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孔府(中)
参观孔府(中)
前堂楼内大院,苍松挺拔,恬静雅致。
室内陈设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条几上置东瓶西镜,取“平静”之意。中间设一铜制暖炉,为当时取暖的用具。东间的“多宝阁”内,摆设着凤冠、人参、珊瑚、灵芝、玉雕、牙雕等。
里套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夫人陶氏的卧室,再里间是孔令贻两个女儿的卧室。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14岁时写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条幅,原封不动地挂在壁上。
二堂,据说这里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看到堂内正中上方悬“节并松筠”“诗书礼乐”两块金匾,这是清代末位皇帝所赠。
有意思的是,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通廊里两边各摆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平时,是为了官员等候参见时,用来休息的长凳。传说,明代权臣严嵩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但孔府主人未允。所以,此凳竟然成了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冷板凳。
这块开门见山石,寓意孔府官员的工作作风。
在这些众多的宅第道具里,竟然看到了一个被称为“甘蔗杖”的用具。据说,孔府为了门面,在体罚下人的时候,便用这“甘蔗杖”, 痛了不能叫“痛”,要叫“甜”才可以。
在孔府三堂内正上方,也悬挂着一方匾额,上书“六代含饴”四个大字,这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孔子七十一代孙孔昭焕的高祖母、诰封衍圣公一品夫人黄氏而题写的。过去,人们认为,长者健康长寿,膝下子孙满堂,达到三世或者四世同堂就是够幸福的了。然而,孔子的71代孙孔昭焕却上有高祖母,下有子女,达到了六世同堂。
“饴”原指用麦芽制成的糖浆、糖稀,也是山东的一种美味特产。孔家不仅家大,连儿孙媳妇也大都有地位,因此家庭生活难免出现磕磕绊绊。为了达到家庭和睦,乾隆皇帝便欣然为孔家题写了这方匾额,寓意全家人相处说出话来如“含饴”,也指六世同堂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甜蜜的事。
这里也有个故事,传说:乾隆皇帝有一女长得貌丑,眉间有一黑痣,相士说主凶,唯有嫁入与皇家般配的人家方可去灾。乾隆皇帝自然就想到了“天下第一家”的孔府,可是清朝祖上有严令,不准满汉通婚。乾隆皇帝于是把女儿送入一于姓大臣家,后又以于女的名义才嫁到了孔府。(未完待续)
作者:李凤岐