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启丨户口的诱惑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以前,对绝大部分农村孩子而言,最具有诱惑力的东西不是一件好衣服、好玩具,一顿大餐什么的。那是什么?据我的经历和观察,应当是拥有一个非农业户口。

我所在的农村到1998年才开始给每个村民登记,每户发个农业户口本。此前并没有证明户籍的本本。需要证明的时候,到村委会写一纸证明,盖个章即可。不过改革开放前国家不允许人盲流。《平凡的世界》中王满银后来到处逛世界便靠这个。每一个非农业户口家庭都有一个红彤彤的户口本,民间通常称之为“有户口”的.,正式称呼是城镇户口或非农业户口。

当时一户“有户口”的人家在社会上拥有极强的优越感,属于上等公民。“有户口”带来的好处太多了。除去无农活的苦累不说,首先个人出路宽:同样是当兵,农业户口的士兵服役期满回家种地,而城镇户口者退伍就可以安排工作。部队只招城镇户口女兵,农村女孩子做梦也不要想成为军人。工厂也只从城镇户口的人中招,偶尔也有下矿井采煤等艰苦行业从农村招少量的人,便成为农村没什么出路的青年梦寐以求的目标。《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甚至靠了地委书记女儿田晓霞的力量才招工到了煤矿挖煤,虽然脏累,仍对能有个正式工作的现实很满意。

再次,在升学考试时,“有户口”的学生和农家子弟差别很大。1987年我参加中考,一样的考生,高中和中专招生政策是:非农业的学生分数线比农业户口的学生低20分。1990年我参加高考,国家也有规定,如果考生报考父母从事的医生、公安、税务等行业,可以降低若干分,并优先录取。再退一步,国家还有专门招非农业户口学生的技校,毕业就能到工厂当技术工人,有关系还能分到机关事业单位,叫“以工代干”。甚至,国家直接多次从非农业落榜的学生中招收大量干部。就是这一道道的藩篱,硬生生把人分成两个阶层,农家子弟想改变自身命运实在不易啊!《人生》中的高加林空有一身能力,最后还是灰溜溜地回农村了。在90年代,一位落榜的四川农村学生上书省长痛诉升学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让农村孩子羡慕的还有,城镇户口的孩子一出生每个月国家就要供应粮油、副食品、煤炭燃料之类的东西。当时上学出门要用粮票,(从1993年国家逐渐废除了这一制度)农村孩子没有,只能求爹告娘到处设法搞点,不然吃不上饭。一切都告诉农村孩子,有个城镇户口是多么珍贵。一个小本本不值钱,但它的附加值太大。就是到现在,“北上广”的城市户口依然是多么珍贵,有人计算过,一个北京或上海的户口附加值在二百万以上。所以才有“北上广户口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现象。

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样才能获得一个城镇户口?我记忆中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土地被国家征用,开矿建厂。所以某农村地下一旦被勘探出矿物要开发,举村是欣喜若狂的。二是公职人员工龄到一定的年限后,可以把家属孩子转成城镇户口。三是专业技术人员评为高级职称也可惠及家属子女。还有一种是补偿性的,即把所有当年错定为“右派分子”的人员子女转为城镇户口。但以上任何一点都与绝大部分农村孩子无缘。他们只有走艰辛求学这条极其狭窄的道路,力求跳出农门。

大概在1993年前后,地方政府开始向农民出售城镇户口,美其名曰:“城市扩容费”,几千元一个。我知道的某暴发户一下子就买几个。实际上这时户口的各项附加值已大为降低,只是地方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采取的捞钱手段。此后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期,各地城市迅速扩大,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众多的农民被变为市民,城镇户口开始变得稀松平常。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社会的发展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2006年元旦,中国农业税被取消,政府开始反哺农业,巨额资金投向农村,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各项面对农村的民生工程纷纷实施,农村的学校、道路、种地……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就连高校招生都有专门面向农村子弟的名额,部队也从农村招女兵了,农村户口的含金量一点都不比城镇户口低。除了几个一线城市,没有谁再以拥有城镇户口为荣,城镇户口的诱惑不复存在,新闻上说,有人想方设法想把城镇户口改为农村户口。这是我们当时做梦都想不到的结果。

《愚公移山》告诉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话对啊!

作 者 简 介

朱良启,男,现年47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二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一百余篇,20万余字。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农村夫妻户口一方迁到城市怎么迁?

    夫妻投靠是最正常的一种户口迁移,是人口机械变动的主要原因.只要夫妻登记结婚,便可以将一方户口迁入另一方.传统上,一般是女到男方,但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可到任何一方落户,鼓励男到女方落户.但在过去区 ...

  • 非农业户口,也能在农村盖房子和继承宅基地啦?你知道了没有

    非农业户口,也能在农村盖房子和继承宅基地啦?你知道了没有

  • 朱良启丨多情自古空遗恨(散文)

    公元868年,大唐懿宗咸通九年深秋的一天午后,这天天气真好,秋阳高悬,没有一丝风,湛蓝的天空,一望万里,偶尔有几团白云悠悠地从空中飘过.都城长安西市东北角的十字路口,独柳树刑场.大量的闲人正在朝这里涌 ...

  • 朱良启丨触动灵魂的一件小事(散文)

    在20世纪的1920年7月,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很短的小说<一件小事>,文中叙说了一件小事:一个黄包车夫在拉"我"前行的过程中,不慎碰到一位老妇人,"我" ...

  • 朱良启丨树梢“百灵”(散文)

    课间休息时,我习惯地抓过近期的几份报纸浏览,<安徽日报>上一则题为<"大喇叭"又响起来了>的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内容是安徽省明光市为把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基层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里的高中岁月(续)

    人无论到了哪里,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吃饭问题,我进高中后因为住校,最方便的就是在学校食堂吃饭,事先三姐给我买了铁缸子,饭勺之类的.我开始疑惑为什么不是饭碗筷子之类的.实践出真知,我很快明白了怎么回事.我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里的高中岁月(散文)

    1987年8月初,正值盛夏酷暑,草木葳蕤.我们家里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味道,因为就在7月,我和三姐.妹妹分别参加了中考.高考和小升初考试,当时除了小升初容易些,高中大学都难考.当时即使是一所农村高中也不 ...

  • 朱良启丨母亲和她的土地(散文)

    根据我的生活经验,看上去中国农村田野广阔,土地纵横交错,不好分辨,实际上那些长满庄稼的土地物各有主,更有些让人意外的是每块土地都有着自己的名字.它们的主人就像熟悉手中的纹路一样熟悉这些土地.小时候放学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里的初中岁月(续)

    中国是个盛行考试的国度,用考试来淘汰人,用考试来选拔人才.因为相比其他办法,考试还是比较公平的.于是一代代人便在考试中成长起来.当时小学升初中要考,初中升高中要考,高中考大学更是要牵动全社会的.80年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中的初中岁月(散文)

    人生总有些事情让你难以忘怀.尤其是青少年阶段求学时的经历.在我人生整个求学阶段,记忆中最清晰的不是大学时期,反而是更遥远的初中时光.也许是因为条件艰苦难忘,也许是因为学习刻苦难忘,也许是因为那些教过我 ...

  • 朱良启丨零钱岁月长(散文)

    我儿子远在云南昆明上大学,有时在联系中他告诉我姑姑.二爷等亲戚又给他几百元的红包作为零花钱.我让他尽量不要收.同时在向姐姐等人表示感谢的同时,郑重告诉他们不需要在平时给我儿子零钱,我已经根据儿子的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