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一季度会员收入降21.7% 会员模式屡被质疑“传销”
6月4日,云集公布了2019年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云集总营收为33.856亿元,同比增长53.2%,实现净利润1690万元,按非通用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为4310万元,同比扭亏。一季度的GMV为68亿元,同比增长93.7%。在会员数量方面,截至2019年3月31日,云集交易会员数量为710万人,累计会员总数900万人。
这个财报从数字上看,非常棒。上市第一个季度就交出了非常好的成绩单。但公司真实情况如何?
《每日财报》注意到,公司最为看重的会员数据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财报显示:云集买家数量2019年第一季度的730万,而在2018年第一季度是790万。财报还显示,云集的会员计划营收从2018年同期的2亿元减少至1.566亿元,同比下滑21.7%。对此,云集解释称,是由于公司业务扩张,允许符合特定要求的个人成为会员而无需购买会员套餐。
会员收入整体下滑的同时,云集的“拉新”也在明显发力。财报显示,云集付费会员数仍在增加,截至2019年3月31日,在云集中产生交易的会员(成功推荐云集产品的会员)数量为710万人,去年同期为280万人,同比增加153.3%。云集会员数量为900万人,去年同期为740万人,同比增加22.4%。同时为增加会员黏性,吸引和留住更多会员,云集宣布未来三年将有300个前置仓落地。
据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云集66.4%的交易额由会员完成,会员在其130亿的总营收中也贡献了12%,相对2018年的增速,2019年显得后劲不足。付费会员模式在电商巨头中比较普遍,而云集的付费会员享受的权益并不多元,这对会员来说吸引力有限,2019年能否持续会员的增长神话仍然存疑。
当然环绕在云集身上最大的疑点仍然是模式问题。云集最早的模式是每年缴纳365元"平台服务费",成为云集微店店主,通过邀请发展新店店主,店主邀请到160名新店主之后可以升级为“导师”,团队人数达到1000人,则可以升级为“合伙人”。
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屡被质疑是“传销”模式,早期的用户数量增长也是归功于此模式。2017年,浙江杭州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云集罚款958万元,调查称是云集存在“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等行为,涉嫌违反《禁止传销条例》中的规定。
2019年5月4日,云集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云集的GMV(成交总额)分别为18亿、96亿和227亿,总订单量分别为1350万、7580万和1.53亿。同期,云集的总营收分别12.84亿元、64.44亿元和130.1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466.8万元、1.05亿元和5632.6万元。在用户数方面,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云集的买家数量分别为250万、1690万与2320万,始终维持着较高增长水平;付费会员则分别是90万、290万和740万。同时,云集用户的复购率达93.6%,2018年平均客单价超过978元。
公开资料显示,云集微店创办于2015年3月,其商业模式为S2B2C(供货商TO 渠道商 TO顾客),云集采用低SKU、打造爆品的产品方式,利用多层分销的用户扩张模式,实现用户数量增长。此前,云集完成两轮融资,总额约为10亿,投资方包括钟鼎创投、鼎辉投资、华兴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