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邂逅《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马业松
近日,偶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感概良多。这首歌从文革后算起,已飘过40年,于我而言,虽近19年未唱,但在我心中,朴实的歌词与优美的旋律一直是最美的!
念小学的时候,特别流行红歌。伙伴们常常在放学的路上齐唱《游击队歌》、《王二小放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那磅礴的气势,那专注的神情至今还雕镂在我的脑海中。正是那时,我爱上了唱歌,爱上了课堂,更确切的说,爱上了音乐的课堂!五年级的时候,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教师闯入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她那甜美的声音,舒缓的节奏,优雅的姿态,常常沸腾整个学校。那个年头,我们从未听过“素质教育”这个高深的术语,但是,每每学校有重大活动的时候,校长都会让爱唱歌的教师们和孩子们登台演唱,台下的学生也是“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然后形成众人跟唱的盛大格局。
幸运的是,这位女教师后来成了我的音乐老师,她教我们的第一首歌就是《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课上,她先是完整的唱一遍,听着“……轻轻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自己仿佛真的从窗前走过,而老师正戴着老花镜在煤油灯下批改着我们的作业。做学生的,从心底情不自禁地迸发出一种对教师职业的敬重。做一名教师成为我儿时无法抑制的憧憬!
在缺乏电视、网络、手机等高科技、新媒体时代,爱唱歌成为许多孩子们执着的爱好。唱着歌儿上学去,又唱着歌儿回家来,一切都不感到无聊和空虚。
后来,上了初中,听说了“费翔”的名字,街上开始轰鸣着“冬天里的一把火”,身边的许多同学都改唱了这首歌,但固执的我仍然觉得《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最好听!我父亲也爱唱歌,他喜欢拉着二胡唱《红梅赞》,偶尔也会让我跟他一起唱,照顾到他的面子,我总是心不在焉地附和几句。每每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换上竹笛,吹起《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曲谱,于是,我就会很高兴地轻哼起来,“……今天深夜灯光仍在亮,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啊……”,那笛音,轻轻的,缓缓的,柔柔的,像清泉流过山坡,像春风吹拂柳梢,像母亲吻过脸颊,彻底侵入了我的心田,浸透了我的灵魂。后来,初中毕业,我义无反顾的报考了师范专业,可是,当时成绩不太理想,也因为那时师范专业的分数奇高,第一次与教师职业失之交臂。
高中,对于想考大学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一个与唱歌基本绝缘的时代,大家从进入高一就卯足了劲,起早贪黑,满腔热情,暗地叫板。然而,半个学期后,有的同学在竞争中落下了队,于是,他们的精力转向了对 “歌星”的追逐,《忘情水》消磨着意志,《爱江山更爱美人》成了靡靡之音,学业在《涛声依旧》中徘徊。而我,依然在来去宿舍的路上,坚守《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
读了师专后,之前的努力一下子得到了释放,几乎荒废了学业。一个教师节庆祝活动中,因为找不到大家都能唱的歌,不知谁提意合唱“悄悄走过你窗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可是,让我感到悲哀的是,连歌名都记错了。可想而知,在追逐金钱,追逐流行,追逐创新的时代,我们的合唱没有让年轻的听众产生共鸣,但这依然没有影响对我人生追求的警醒!
工作后,我所教的孩子们没有人爱唱这首歌,也没有人知道这首歌,他们大多陶醉于《双节棍》的快节奏,享受于《樱花草》中的公主式爱情,留恋于“电击游戏”的变幻无穷。19年后,一个偶然的日子,一个合唱节上的节目单,再次让我与《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邂逅。长久的期待后,终于欣赏到了久违的歌词,久违的旋律,久违的灯光,久违的色彩。看着孩子们整齐而素净的着装,听着钢琴弹奏与稚嫩唱腔的和鸣,我眼中泛起了泪光,台上情深深,台下静悄悄,我们所有人都被感染了,我的首长也失去了矜持,高高地举起手机拍摄着这一幅精美绝伦的画面!
唉,多么渴望自己拥有一扇小窗,夜晚降临的时候,孩子们把红烛从窗外递入,点燃!我愿为这一唯美画面守候教育一生!
马业松,男,1975年7月生,高级教师,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本科、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六塘诗社”会员,现就职于淮阴区教育局,从事文秘工作。2013年,被评为淮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淮阴区语文名师,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偏执的爱好。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其中,《作文课应该展示生命的魅力》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学语文参考》,《建一线串珠式课堂,倡语文课堂简单化》、《语言描写细雕琢》、《用真情唱响好声音》等论文及教学设计获全市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