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多盈少,债强股弱,万向系浙商基金如何扭亏翻身?|基金
股权变更尘埃落定,浙商基金能否扭转连年亏损,排名垫底局面?
出品 | 每日财报
作者 | 淇子
近日,历时五年的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基金”)股权变更事宜终于获批。转让手续完成后,浙商基金股权变更为:浙商证券(601878.SH)、民生人寿、养生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生堂”)持股比例分别为25%、50%、25%。
公开资料显示,浙商基金成立至今已近10年,股权变更后,民生人寿成为新晋大股东,而民生人寿背后是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该转让实现了“万向系“控股该公司的夙愿。
虽然股东实力大增,但浙商基金近年来业绩下滑,连亏两年,排名惨淡。那么浙商基金为何陷入没落?“万向系”千辛万苦将其收入囊中又是福是祸?
据浙商基金年报显示,浙商基金2019年度营业收入8530.92万元,较上年下降8.42%。
2018、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2134.75万元、-1819.14万元,浙商基金不仅连亏两年,其2019年净利润竟滑至基金公司倒数第一名。
事实上,成立以来,浙商基金实现盈利的年份并不多,仅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实现681.25万元和978.35万元的盈利,其余年份均以亏损收场,数据显示,2010—2014年期间,该公司每年亏损额均超2000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浙商基金连续两年亏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收支失衡,其中收入特指管理费收入,基本由公司管理规模决定。支出多指销售及营销渠道开发与维护、行政费用、人力费用等。
目前国内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显著,排名靠前基金公司不论是渠道,品牌还是客户都会越来越强,留给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
管理费收入低下其实是基金管理规模留下的伏笔,据wind数据统计,浙商基金公募基金曾在2017年一季度达到609.66亿元的巅峰,之后除2018年三季度出现4.57亿元回涨后,一路走低。
《每日财报》注意到,截止2020年6月4日,浙商基金基金规模仅262.72亿元,较2017年巅峰值609.66亿元已缩水过半,缩水幅度为56.91%,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超千万元的收入损失。
据相关媒体报道,浙商基金在2017年创造的记录是依赖机构委外资金,由机构投资者注入。但该类资金难以长期维持,尤其是2017年3月,国家针对缩紧委外资金出台新规,推动金融去杠杆进程使金融空转,资产嵌套等明显减少。
据wind显示,公司目前有两只债基与2只货基,合计规模约为206.8亿元,占据公司五分之四规模。相比之下,浙商债券只持有6只混基与3只股基,合计规模约为44.68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11月以来,浙商基金连续发行成立了6只债券型基金来提升公司管理规模,却没有给权益类基金留一席之地,是典型的债强股弱模式。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浙商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13.99亿元,货币型基金规模为87.25亿元,债基与货基规模合计超过200亿元,而浙商基金总管理规模也不过245.92亿元,固收类基金占比超过八成。
据《每日财报》了解,权益类产品一直是浙商债券的业务短板,浙商基金自去年10月以来就没有发行过权益类产品。
数据显示,2015年末浙商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为34.89亿元,2017年末这一数据降至21.2亿元,到了2019年末凭借年内发行的新基金,其权益类产品管理规模涨至43.36亿元,但占比仍不足两成。
2019年以来,浙商基金权益类资金告负,其中,由基金经理刘宏达管理下的浙商港股通中华预期高股息A/C增强类指数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在同类中排名倒数第一。而刘宏达管理下的浙商沪港深精选A/C在同类中排名也相对靠后。
其实,浙商基金目前陷入的股债比例失衡现状很大程度是由基金经理的决策导致,也不排除部分基金经理的趋势性判断存在失误。
相比部分权益类产品本身不具竞争力的表现以及权益基金不成规模等原因,基金组合配比也是公司业绩一蹶不振的原因之一。
天天基金网显示,浙商基金旗下9只权益类基金产品中,仅浙商沪港深精选1只产品规模突破了10亿,而浙商巨潮策略则已进入清算阶段。
混基中成立时间最长的浙商聚潮产业成立初期时规模约为12.71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份额仅剩不到2个亿。
通过该混基产品多个季度重仓股来看,该产品基金经理没有侧重的投资偏好,对白电、建材、汽车、银行、地产等多个板块均有所布局。
浙商聚潮基金经理针对一季报解释道:“年初我们判断宏观经济有望逐步上行,因此增配汽车和地产。同时我们维持了在电子和医药方面的配置,并在电子板块局部过热的情况下减持了部分电子行业的持仓。”
然而一季报重仓股中并没有发现医药股,而且仍然表现为一盘散沙的投资理念。从其实际效果看,该偏均衡化且分散的投资组合对基金组合有弊无益,年内收益仍然为负。
不仅混基重仓,权益类基金投资领域也具分散性特点,本就数量有限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港股占据多半比例。比如,作为公司最大规模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浙商沪港深精选最新年化收益为17.49%,同类基金中仅排720位。
类似分散性产品布局的弊病还体现在浙商全景消费基金中,该基金是一只主题类消费公募,但是业绩基准设定为“中证内陆消费主题指数收益率×50%+恒生指数收益率×50%”。
该基准意味着基金经理要配一半比例在港股,如果A股市场机会优于港股市场时,这样的基金组合设计无形中压低基金收益潜力。
目前看来,浙商基金除却面临大多中小型基金公司陷入的行业困境,也存在基金掌门人略显逊色的产品设计与投资组合。
管理规模缩水、权益类产品短板等是直接影响浙商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股权变更后,浙商基金能否迎来更成熟的管理团队,获取更多市场资源,改头换面,重整旗鼓,《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