进入全网五十万书法人的共同选择

罗龙

十届国展,我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这是我没想到的。这要感谢中国书协给我们刻字作者这么好的一次机会。现代刻字创作,我是2003年开始参与的,入展过多次全国性的刻字展览,也获得过奖。对于创作,其实我与大都数作者一样,创作是盲目的,只是在形式上做文章。去年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志安书法刻字艺术工作室首届高研班的学习,才使我真正懂得了现代刻字这一艺术形式,掌握了现代刻字的创作原理和方法,尤其是王志安导师所提出的“义形创作”理论和学院派规范的教学模式,使我茅塞顿开,在创作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次的获奖作品《山清水秀》,即是以“义形创作”的理论为指导,以文学之义为内容,书法为素材,用形式去深化、全释中国传统美学。通过“义”和“形”去表现“意”、“象”、“情”、“景”、“境”,使作品着力于思想性,主题性,哲理性和时代性的诠释。如作品以单向骨骼、重复构成、平铲肌理、具象色彩等形式语言,营造了山峦叠翠,水波粼涟的规模与境深埸景,从而使形式与内容得到了统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

何勇

从少年时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这一路走来,书法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次十届国展能获奖,无疑让我感到惊喜和兴奋。这是对自己多年来认真学书的一份最给力的褒扬。我非常感谢各位评委对我的厚爱,也感谢这么多年来诸多师友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我深信,“笔墨当随时代”,一件好的作品不光要渊源有自,还要能体现作者的想法,契合时代的特质。要在扎根传统的基础上彰显个性。我深信,“书者,舒也”,每一件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能打动观者,引起共鸣。我也深信,“功到自然成”,着力在历代碑帖中取舍、融合,努力提高审美修养,不断思考、调整自己的书风,坚持不懈,定会有所成就。这三点是我一直坚持的,也是以后必须坚持的。

获奖固然可喜,但只是一个节点,今后的路还很长,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我将更加努力!罗邦国学书多年,感慨颇多,中国文化之传承,首先靠的是老师,没有老师的导,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悟。因为书法中许多东西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是需要老师身教的。因此借此机会,我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

同时学习传统文化要精而不贪多,书法更是如此,选一种自己喜欢的书体,痛下苦功。百折而不挠,达到和古人相通的境界。正所谓大道至简,道生一而一生万物,则百理融于其中。就象拥有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的锁。

当然学习者还应该逐步建立一种理念,正如书法老师张爱国先生说:“学习书法首先要明理得法。”太极拳老师李志荣先生说:“学习太极拳首先要建立太极拳的概念。”有了这种理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随时用这种理念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有没有偏离其中,达到不偏不离,万变不离其中。

王茁

对于很多获奖作者来说,我真的是个新手。虽然自幼从父习字,但真正发奋苦练是三年前母亲病逝对我的深切触动!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我甚至在住院保胎至生下宝贝女儿之前,都不忘将小桌子搁在病床上,左手打吊针,右手握毛笔,苦练我钟爱的“中山王”篆字,直至护士在我的左手上再找不到适合扎针的静脉血管。获奖,正好在女儿一周岁生日之时,我用心声告诉她,未来的路都是靠自己走的,努力才会有回报。

彭双龙

三届兰亭奖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二王行草书在当代的出路,如何最大限度的去接近并解读二王?如何正确对待当代二王行草的同质化现象?在今年的“深圳论坛”上,许多专家也撰文并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探讨。

“二王”并不是某种具象,而更应该是一种精神和气度。因为无法到达而心存敬畏,因为无法具象而心怀信仰,正如《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因此,唯有心存敬畏从源头寻找,方能觅得“清泉”,这也恰巧应了“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

此次十届国展获奖作品是平日临池之余的一种积累,内容为自作笔记,记录读书临帖之点滴感悟。日积月累,竟成一摞,选其数则,秃笔老墨优游书之,尚可一观,然资质愚钝,作品尚有诸多不满意之处,诸如气息的古雅,节奏的控制,收放的对比,线条的松动等方面,还有待我一一去研究和解决。忝列获奖,于我等青年作者来说更是一种压力和动力。转而一想,也正可借此机会呈诸各位师友方家教正,变压力为动力,不正是一种难得的机缘?(彭双龙/辛卯十月于深圳)

冯宝麟

“法古求变,创新能典”是我的艺术追求。法古者易泥古而不化,创新者易猎奇而忘典,故艺术家颐养出正确的艺术观,是选择正确艺术道路的基础。如今,很多人痴迷于跟风逐潮、炫奇弄巧,我则选择了“古典小篆”这条幽静的小路踽踽而行,这条路上略嫌孤寂,但恰好可以静下心来深入传统、坦呈本性。而强调篆书特有的古典气息和文化意蕴,赋予它以新的生命活力则是我的创作理想。

徐明春

我喜欢刻印,喜欢刀石耕耘的历久弥长。字在印中,袭古抒情,置身于此我能得到一种自修,一种聒噪世界里的片刻安宁。感谢评委老师,感谢和黔南师友在一起的日日夜夜,感谢生活在家乡柳州父母的辛勤养育。李文宝

2011年是中国刻字艺术发展的重要一年,本年度正值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研究会成立20周年,刻字艺术被书法界最具影响力的全国展所接纳,这将是中国刻字史上的重要之年。而我有幸在本次国展中获奖。我在创作上,旨在打破只在一块木板上创作的单一形式。而这次是我借鉴了书法的四条屏形式,在废旧的四条木方上创作,本着低碳环保的理念,赋予废旧房梁木板以新的生机,让废旧木板会说话,变成广大群众的精神食粮。而我成绩的取得要感谢多年来曾经支持帮助我的老师和朋友,感谢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的领导历经2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刻字艺术纳入了国展的行列,也感谢本次大展评委会给了我这次获奖的机会,我将继续努力为中国刻字艺术添砖加瓦。

蔡礼礼

伴着园林里笛韵悠扬,歌声婉转之伶俐,法度者,在此情境下以素笺简牍为书,妙趣层生。而近似“女红”的小楷,细密工致又逸气萧散,与江南之清虚优美性情相融。开卷收卷间,阅尽舒卷烟云,胜却人间无数。

文以载道,书可养性,能在秀雅的江南,“爱女红”,“写小楷”,与此惺惺相惜,何尝不是一种缘分?故,放缓脚步,立晋人之风姿、唐人之法度为懿德,让传统在情趣中愈久弥新。然后默默低头赶路,带着精卫填海的信仰,让心行随高调的墨韵入耳聆听。再以一种高瞻远瞩、雄视古今的审美姿态,追求字外修养取意,字内修养取法的人文理想,默默谱写进今人清逸雅趣的“小楷女红”中。坚持不计功利地走下去,像几千年前那些粗粝身影行走后留下的大地,天宽地宽。

陈国鸿

十届国展,可谓书坛盛事,世人瞩目。对于结果可谓几多欢喜几多愁。我作为一个五十而知天命酷爱书法之人,仍然战斗在全国展的“竞技场”上,和许多作者一样也经历过多次的喜悦和失落。算算中国书协主办的各种展览也入展过数十次之多,许多人说,可以了,好多人一次也入不上,你入了那么多次成绩已经很不错了,该歇歇啦。但我没有歇着,我觉得获奖入展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想通过全国展这一“竞技场”,让我始终保持一种竞技状态,了解书坛的最新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获奖入展名单公布后,我被列入获奖名单中,消息传来,祝贺之声、祝贺短信收到了不少,也着实让我兴奋了一下,但我很快就平静下来,该干嘛照干嘛。因为,我深知自己的水平,也知道搞书法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并不多,套用邱振中先生的话:“书法是基础训练周期最长,成才率极低的领域”。因此,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我还有多东西要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说一定要谈获奖感言,我简单总结三点:一是参加国展心态要平和,任何人的成功决不是一蹴而就,要想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我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是对传统要做深入的研究学习,要挖掘精髓。古人云:“入之愈深,其境愈奇”我认为对传统挖掘的深度,直接决定了你作品的高度。三是要升华好提炼传统,发现其中的某种光芒,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并为我所用,这也就是我们讲的书法创作。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极也”。书法写规矩容易,写活难。这就好比人生,太简单、太顺了,没故事可写,苦涩点、坎坷点反而令人关注。命运的坎坷是一本启迪人生的好书,书法也是这个道理,这就需要我们在创作中用最大热情去投入,用最有效手段去表现,从而让观众用心去欣赏真正的书法之美。

刘银鹏

在第十届国展中,得评委老师抬爱,获得“篆刻最高奖”殊荣,实为不易。几多兴奋,几多沉静,几多自省:余习书治印二十余载,立足传统,熔古铸今,精心锤炼,孜孜以求。崇尚“字为心画”、“印从书出”之旨,追求精工典雅、风神流美之致。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当不断探索创新,完善自我,追求儒家的“中正平和”之风与道家的“超逸旷远”之韵,以“工”为艺术表现形式,以“雅”为最高审美目的,实现自己的创作理想……

江寿男

一般来说,对于行书,驾驭案头尺牍、信札、手卷类较为称心,经营六尺条幅则不易。因六尺大开张既要顾盼行笔之清劲,又要阐发整体之精神;既要规避轻薄、浮滑之流弊和故作姿态之嫌,又要给人以或古淡平和或昂扬郁拔之感,掣肘因素当比前者多一些。宋人尚意所表现出来的韵致以及明清诸家作品的磅礴都是我思考与借鉴的“因子”。窃以为,欲以强调悟性,不计较所谓“法”的束缚,而以率真浪漫,直抒胸臆为旨趣,除传统笔墨功夫外,诸如“虚无”“空灵”“中和”等禅宗元素,也许可以作为书家体验玄妙佳境的旁引内容。故于创作,贵在有无相顾,虚实牵联,进而便是关乎道与技之间的融通和顿悟。

我常以坚静孤寂为舟,空远情性为楫,而渊源古法则为承载之湖水,苦于此道,空于此道,乐于此道。

荆德杰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了,高兴之余也为自己多年来的努力被肯定认可而感到欣慰,从小受父辈的影响,喜欢上了这黑白艺术,把书法作为自己一辈子的追求,大学选择了书法专业,诸教授对书法的见解和对书法的诠释影响了我,在他们的引导下我的书法之路可谓走的顺利。此次国展作品,也是在很自然的状态中完成的。点击进入全网五十万书法人的共同选择

平时的案头多摆放孙过庭的书谱,于书谱中求其韵致灵动,又上追二王手札,苏、米、黄诸家也多有涉猎。因工作之需,平时多给学生临写颜真卿,后又在此中加入了颜的厚重与沉稳,找到了一些切入点,便以此为基调书写了多张信札式风格的小品,组建成篇,内容参以董其昌先生的论书句,于是一幅充满魏晋书卷气息的作品完成了。吾心惬也。高昂

被称为“书坛奥林匹克”的全国书法篆刻展,四年一届,至今已经举办十届,令书坛瞩目。得知自己在这次展览中获得最高奖,实属幸运,真的不敢相信,我能在几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走到最后......

获奖对于我来说,是一生的奢望。获奖后,深感真是有种“范进中举”的感觉,几天过后的平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以后的路该如何走?该怎样再提高自己,达到更高更深的境界?如何借鉴、吸收与摒弃......我很清醒,获奖并不能说明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筹,仅仅只是这次的作品有可人之处、可取之处罢了。获奖只是能给自己积累些点滴经验,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学书方向而已。

不知不觉,我已迈进“而立之年”。回顾自己的学书道路,也有十来年的光景。“十年磨剑”,不论寒来暑往,每天坚持临习、笔耕不辍,总有股“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毅力,其中的经历有苦有甜,有喜有忧。

“书法要有所成,必先精通一家,然后融合百家之长,为己所用。”我深谙此理。

我学书初涉唐楷、魏碑,为后来的创作打下基础。前些年我一直把行草书作为我创作的重点,虽然当时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划来划去,弄了几年,总是感觉进步缓慢,线条单一、不耐看,只是学到了一些表皮的东西,因为深知那些东西毕竟走不远。后来在我老师的指引下,这两年把创作方向转向了篆书。清傅山曾言:“若不习篆隶,楷行书纵写到妙处,终是俗格。”篆书是“五体之宗”,学篆书可以锤炼线条,能使作品线条更厚重、更耐看、更有分量。我学篆书从清人邓石如入手,兼习吴大澂,继而向上追索研习石鼓文、金文。近几年我在篆书上下了很多苦功夫,强迫自己要耐得住寂寞,在故纸堆里左翻右找、东捡西查,把古人最经典的篆法和笔法烂熟于心。在创作每一幅作品时,先定形式、打草稿,反复推敲字法和篆法,尽量使作品中的每一行、每一块都做到协调、统一。在书写当中重在表现“笔意”和“书写性”,无论是大字还是小字,笔画粗细变化尽管不大,也尽力去表现凝重苍茫、朴茂浑厚之美,兼容铸刻之“金石气”、书写之“儒雅气”,使作品中既保留古典韵致,又得充满现代旋律。

因为深知自己还很年轻,还很不成熟,尽管做的不好,不全面,但是也要往这个方向上去努力。这次十届国展获奖的作品即是一幅用朱砂颜色所作的篆书条幅。

(0)

相关推荐

  • 理悟斋主:致敬李璞先生/《李璞书法》赏析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致敬李璞先生 --<李璞书法>赏析 理悟斋主 李璞先生与我,素昧平生,但我对李璞先生却神交已 ...

  • 周剑初:书家当习“五体”

    "五体"在历届国展中的表现 其实"五体"并不只是十二届国展的"专利",而是在历届全国书展中均有不同的呈现. 1980年5月,在中国书协尚未成 ...

  • 今天写什么 ——帖真人近期书法创作日志汇编

    今天写什么 --帖真人近期书法创作日志汇编 创作跟着感觉,灵感源于生活. 我有个构思,叫做<书法为什么>,前两天写了一篇浅谈书法创作观的文章,主题是<书以致用,因用集临,多维联创&g ...

  • 十二届国展篆书精选10幅作品,高手云集

    导读 篆书相对来说,实用性较少,更多的是审美性,但篆书作为书法艺术的起点,依然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留有这样一句话:"草书亦需如篆势",所以在书法学习和创作 ...

  • 二十位书法国展获奖者谈创作

    黄济阁 近年来我在书法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总体还是向二王脉络上的古今大家汲取营养,并努力寻求变化.彰显个性.获奖作品是在距截稿时间尚早心情放松的状态下写成的.字体较大,姿态多变:线条沉着,收放有度:用 ...

  • 学书法,必须认识这20位书法宗师!

    在中国数千年书法发展史上,有20位书法家或书论家,他们建树着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与理论,推动着中国书法之发展,也同时在中国书法长河中,树立起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文化的丰碑.今天,盘点这20位书法功臣,以此 ...

  • 学书法,必须认识这20位书法宗师

    在中国数千年书法发展史上,有20位书法家或书论家,他们建树着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与理论,推动着中国书法之发展,也同时在中国书法长河中,树立起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文化的丰碑.今天,盘点这20位书法功臣,以此 ...

  • 自唐到明,包世臣这样评论20位书法大家

    永兴如白鹤翔云,人仰丹顶: 此评虞世南,因其被封为永兴县子,故人称"虞永兴".白鹤,又称仙鹤,此处指丹顶鹤,体羽为白色,头顶为朱红色,鸣声响亮,飞翔力强. 包世臣认为:" ...

  • 20位书法宗师,串起了整个中国书法史

    在中国数千年书法发展史上,有20位书法家或书论家,他们建树着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与理论,推动着中国书法之发展,也同时在中国书法长河中,树立起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文化的丰碑.今天,盘点这20位书法功臣,以此 ...

  • 20位书法宗师

    在中国数千年书法发展史上,有20位书法家或书论家,他们建树着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与理论,推动着中国书法之发展,也同时在中国书法长河中,树立起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文化的丰碑.今天,盘点这20位书法功臣,以此 ...

  • 近代20位书法大家楷书欣赏,高手如云,你最欣赏谁的?

    代书法艺术发展空前繁荣,书法名家辈出,引领着书法艺术新风尚. 今天为大家分享近代书法名家的楷书,敬请欣赏! 于右任 草书名世的魏碑大家 于右任楷书<曾孟鸣碑> 于右任书法早年致力于魏碑,中 ...

  • 说起书法,你必须认识这20位书法宗师

    在中国数千年书法发展史上,有20位书法家或书论家,他们建树着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与理论,推动着中国书法之发展,也同时在中国书法长河中,树立起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文化的丰碑.今天,盘点这20位书法功臣,以此 ...

  • 不认识这20位书法宗师,都不敢说自己学书法!

    在中国数千年书法发展史上,有20位书法家或书论家,他们建树着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与理论,推动着中国书法之发展,也同时在中国书法长河中,树立起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文化的丰碑.今天,盘点这20位书法功臣,以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